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22

1、工资的计算。财务收入与支出,日常的消费管理等等。

2、数学加减乘除的计算。如商品的买卖,日期的计算,时间的计算。

3、面积的计算。自家的住房面积,公园的占地面积,操场的活动面积等等。

4、骑自行车的时候用脚蹬一圈脚踏板自行车行走的米数。我们可以去测量车轮的半径,再用圆的周长公式求出来。

5、家庭生活成本计算,学习了数学以后就会在生活中不由自主的使用。经常被使用的是统筹方法,如煮饭过程中的一系列事物先后安排,都是有数学科学上的学问的。

6、计算机相关工作者,数学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C语言写程序,就需要运用排序算法(如快速排序,插入排序,堆排序,归并排序,基数排序,希尔排序,桶排序,锦标赛排序等等)如果掌握《数据结构》的相关知识,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18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一、 走进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此外教师还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一些“调查” 、“体验” 、“操作”等实践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三者关系应用题前可布置学生做一回小小调查员,完成下列表格:
品 名 黄瓜 白菜 萝卜 猪肉
单 价(元)
数量(千克)
总 价(元)

这样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减缓他们在学习上坡度,对他们深刻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帮助。再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锅盖、脸盆的圆心在哪儿;……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并不神秘,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进而激起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 感悟生活,架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成了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口号。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解释数学问题。
1、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在上“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内容时,我用CAI课件演示李蕾同学拾金不昧的情景,紧接着播出一则“失物招领启事”:
失 物 招 领
李蕾同学在校园升旗台附近拾到人民币A元,请失主前来少先队大队部认领。
校少先队大队部
2002.3
学生惊奇于数学课上老师怎么讲起了失物招领的事呢?我和学生通过分析、讨论A元所表示的意义,
师:A元可以是1元钱吗? 生1:A元可以是1元钱,表示拾到1元钱。
师:A元可以是5元钱吗? 生2:可以!表示拾到5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3:还可以是85元,表示拾到85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4:还可以是0.5元,表示拾到5角钱。……
师:那么A元可以是0元吗?生5:绝对不可以,如果是0元,那么这个失物招领启事就和大家开了一个大玩笑!
师: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拾到多少元,而用A元表示呢?……
由于学生容易认识具体、确定的对象,而用字母表示的数是不确定的、可变的,因此开始学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本题中的“失物招领启事”是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学生便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去。在讨论交流中,集思广益,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理解了新知,并对所学的知识更理解,掌握地更牢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相互帮助、合作的意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也锻炼了学生对社会的洞察力。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计算后,我尝试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老师家有一间两室一厅的住房,如图:你能帮帮他算一算这两室一厅的住的面积有多大?要计算面积有多大我们先要测量哪些长度的面积?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让学生们计算;接下来我还让学生们回家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如,学过了100以内加减法之后,创设了“买汽车”的教学情境:微型汽车大削价,小林花去100元买了几辆汽车,他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在我的鼓励指导下,同学们用式子有序地依次表示为:
(1)把100元分解为两个数的和: (2)把100元分解为3个数的和:
50+50=100 40+60=100 30+70=10020+80=100 60+20+20=10050+20+30=10040+40+20=10030+30+40=100
(3)把100元分解为4个数的和 (4)把100元分解为5个数的和 40+20+20+20=100
20+20+20+20+20=100 30+30+20+20=100

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求新、去寻觅独创性的答案,这也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图文并茂的应用题,使学生感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生活中的问题,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应用题的应用味:漫画的形式更贴近于儿童的实际生活,学生从图中获得各种汽车价钱的信息,又从文字中获取“小林花去100元”的信息,由于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刻板地归为哪一种类型,要想解决“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就能得到不同的解法。整个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等学习过程。不仅巩固了100以内认识和加法,而且促进数学的交流,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三、创造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两步应用题之后的教学,我让学生“创作”应用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份鸡翅8元,一个汉堡包比它贵4元,我吃了一份鸡翅和一个汉堡包,你们说我用了多少元?”;“我的妈妈上午买了一斤青菜,买的萝卜是青菜的两倍,请问我的妈妈一共买了几斤菜?;《西游记》有62集,《西游记续集》比它多5集,《西游记续集》有多少集?”学生们编应用题时眉飞色舞的神态,夸张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常常引起哄堂大笑。由于题材来自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学生发言积极、语言流畅,思维呈多极化和多元化,得出“雪融化后是春天而不是水”的新思路,因创造而倍感兴奋,更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再如学习了“按比例分配” 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爸爸妈妈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水费(电费)是多少;学习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多少本息;再如学习完“比例尺”一节的知识后,让学生绘制 “我给未来的校园设计平面图”、“我给生活小区设计平面图”等等,其对图表内容的丰富和社会关注程度令人感叹!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开辟了广袤的原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6-08-30
一、 走进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要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导入中,我设计了这样一段: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的许多有趣的比例吗?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脚底长与身高长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很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是一个侦探,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些都是用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此外教师还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设计一些“调查” 、“体验” 、“操作”等实践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三者关系应用题前可布置学生做一回小小调查员,完成下列表格:
品 名 黄瓜 白菜 萝卜 猪肉
单 价(元)
数量(千克)
总 价(元)

