黄河断流的河段,季节,原因

如题所述

  原因: 黄河断流的原因有来水偏少、用水浪费及缺乏统一管理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流域用水量急剧增加。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负面影响往往因地而异,而且影响深远,补救困难。河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必须重视科技进步和全面加强管理。

  黄河断流的原因有来水偏少、用水浪费及缺乏统一管理等,但根本的原因是流域用水量急剧增加。黄河供水地区耗水量由50年代的年均122亿立方米增加到90年代年均30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占全部耗水量的92%。在天然径流没有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入海水量逐年减少。 河流入海水量减少,意味着河流流量减少,以致在某些时段及河段出现断流。像黄河这样多泥沙河流,流量减少首要的影响是导致河流输沙能力成倍下降,其带来的潜在危险,远远超过断流现象的影响。流量减少,输沙能力锐减,泥沙淤积加重,使河道排洪能力下降,同流量水位年均上长值显著提高。这对防洪是潜在的最大危险。

  其次,入海流量减少,对水质污染及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随着两岸生产发展、人口增加,排人黄河的污水有增无减。据初步统计,每年近50亿吨。由于河流流量减小,难以稀释入河污水,水质变坏是显而易见的。

  黄河少水和断流使该区生态环境恶化,从而造成生态系统、生态种群和遗传基因多样的丧失均是无法补偿的。

  通过水利工程自河流大量引水及改变天然条件下的水沙过程,必然引起河床演变及生态环境的变化以致全面影响河流系统,水资源利用规划如缺乏这方面考虑,往往事与愿违。大量实践表明,河流水资源而异,而且影响深远,补救困难。由于我国北方严重缺水,有关部门还想提高黄河水资源的利用率。在黄河泥沙尚难有效控制的清况下,如按此规划来利用黄河水资源,能否实现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令人担忧的。

  发展生产要消耗资源,但更主要的要靠科技进步。

  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发展基本上还靠扩大灌溉面积,增加引黄水量。上游灌区单位面积耗水量最大,灌溉面积占全流域27%,但耗水量占全流域灌溉耗水的44%,总的来看由于渠系工程不配套,管理粗放,水量浪费严重,农灌节水的潜力是很大的。

  工业用水在数量上远小于农业用水,但也有节水潜力,应通过科技进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及污水处理后再排人河道。

  河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除重视科技进步以外,还有赖于全面加强管理。

  我国水资源缺乏,但水量浪费却很严重,管理落后是一个重要原因。这里所说的管理应包括工程的配套维护、河道的观测治理、水库高度运用。水情预报。水污染的防洽等,甚至还应包括水土保持在内。

  为实现河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应增加科研投入和切实加强管理,今后,不宜再在干流上修建大型水库,应严格控制引水,逐步实现原计划的全流域梯级开发。

  季节:春季和冬季
  河段:黄河流域下游河段、中游的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和三门峡库区、上游的宁蒙河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0
关于黄河断流的原因分析:黄河断流形成的原因,总的可归纳为2个方面,一是天然因素;二是人为影响,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
黄河流域地处我国西北、华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总量(含地下水)仅占全国2.6%,是长江的7.7%.按人均水量计,黄河流域每人每年占有水量约716m\+3,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29%,为长江流域的28.6%.年均降雨量只有436mm,是全国平均值的71%,仅是长江流域年平均值的约43%,黄河径流主要来源于降雨,这就自然的决定了黄河水资源的先天不足.再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丰、枯水量悬殊,变幅可达5-6倍,年内来水又特别集中,其中汛期四个月的来水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而非汛期的八个月占来水量不足40%.而且上游来水时间又与灌溉用水季节有矛盾,即汛期来水多,用水少,而非汛期来水少,却用水多,特别是3-6月份的灌溉用水高峰期,也正是黄河来水的最少季节.因此,出现一面是汛期大量弃水入海,一面是枯水灌溉高峰期水资源十分紧缺,供需矛盾突出,这是造成黄河断流的根本原因.
降水量偏小
分析1950~1995年黄河流域的降水资料,花园口以上各地区、各年代,除兰州以上地区70、80年代降水较70年代以前的年均降水量偏多3.5%、2.8%外,其它地区70年代以后的降水量都比70年代以前偏小.花园口以上流域1970年以后年均降水较1970年以前年均降水量偏小6.5%,其中1990~1995年偏小14.5%.特别是用水大户兰州至河口镇区间1990~1995年降水偏小达19.1%.3~5月是黄河流域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但70年代以后3~5月降水较70年代以前偏少10%.统计1950年以来3~5月降水低于多年平均值的年份有31年,占统计年份的66%,其中1970年以前有14年,占统计年份的30%,1970年以后有17年,占统计年份的36%.
花园口以下沿黄灌区70年代以后年均降水量比70年代以前偏小10.6%,其中1990~1995年比70年代以前偏小8%.而70年代以后3~5月降水较70年代以前偏少13%.统计1950年以来3~5月降水低于多年均值的年份有29年,占统计年份62%,其中1970年以前有12年,占统计年份26%,1970年以后有17年,占统计年份的36%.
70年代以来流域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特别是1990年以后,降水偏少更多,相应径流随之减少,农作物灌溉用水增多.这是造成70年代以后黄河断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沿黄工农业引黄用水迅速增加
50年代,全河工农业年均引黄水量是128亿m3,到90年代增加到298亿m3,后者是前者的2.3倍,其中下游工农业引水量增长速度比上、中游更快,90年代比50年代增加了4倍.引黄用水最多的是1989年,全河高达334亿m3,接近黄河可利用径流量(340-380亿m3),该年下游的引水量是145亿m3,大大超过了黄河分水方案中下游的用水指标(124亿m3/年).上述说明,人为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农业灌溉用水的大幅度增加,使得下游径流量锐减,以利津站年均入海径流量为例:50年代492亿m3;60年代是509亿m3;70年代是311亿m3;80年代是287亿m3;1990-1995年为159亿m3,黄河径流锐减,令人忧虑.沿黄地区工农业大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使黄河可供水量满足不了日益增加的需水量,这是造成黄河断流的又一重要原因.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浪费
当前,黄河水资源一方面是严重缺乏,一方面又浪费严重.黄河水资源90%以上是用于农业灌溉,万亩以上灌区多建于50-60年代,较晚的也是70年代所建,灌区工程老化失修,渠道衬砌差,跑、冒、渗、漏严重,工程不配套,灌水方法落后,多用漫、串灌方式,耗水定额高,用水严重浪费.据初步推算,仅渠系引水和灌溉工程不配套,灌溉方法落后,全河每年就造成引黄用水100-120亿m3的严重浪费.
造成上述浪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低水费政策.目前,黄河水费低廉,唤不起人们的节水意识,水资源价格严重的贬低、扭曲和冻结,有害于水资源的宏观调控和合理开发利用,有害于水资源的总量平衡和自然生态环境改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