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和朱高炽抢皇位,朱高炽当皇帝后怎么对待这个兄弟的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05

一、朱高炽性格沉稳,在以太子身份监国时,朝无废事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与仁孝文皇后徐氏的嫡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颇得爷爷朱元璋的喜欢。

但是,对于朱棣来说,一生戎马生涯,他是爱动不爱静的主,他喜欢的是老二朱高煦和老三朱高燧。这两个儿子一直跟随朱棣南征北战,立下了不世之功。尤其是老二朱高煦更是多次化险为夷,力挽狂澜,还曾经救了父亲朱棣的命。

朱棣也多次对朱高煦说“勉之,世子多疾。”受到父亲朱棣的鼓舞,朱高煦一颗蠢蠢欲动的心是一刻也停不下来,他的最大的梦想就是当皇上。所以,朱高煦的一生都在想如何造反,并积极付诸于行动。当然,都失败了。

朱高炽体态肥胖,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朱棣见了就添堵。朱高煦嘲笑他说:“前人蹉跌,后人知警。”当时的皇太孙朱瞻基朗声接道:“更有后人知警也。”确实如朱高煦和朱瞻基所言,他们的较劲还在后边,最后还是朱瞻基果断除了朱高煦这个大患。

(朱高炽剧照)

但是,在大学士解缙、黄淮的极力要求下,朱棣还是立朱高炽为皇太子。解缙说“好圣孙”,说到了朱棣的心坎上,皇位的传承是大事。

朱棣一生大多数时间都在马背上度过,太子朱高炽监国期间,朝无废事,不但自己得到了历练,而且还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

而且,朱棣也明白,在起兵靖难之时,朱高炽留守北京。以万人之力挡住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可谓是立下了大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朱高煦制造流言蜚语,胡濙密疏保太子之位

皇太子朱高炽在南京监国,朱高煦制造流言诽毁太子。弄得朱棣是半信半疑。于是,朱棣就让自己最信任的大臣胡濙到南京任职,命他顺便调查此事。

胡濙到后,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开始对此事彻查。一查才知道都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于是,胡濙秘密上疏送京,报告太子监国七事,并说太子诚敬孝谨,并没有过失,都是他人恶意中伤。朱棣听了,很高兴。胡濙是谁呢?

胡濙(yíng)(1375年-1463年9月20日 ),字源洁,号洁庵 。武进(今江苏武进)人 。明朝初年重臣、文学家、医学家。

胡濙为建文二年(1400年)进士,历授兵科、户科都给事中。历经建文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代宗的六朝元老,前后约60年。

胡濙曾奉明成祖朱棣之命,前往各地追寻建文帝朱允炆下落,前后一十四年,即使老母去世,朱棣都不许他回家奔丧,继续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胡濙突然深夜回到北京城,已经休息的朱棣急忙召见,二人一直谈到了很晚。后人揣测,胡濙已经找到了建文帝。

(朱高煦剧照)

胡濙为人节俭宽厚,喜怒不形于色,堪与北宋名臣文彦博相比。曾任礼部尚书、太子太师。明英宗天顺七年(1463年),以八十九岁高龄逝世,获赠太保,谥号"忠安"。《明史》:“海内无虞,卿等四人力也”,是明宣宗朱瞻基对胡濙的高度评价。

那么,太子之位隶属于朱高炽,历史漫谈君觉得原因如下:

    1、朱高炽是嫡长子,名正言顺。自古都有嫡长子继位的说法,这个身份别人争不了去,抢不走,是最有说服力的。2、朱高炽仁厚,身边聚拢了一些助力自己的大臣,关键时候,朱高炽身边有一帮能帮自己的能臣与贤臣。3、朱高炽兼国时,得到了历练。朱高炽在监国期间,处理事情非常到位,彰显了自己的能力。4、朱高煦、朱高燧有勇无谋,扶不上台面。朱高炽的这两个兄弟是空有雄心壮志,却志大才疏,属于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那种,实在是扶不上墙。

三、朱高炽坚守仁义,对朱高煦一直是包容有加,同时把不堪的局面留给了儿子朱瞻基

朱高煦的为人处世的样子从下面的一件小事可见一斑:建文帝继位,朱高煦、朱高炽和他们的舅舅徐辉祖一起去拜见。徐辉祖看看朱高煦一副游手好闲,吊儿郎当的样子,偷偷提醒他,让他收敛一下。朱高煦一听非常生气,觉得舅舅徐辉祖是对自己有偏见。临走,还做了荒唐事,盗走了徐辉祖心爱的宝马。

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朱棣继位后,就把朱高煦封为汉王,藩国云南。可是,朱高煦有自己的主意,觉得太远,就是不去。他开始谋取太子位,中伤太子,并纵使私兵劫掠。他中伤解缙遭,使之被贬黜,被杀害。他还养了很多武氏。

1416年(永乐十四年)十月,成祖返回南京,得知朱高煦违法之事达数十起,对其予以痛斥,剥夺冠服,囚禁在西华门内,准备将他废为庶人。太子朱高炽念及兄弟之情,在成祖面前极力请求。

最后,徐皇后都看不过去了,让朱棣减少了朱高煦的一部分人马,并于1417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

朱高煦总算了不大折腾了,可是他的好弟弟皇三子朱高燧又想闹事,在朱棣病重期间,密谋杀死朱棣,然后矫诏即位,因泄密为成行。朱高炽又求情,朱棣才饶恕了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