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桥上龙的姿态仿写怎么写?

如题所述

1、有的刻着两条龙互相缠绕,龙头呈V字型,并且嘴里吐着水花。

2、有的刻着两条龙龙尾缠绕,两头相对含花。

3、有的刻着两条龙龙头相碰,呈八字形,嘴里吐着水花。

4、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名字由来

赵州桥有它的初名、俗名和改名的历史。

赵州桥建成后,始名(初名)为赵郡河石桥。唐中书令张嘉贞于开元十三年(725年)撰文的《赵州大石桥铭》曰:“赵郡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它以当时的地名、水名命名,初名始见于此。

赵州大石桥,为当地人的俗称。因为赵州城西门外冶河(清水河)上建有永通桥,它晚于赵郡河石桥,建筑结构、艺术风格与其相似,只是形体较小,且与赵郡河石桥相距仅2.5公里,为区别南北二桥,冠以大小,故称赵州大石桥(永通桥则称赵州小石桥)。

赵州桥,是根据地名命名的。自北齐天宝二年(551年)改殷州为赵州,赵州之名始于此。40年以后建成赵郡河石桥,至民国二年(1913年)赵州,更名赵县,1100多年,历尽隋、唐、宋、元、明、清代,期间曾设置赵郡、栾州、殷州、庆源府(军)、沃州、永安州等。

历史上只存在290年;而赵州之名则经历了近千年,历史最久远。故以地名为桥名,俗呼赵州桥,或曰赵州石桥。

安济桥是以后的改名。赵郡河石桥建成590年后,由北宋哲宗皇帝赵煦赐名,并以此为正名。据考,北宋周辉《北辕录》载:“未至城(赵州)五里渡河石桥,石桥从空架起,工极坚致,南北长十三丈,阔四之一,实隋人李春所造。

元祜间赐名安济,有张果老驴迹”。乃取“利贯金石,强济天下,通济利涉,安全渡过,万民以福”之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1
赵州桥上的龙姿态仿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观察赵州桥上龙的姿态,注意其身体形态、动作特点、鳞片纹理等方面的细节,以便在仿写时能够生动地描绘出龙的姿态。
2. 仿写时可以先从龙的形态开始描绘,如身体曲线、四肢动作、头部特征等,再逐步加入鳞片纹理、毛发等细节,最后加上背景环境,以增强龙的存在感。
3. 龙的姿态可以通过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如昂首、摆尾、瞪眼、咆哮等,这些姿态可以通过动词和形容词来表达。
4. 在描绘龙的姿态时,可以借鉴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等,以增强语句的生动感和表现力。
例如,可以这样仿写赵州桥上龙的姿态:
在赵州桥上,一条巨龙蜿蜒盘旋,龙鳞闪闪发光,犹如银河中的一颗星。它昂首挺胸,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远方,仿佛在护卫着这座古老的石桥。它的身躯矫健有力,肢体协调舒展,让人感受到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在微风的吹拂下,龙的毛发轻轻飘动,仿佛在为这座桥带来生命的气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28
有的雕刻着两条龙互相缠绕,有的两头相对含花,还有的两个人头相对,嘴里吐着水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