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如题所述

2006年,河南省国土资源系统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落实中央调控政策,紧紧围绕全省发展大局,认真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责,国土资源保护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工作成效明显,国土资源管理秩序进一步规范,全系统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紧从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强化;有保有压,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用地的能力进一步增强;集约节约,合理利用土地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依法依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进一步规范;服务社会,地质勘查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标本兼治,地质环境保护取得新的成效;稳步发展,国土资源市场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以人为本,维护群众利益的措施进一步落实;夯实基础,国土资源基础业务工作稳步推进;多策并举,国土资源系统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根据2006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土地总面积16.55万平方千米(24830.46万亩)。其中农用地18428.21万亩,建设用地3249.80万亩,未利用地3152.45万亩,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4.21%,13.09%和12.70%(图1)。

农用地中,耕地11889.84万亩,园地473.08万亩,林地4529.05万亩,牧草地21.64万亩,其他农用地1514.60万亩。

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2797.47万亩,交通运输用地179.71万亩,水利设施用地272.62万亩。

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2291.54万亩,其他土地860.91万亩。

图1 2006年全省土地利用现状

2006年土地变更总量为75.49万亩,农用地和未利用地增减相抵为净减少,建设用地增减相抵为净增加(表1)。

表1 2006年河南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二)土地利用情况

1.农用地

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省农用地面积净减少6.83万亩,其中耕地、林地、牧草地为净增加,园地、其他农用地为净减少。全省耕地面积11889.85万亩(图2),总量较2005年增加1.89万亩,人均耕地1.22亩。本年度全省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24.03万亩,建设占用耕地23.76万亩,开发复垦整理与建设占用耕地相抵,净增耕地2643.80亩,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图2 2000~2006年全省耕地面积变化情况

(1)耕地减少去向及分析。2006年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灾毁及其他减少耕地27.35万亩(表2)。其中建设占用耕地23.76万亩,占耕地总减少量的86.89%,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比例较大;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2.69万亩,主要集中在南阳市和焦作市,以耕地调整为园地、畜禽饲养地为主,如南阳市的西峡县发挥区位优势,在确立“菌、果、药”三大主导产业后,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梨、板栗、银杏等经济林及花木生产基地,该县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1.45万亩,焦作市与蒙牛集团合作,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2005年有0.14万亩耕地变为畜禽饲养地;生态退耕0.59万亩,主要集中在洛阳市和三门峡市;灾毁减少耕地0.05万亩,主要集中在新乡市;因其他原因减少耕地0.26万亩。

表2 2006年河南省耕地减少去向

(2)耕地增加来源及分析。2006年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农业结构调整及其他原因增加耕地29.24万亩(表3)。其中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24.03万亩,占耕地增加量的82.17%,耕地增加的类型有:一是开发未利用地,如滩涂、荒草地、其他未利用地,二是对废弃的砖瓦窑进行复耕,三是对“空心村”、田间道路、沟渠和田坎的整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5.16万亩,主要是近年来,全省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和确保粮食安全两件大事,通过抓优质粮食产业和国家优质小麦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大了对粮食主产县的支持,同时鼓励地方政府结合自身特色,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其他原因增加耕地0.05万亩。

表3 2006年河南省耕地增加来源

2.建设用地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部门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原则,优先保障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产业政策鼓励发展的项目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薄弱环节建设项目用地,对国家规定的淘汰类、限制类项目严把供地“闸门”,既落实了国家调控政策,又保障了全省建设用地的合理需求。

2006年,全省审批建设用地和征地面积较2005年有一定幅度增长。全年共审批建设用地15389.41公顷(涉及农用地12549.13公顷,其中耕地11019.32公顷),比2005年增长1.53%(图3)。其中,分批次建设用地14373.11公顷,占93.40%(其中,工矿仓储用地占54.44%);单独选址建设用地1016.30公顷,占6.60%(其中,交通运输用地占30.98%)。

审批建设用地中,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面积1569.22公顷(涉及农用地1365.26公顷,其中耕地1212.40公顷),比2005年减少80.09%,其中单独选址用地(含重点急需项目)807.76公顷,占51.48%。

