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礁过十几年会消失吗?

如题所述

截止到2012年,大堡礁的珊瑚已经消失了一大半,另外科学家预测,按照目前消失的速度,到2022年大堡礁的规模将比现在再缩小一半,并将丧失生物多样性环境。

所以再过十几年大堡礁不会完全消失,但是如果不继续保护,面积会锐减。

要了解珊瑚为什么会消失,首先要了解珊瑚是怎么生长的。
我们平常看到的是珊瑚礁,即珊瑚虫和藻类共生过程中不断分泌和堆积出来的碳酸盐骨骼,通过千年的沉淀,而最终形成珊瑚礁。
珊瑚虫形成石灰质骨骼的原因在于珊瑚虫与大量的藻类:虫黄藻,互利共生,珊瑚为虫黄藻提供栖身之所;虫黄藻利用珊瑚虫的代谢产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供珊瑚虫成生长,加速有机碳循环与钙离子沉淀形成珊瑚骨骼。另外还有一部分有机物被分泌到虫黄藻体外,为其他生物例如浮游动物提供营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7

1.台风不能对珊瑚造成永久性伤害。没有人类时候,他们就共存了。同理,保护红树林的人士说台风会破坏红树林,也没有道理。台风能在一小片范围一个时段摧毁一些珊瑚,而且是长得脆弱先被摧毁,不像化学污染那样永久杀死,只是打断,打散。却帮助珊瑚断枝铺散开,繁殖。举个同比例子,台风于珊瑚,就像自燃的大火于森林--通过摧毁的方式来保护。 台风替变暖和酸化承担了骂名受到不公正指责,台风摧毁脆弱的不健康珊瑚,给健康珊瑚留下更多空间,变暖和酸化使得一个区域内珊瑚整体不健康,有整体被毁灭可能。这不是台风的责任。

2.潜水员趴在珊瑚上,对珊瑚是会造成伤害。对普通人视觉影响大,实际影响不大。假设潜水员是‘’啃食‘’珊瑚的掠食者。一个潜水员一天“进食”一公斤,一年消费365公斤。如此高效吧。那还有个数据供对比,一只三十厘米长的鹦鹉鱼一年吃掉一吨珊瑚!

3.买海螺纪念品,尤其大型海螺如大法螺,比潜水触碰珊瑚的人,危害百倍。大法螺主食长棘海星和海胆。而长棘海星和海胆是高效的珊瑚杀手。它们繁殖速度比蟑螂快,一只长棘海星一年吃珊瑚700平米以上。

4.海洋变酸,大问题。人们不会为仅保护大海里的彩色小虫子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中国跟美国难得的一致,可悲)。ph7.9的地方,ph8.3的地方都有,变化幅度也不一样,生态系统适应变化能力不一样。需专业做环境人士开课。

5.温度升高,也是二氧化碳排相关。毁灭是迅速的全面的不可拯救的。养过硬骨珊瑚的朋友都知道,夏天停电多可怕。没有制冷设备保持恒温,室温三十五度,一缸五颜六色珊瑚一晚变成白骨。海洋没这么极端波动,温度升高非常可怕!升温一度就是巨大。

6.海平面升高,对珊瑚岛居民影响大,对珊瑚礁影响不大。珊瑚和珊瑚礁生长速度比海平面增高速度快。

7.物理化学污染。在景区物理化学污染直观,伤害明显。对于世界三个重要珊瑚区,不重要。

8.以上默认是浅海硬骨珊瑚,软骨珊瑚危险度低不考虑,深海的资料少。深海拖网捕捞,对深海珊瑚永久性毁灭。深海拖网像犁一样耕地,翻开珊瑚掩埋下去。深海珊瑚生长速度极慢。我们不会为吃果子砍掉百年古树,却会为了吃鱼不顾千年珊瑚。目前人类对浅海珊瑚知之甚多,对深海像盗墓铲一样窥视,没有全貌,不知整体情况,危害评估各执一词。即使保护气候减少碳排放走在前面的欧洲,拒绝禁止深海拖网作业。这方面走在最前面的不是欧洲美国中国日本,是南太平洋岛国,有关于气候的协议他们老积极了。人类啊要等到切身之痛么。

9.人工捕捞。现在技术使得家庭养殖珊瑚成为可能。宠物市场需求增大。中越在南海争来争去,渔民却在合作。这么说吧,我们养殖的珊瑚,国产软珊瑚是海南的,国产硬珊瑚是西沙的。国产进口硬珊瑚是越南的~从南海捞的是国产从越南人卖出来的是进口。纯进口的有印尼珊瑚,澳洲珊瑚,南太平洋珊瑚。我支持合理引导珊瑚宠物市场。一个例子,是美国著名珊瑚养殖网站reefcentral的真事,我记忆如下:一个罕见的印尼硬骨珊瑚,从一颗,在爱好者那里养护,长大,分享,已安家落户在数十个地方了。

10.珊瑚群里的鱼,难手工捕捞。渔民会投毒捕捞,一片海域生物都遭殃。

11.印尼有珊瑚农场,斐济有活石农场。既挣钱又保护生态。人们在积极利用的路上,可以走更远。

12.回到作者题目,我认为大堡礁珊瑚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问题,更不会毁灭。这个又要另起文章说说了。嘿嘿,以上十一点就当侃大山吧。

综上,碳排放导致的温度升高,海水变酸,是巨大而缓慢的影响。人为破坏式采集珊瑚和鱼和海螺,对珊瑚礁系统的影响区域范围巨大而快速。触碰珊瑚踩珊瑚危害不大,仅有教育意义,论伤害珊瑚,鹦鹉鱼和海星和海胆比潜水员厉害,健康的系统里它们不能泛滥。深海珊瑚没有受重视也许受伤更大。

以上是俺这个非专业海水爱好者随笔,数据资料不足。请环境专业人士,海水宠物业内人士指正赐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