这样做,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感性认识,减缓他们在学习上坡度,对他们深刻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很大帮助。再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学习了圆的知识后,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三角形的行不行?还可以让学生想办法找出锅盖、脸盆的圆心在哪儿;……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并不神秘,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进而激起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

二、 感悟生活,架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成了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口号。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解释数学问题。
1、 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
在上“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内容时,我用CAI课件演示李蕾同学拾金不昧的情景,紧接着播出一则“失物招领启事”:
失 物 招 领
李蕾同学在校园升旗台附近拾到人民币A元,请失主前来少先队大队部认领。
校少先队大队部
2002.3
学生惊奇于数学课上老师怎么讲起了失物招领的事呢?我和学生通过分析、讨论A元所表示的意义,
师:A元可以是1元钱吗? 生1:A元可以是1元钱,表示拾到1元钱。
师:A元可以是5元钱吗? 生2:可以!表示拾到5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3:还可以是85元,表示拾到85元钱。
师:A元还可以是多少钱呢?生4:还可以是0.5元,表示拾到5角钱。……
师:那么A元可以是0元吗?生5:绝对不可以,如果是0元,那么这个失物招领启事就和大家开了一个大玩笑!
师:为什么不直接说出拾到多少元,而用A元表示呢?……
由于学生容易认识具体、确定的对象,而用字母表示的数是不确定的、可变的,因此开始学习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本题中的“失物招领启事”是学生所熟悉的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学生便能不由自主地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去。在讨论交流中,集思广益,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理解了新知,并对所学的知识更理解,掌握地更牢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增强了相互帮助、合作的意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也锻炼了学生对社会的洞察力。
2、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及组合图形的计算后,我尝试着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老师家有一间两室一厅的住房,如图:你能帮帮他算一算这两室一厅的住的面积有多大?要计算面积有多大我们先要测量哪些长度的面积?在给出一定的数据后让学生们计算;接下来我还让学生们回家测算一下自己家的实际居住面积。在这样一个实际测算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兴趣,又培养了实际测量、计算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如,学过了100以内加减法之后,创设了“买汽车”的教学情境:微型汽车大削价,小林花去100元买了几辆汽车,他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
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在我的鼓励指导下,同学们用式子有序地依次表示为:
(1)把100元分解为两个数的和: (2)把100元分解为3个数的和:
50+50=100 40+60=100 30+70=10020+80=100 60+20+20=10050+20+30=10040+40+20=10030+30+40=100
(3)把100元分解为4个数的和 (4)把100元分解为5个数的和 40+20+20+20=100
20+20+20+20+20=100 30+30+20+20=100

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求新、去寻觅独创性的答案,这也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图文并茂的应用题,使学生感到不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生活中的问题,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应用题的应用味:漫画的形式更贴近于儿童的实际生活,学生从图中获得各种汽车价钱的信息,又从文字中获取“小林花去100元”的信息,由于问题具有现实意义,但又不能刻板地归为哪一种类型,要想解决“买了几辆汽车,是哪几辆?”的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就能得到不同的解法。整个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概括和归纳等学习过程。不仅巩固了100以内认识和加法,而且促进数学的交流,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

