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欺少年穷全诗

富贵不常用,贫贱岂生根.莫欺少年穷,长成威名震……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全诗出自哪里?作者是谁
我知道是咏韩信的,

莫欺少年穷”这句话出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原文: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

释义:宁可看不起没钱的白头老翁也不要看不起贫穷的年轻人,因为少年人前途不可限量。少年人如果努力迟早有天会飞黄腾达的,就不相信一辈子总是穿着有破洞的裤子。

扩展资料:

唐·李白《上李邕》,完美诠释了”莫欺少年穷“。

此诗通过对大鹏形象的刻画与颂扬,表达了李白的凌云壮志和强烈的用世之心,对李邕瞧不起年轻人的态度非常不满,表现了李白勇于追求而且自信、自负、不畏流俗的精神。年轻的李白敢于向大人物挑战,充满了初出犊儿不怕虎的锐气。

全诗内容: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30
“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谚语,意思是宁可欺负年老的富人,不能欺负年轻的穷人。
出自《儒林外史》,原话为:“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老人往往心胸豁达,不会与你计较过多,但是年少的,来日方长,待其飞黄腾达之时,你绝对会对其另眼相看。当然,我们所倡导的,其实无论年少年长,都不应欺负。
很多的优秀人物事迹验证了,我们“莫欺少年穷”这句话的正确性:韩信早年饥寒交迫,受胯下之辱,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尽展自己的才学,辅佐汉王一举夺得天下;苏秦早年丧父丧母跟随哥嫂,通过自己的勤奋苦读,悬梁刺股,最终身佩六国相印,傲视群雄;明朝皇帝朱元璋曾经做过乞丐,当过和尚,他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最后一举夺得天下,成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帝王。
第2个回答  2022-03-26

全诗如下: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

意思是:宁可看不起没钱的白头老翁也不要看不起贫穷的年轻人,因为少年人前途不可限量。少年人如果努力迟早有天会飞黄腾达的,就不相信一辈子总是穿着有破洞的裤子。

第3个回答  2019-12-13
富贵不常有,贫贱岂生根.
       莫笑少年卑,长成威名震.
       鸿鹄志高远,岂甘人下身.
       汉中拜大将,一论定乾坤.  
       挥军取三秦,出关得韩殷. 
       虎踞荥阳城,三捷定汉军. 
       魏代赵燕齐,卷席千里奔.
       大义念一统,谈笑弃三分.
       垓下钓鱼术,项羽惊飞魂
       大勇定百战,用兵泣鬼神.
       身比姜太公,汉开有奇勋.
       大功日月照,伪猎身受擒.
       惆怅皇城下,常思野山村.
       大将不为贵,王侯轻如尘.
       成败转头空,功罪一念焚.
       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悲歌前古泪,渭水至此浑.
作者是李凤生,是现代人,1958生于辽宁葫芦岛.死生一知己 存亡两妇人,为韩信祠堂对联,作者在此借用的
第4个回答  2023-01-16
原文: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终须有日龙穿凤,唔信一世裤穿窿。
这首诗应该不是诗,是歌词。有说出自儒林外史,则是瞎说,我特意翻看小说,没有这四句出现过。有点文学修养的人都看得出来,这四句平铺直叙,用词低俗,是现代口语,不可能是名家的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