省政府批准建设用地面积13820.19公顷(涉及农用地11183.87公顷,其中耕地 9806.92 公顷),比2005年增长89.94%,其中分批次用地13611.65公顷,占98.49%。在省批分批次用地中,工矿仓储用地所占比例较大,为55.19%。

图3 2000~2006年全省审批建设用地情况

全省征地安置补偿工作力度不断加大。一是确定了新的征地补偿标准;二是合理确定了征地补偿费分配结构;三是对拖欠农民补偿费情况进行了集中清理。2006年度全省共批准征地总面积12181.35公顷(比2005年减少11.16%),其中农用地9624.63公顷(耕地8368.55公顷),征地总费用54.02亿元,安置农业人口24万余人。其中,国务院征地总面积1541.85公顷(比2005年减少79.99%),其中农用地1340.35公顷(耕地 1195.56 公顷),征地总费用4.17亿元,安置农业人口7.6万余人;省政府征地总面积 10639.50 公顷(比2005年增长77.10%),其中农用地8284.28公顷(耕地7172.99公顷),征地总费用49.85亿元,安置农业人口16.52万余人。

(三)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

全省土地开发整理力度进一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重点转向基本农田整理,并向重点产粮县倾斜;项目实施管理进一步规范,在建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已建成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省共完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3800个,较2005年增加239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0个,省级项目223个,市县级项目3567个,共开发、整理、复垦土地面积3.17万公顷,比2005年增长15.66%,增加农用地2.31万公顷,耕地2.13万公顷,投资额8.44亿元。

二、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现状

截至2006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27种(包括亚矿种为158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为78种(包括亚矿种为86种);已开发利用的为96种(主要矿产储量情况见表4)。

表4 截至2006年底全省主要矿种储量情况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6年,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省煤田地质局和省核工业地质局四个属地化地勘部门完成实物工作量的地质勘查经费达3.9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3018.66万元,地方财政拨款3亿元。地勘经费投入去向涉及内蒙古、河南、云南、西藏、新疆以及国外。全年完成机械岩心钻探工作量334325米,坑探工作量1257米,钻探工作量大幅增加。

2006年,全省新发现矿产地6处,分别是修武县五里源乡煤矿区、禹州市泉店铁矿、新安县辛庄郁山铝土矿、登封市刘楼乡重晶石、鲁山县王庄钾硼页岩矿、宝丰县清凉寺汝瓷胎料用陶瓷粘土矿。此外,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省外发现矿产地1处,为新疆和静县乌达特铅锌矿。

全省有1个矿种新查明资源量,为位于河南省洛宁县吉家洼金矿外围的金矿,资源量2000金属千克。

(三)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06年,全省新颁发各类矿产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2536个,批准登记面积 6954.95 平方千米,矿权使用费共计1270.74万元。

其中,勘查许可证新发证467个(新立190个,变更113个,延续164个),批准登记面积6223.51平方千米,探矿权使用费1105.64万元,经济类型以国有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为主;采矿许可证新发证2069个(新立595个,变更367个,延续1107个),批准登记面积731.44平方千米,采矿权使用费165.10万元,经济类型以私营企业为主。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2006年度全省共有4225个各类经济性质的独立核算采矿单位从事矿业生产活动,从事矿业生产人数达57万余人,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矿山企业239个,大中型矿山212个。

全省固、液体矿石产量为24827.77万吨,比2005年增加4686.15万吨。原油产量499.27万吨,比2005年增加2.12万吨;天然气产量165133万立方米,比2005年减少 8998 万立方米。

2006年,全省矿山企业工业总产值663.70亿元,较2005年增长17.15%。其中,石油、天然气开采现价工业总产值为190.56亿元,占全省矿山企业现价工业总产值的28.71%。各种规模矿山开发利用情况见表5,矿业总产值变化见图4。

表5 各规模类型矿山开发利用情况

图4 2002~2006年全省矿业总产值示意图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2006年,全省国有土地供应逐步规范,土地市场运行平稳。