三、创造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两步应用题之后的教学,我让学生“创作”应用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份鸡翅8元,一个汉堡包比它贵4元,我吃了一份鸡翅和一个汉堡包,你们说我用了多少元?”;“我的妈妈上午买了一斤青菜,买的萝卜是青菜的两倍,请问我的妈妈一共买了几斤菜?;《西游记》有62集,《西游记续集》比它多5集,《西游记续集》有多少集?”学生们编应用题时眉飞色舞的神态,夸张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常常引起哄堂大笑。由于题材来自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学生发言积极、语言流畅,思维呈多极化和多元化,得出“雪融化后是春天而不是水”的新思路,因创造而倍感兴奋,更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再如学习了“按比例分配” 的知识后,让学生帮助爸爸妈妈算一算本住宅楼每户应付的水费(电费)是多少;学习了“利息”的知识后,算一算自己在银行存储的钱到期后可以拿多少本息;再如学习完“比例尺”一节的知识后,让学生绘制 “我给未来的校园设计平面图”、“我给生活小区设计平面图”等等,其对图表内容的丰富和社会关注程度令人感叹!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开辟了广袤的原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第4个回答  2019-02-17
1、抽屉原理
“任意367个人中,必有生日相同的人。”
“从任意5双手套中任取6只,其中至少有2只恰为一双手套。”
“从数1,2,...,10中任取6个数,其中至少有2个数为奇偶性不同。”
这里用到的是抽屉原理,抽屉原理的内容可以用形象的语言表述为:
“把m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里(m>n),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至少2个东西。”
在上面的第一个结论中,由于一年最多有366天,因此在367人中至少有2人出生在同月同日。这相当于把367个东西放入366个抽屉,至少有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在第二个结论中,不妨想象将5双手套分别编号,即号码为1,2,...,5的手套各有两只,同号的两只是一双。任取6只手套,它们的编号至多有5种,因此其中至少有两只的号码相同。这相当于把6个东西放入5个抽屉,至少有2个东西在同一抽屉里。

利用上述原理容易证明:“任意7个整数中,至少有3个数的两两之差是3的倍数。”因为任一整数除以3时余数只有0、1、2三种可能,所以7个整数中至少有3个数除以3所得余数相同,即它们两两之差是3的倍数。
如果问题所讨论的对象有无限多个,抽屉原理还有另一种表述:
“把无限多个东西任意分放进n个空抽屉(n是自然数),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中放进了无限多个东西。”
抽屉原理的内容简明朴素,易于接受,它在数学问题中有重要的作用。许多有关存在性的证明都可用它来解决。

2、涨跌停现象

假设你有10万元:

第一种情况:第一天涨停后是11万元,第二天跌停后剩下9.9万元。

第二种情况:第一天跌停后是9万元,第二天涨停后还是9.9万元。

3、补仓或定投现象

假设一个基金净值10元的时候,你买入了1万元。第二个月,基金净值跌到5元的时候,你又买了1万元。

请问:你的持仓成本是多少? A.7.5元 B.6.67元

正确答案:持仓成本是6.67元。

这就是基金定投的魅力,可以让你的持仓成本大幅降低。

4、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平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组成底盘的菱形的钝角为109度28分,所有的锐角为70度32分,这样既坚固又省料。蜂房的巢壁厚0.073毫米,误差极小。

5、丹顶鹤总是成群结队迁飞,而且排成“人”字形。“人”字形的角度是110度。更精确地计算还表明“人”字形夹角的一半——即每边与鹤群前进方向的夹角为54度44分8秒!而金刚石结晶体的角度正好也是54度44分8秒!

6、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

7、保本的资产组合

以下两种投资产品:

假设你有100万元,你投资80万到资产A,投资20万到资产B。

这样你就做出了一个保本的投资组合:最差收益为零,最佳收益为12%。

8、一个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主事者将4种不同颜色的球,红、黄、蓝、白每样5个,总共20个,全部放进箱子里,参与者从里面任意摸出10个球。如果4种颜色的组合是5500,就能得到一台莱卡照相机;如果是5410,就送你一条中华烟;但有两个组合是你反过来要给他钱的:一个是3322,一个是4321。

结果玩游戏的人到那儿一抓,经常是3322或4321。这是一道非常容易计算的数学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梁昌洪是位数学家,他在学校里组织了几百个学生测试,又在电脑上算,结果都一样:3322和4321所占的比率最高,接近30%;而5500呢,只占十几万分之一。

9、收益率现象:如果你用10万元买了一只股票,涨了100%后是20万;但要再跌50%,就又回到10万元了。要知道,跌50%可比涨100%简单多了。

10、零与无穷大的迷思:“0”也是我感兴趣的数字。我觉得“0”从哲学上说,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无”。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以无是本源。无当然是本源,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生于无。在我们被母亲怀胎之前,我们就是无。

中国人在这个“无”字上是很下功夫的。老子主张无为、无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为什么要“无为无不为”呢?因为有生于无,无又不是都有。所以中国古人又说,无非有,无是没有;无非无,无也不是永远无;无因为能够变成有,所以无非非无,无不是把无给否定了,无本身是不否定无的。无为什么能够变成有呢?因为有了无穷大的帮忙,无和无穷大结合起来,就有可能产生出“有”来。

0和无穷大之间,有和无之间,形成了各种悖论。数学悖论里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如果你承认有,那0也是一种有的方式。如果0变成了有的方式,那就太受鼓舞了。

扩展资料:

数学(mathematics或maths,来自希腊语,“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而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