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诗

如题所述

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诗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返洛阳,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写了这首《醉赠二十八使君》送给刘禹锡。

此诗称赞了刘禹锡的才华,对刘禹锡贬官二十三年的坎坷遭遇,表示了极度不平和无限感慨,抒发了两人同病相怜之情,也批判了不珍视甚至戕害人才的统治阶层。原诗为: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译文:

你为我热情拿过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们一起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

抬眼看到的人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虚渡光阴。

也知道你应该被才高名显所累,但这二十三年的损失也太多了。

扩展资料 

一、古诗赏析

首句描写刘白二人相互欣赏,无拘无束地把酒言欢、吟诗作乐。“国手”一词可以看出诗人对刘禹锡的极尽赏识,但是如此优秀的人才也没办法改变命运坎坷的局面。这两句为下文刘禹锡的坎坷命运做铺垫。

颈联写到一个“国手”遭遇的却是“长寂寞”,不能不说刘禹锡的命运太“蹉跎”了。作为刘禹锡的好友,诗人感到愤怒、失望,为刘禹锡抱打不平。最后诗人一方面赞扬了刘禹锡的才情,另一方面对刘禹锡的曲折遭遇表示了同情。

刘禹锡为回赠这首诗,写下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更能体现刘禹锡乐观、豁达的状态,刘禹锡的诗读来更加的坚韧与豪放,但白居易诗歌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坦率、真诚,敢于直言,往往将各种问题写入诗中。

二、词句注释

1、刘二十八:即刘禹锡,刘禹锡在同宗同辈兄弟姊妹之间排行为第二十八,所以称他为刘二十八。

2、引杯添酒:斟满酒杯。

3、箸(zhù):筷子。

4、国手:指国内最优秀的人才。

5、徒为尔:白白努力。

6、不奈何:无可奈何。

7、蹉跎:受挫折,这里指失意贬官。

8、合:应该。是与命中注定相符合的应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2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翻译:你为我举起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为你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哪怕你诗才高堪称国手也是无用,命不由人出不了头谁都无可奈何。  放眼而望处处风光你却长守寂寞,满朝文武个个升官你却岁月蹉跎。  你的才名太高遭点不幸不算什么,但是二十三年的不幸损失太多了。
白居易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因为刘禹锡在家族的同辈人中以长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因此白居易称呼他为“刘二十八”。
另外,白居易称他为“诗豪”,清人王夫之称他为“小诗之圣”。因参加“永贞革新”集团,被贬为郎州司马。十年年召回长安后,因到玄都观去赏桃花,又写了一首惹祸的诗。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6-10-05
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 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 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 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 二十三年折太多。
第3个回答  2020-10-22
第4个回答  2018-05-30
这首诗为白居易赠刘禹锡得,而刘禹锡回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