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典故出自哪里?

古代典故故事中,纸上谈兵是怎么来的?

纸上谈兵,顾名思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词典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文中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括年轻时学习兵法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谁都难不倒他,后来代替廉颇与秦交战,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兵书,不了解实际情况,不懂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但那个时候并没有纸,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并非出自《史记》

说到长平之战,最一开始与秦军交战的是廉颇。虽然那时的廉颇年事已高,但由于经验丰富、骁勇善战,打仗很有办法,与廉颇交战的秦军压根吃不到好处。这个时候秦军大将白起意识到再拖下去将没有胜算,于是施行反间计,派人去赵国散步“秦军最害怕赵括,廉颇都不敢出战,要是赵括在早就大胜了”这类的话。使得赵国与廉颇有了嫌隙,便下令让赵括代替廉颇!

赵括自幼熟读兵书 ,认为自己很会打仗,完全按照兵书上面的条理行军事,到长平之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让白起断了赵军粮道,轻而易举的将赵括击败,四十多万赵军悉数被歼,赵括自己也被秦军射杀!

与赵括差不多经历的还有一个马谡,仗着自己对兵法了然于胸,目中无人,最后被打脸,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历史虽然是历史,现今的我们也无从考证其正确性,但是有一点我们理应清除,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将真理运用到实践当中,那就是纸上谈兵!无用功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2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据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第2个回答  2019-07-02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的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第3个回答  2019-07-02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指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但战国时期没有发明纸张,所谓的兵书应该记载在竹简、木简或者缣帛上。这个成语很可能是后人根据这个这个故事总结的。
第4个回答  2019-07-02
纸上谈兵的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说的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因熟读兵书,常常在人前谈论如何用兵,但是到了实战的时候却一败涂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