2.土地一级市场

2006年,全省国有土地供应4419宗,面积10197.65公顷(其中新增建设用地 5727.57 公顷、存量建设用地4470.08公顷,分别占56.17%和43.83%),成交价款及租金等收益共205.76亿元。宗数较2005年减少0.65%,面积和价款分别较2005年增加50.30%和60.15%(图5)。

图5 2000~2006年河南省国有土地供应情况

从地区分布来看,郑州、新乡、焦作位居全省国有土地供应总量的前三位,三市土地供应总面积为3306.74公顷,占全省的32.43%。随着中原崛起和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带动,原有经济欠发达的黄淮四市(信阳、驻马店、周口、商丘)成为中原崛起的后起之秀,经济发展势头愈发强劲,带来对土地的需求增大。2006年,全省供应总量超过600公顷的六个省辖市中,黄淮四市占三个(图6)。

从国有土地供应的用地类型来看,住宅用地和工矿仓储用地的供应面积较大,分别占供应总面积的31.58%和28.78%。住宅用地中,普通商品房的供应面积为2762.49公顷,占85.79%,经济适用房的供应为176.38公顷(图7)。

按国有土地供应方式分,出让土地3251宗,面积7046.85公顷,成交价款205.53亿元,纯收益126.33亿元;划拨土地573宗,面积2770.92公顷;租赁565宗,面积371.62公顷,租金1267.31万元;其他供地方式30宗,面积8.26公顷,收入1020.78万元(图8)。

图6 2006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国有土地供应情况

图7 2006年全省国有土地各用地类型供应情况

图8 2000~2006年全省国有土地各供应方式变化趋势

国有土地供应中,国有土地出让的宗数、面积和价款分别比2005年增长19.92%,56.49%和60.44%。在出让的7046.85公顷国有土地中,新增建设用地 3782.56公顷,存量建设用地3264.29公顷,分别占出让总面积的53.68%和46.32%(图9)。

从各省辖市出让情况来看,郑州、周口、信阳三市国有土地出让较为活跃,三市出让土地面积占全省出让面积的38.39%(各省辖市国有土地出让情况见图10)。

图9 2000~2006年全省国有土地出让情况

图10 2006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国有土地出让情况

国有土地出让中,协议出让3440.22公顷,成交价款49.21亿元;招拍挂出让 3606.63 公顷,成交价款156.32亿元。采取协议、招标、拍卖、挂牌类型出让的宗数分别占出让总宗数的45.99%,0.68%,13.87%和39.46%(图11)。

图11 2000~2006年全省国有土地招拍挂出让宗数占出让总宗数比例

3.土地二级市场

2006年,全省共交易国有土地使用权8407宗,交易面积9884.39公顷,转让金、租金及抵押价款共474.20亿元。交易宗数比2005年减少8.89%,交易面积和收入分别比2005年增加17.12%和87.05%(图12)。

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中,转让土地5070宗,转让面积1477.89公顷,转让金29.59亿元;出租土地377宗,出租面积26.87公顷,租金309.62万元;抵押宗数2960宗,抵押面积8379.63公顷,抵押价款444.58亿元(贷款金额206.05亿元),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仍为国有土地二级市场交易主流(图13)。

图12 2000~2006年全省国有土地交易情况

图13 2006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国有土地交易情况

(二)探矿权采矿权市场

1.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2006年,全省矿业权市场建设进一步规范。制定下发了《关于规范探矿权出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采矿权出让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矿业权的取得方式、政策界限、管理权限和操作程序等进行了界定和规范,加大了有偿竞争出让的力度。

2.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

2006年度全省探矿权出让654宗,出让价款4379.50万元,其中挂牌8宗,价款198万元,分别占全省出让总数的1.22%和4.52%;全省采矿权出让1215件,出让价款2.01亿元,其中挂牌392宗,价款2643.78万元,分别占全省出让总数的32.26%和13.12%(图14)。

图14 2003~2006年全省矿业权出让情况

3.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2006年,矿业权流转149宗,交易额2.09亿元。其中,探矿权转让97宗,转让交易额1.48亿元;采矿权转让52宗,转让交易额6078万元(图15)。

图15 2000~2006年全省矿业权流转情况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在全省范围内积极开展了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清查活动,同时与监察部门配合对2005年以来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加大了对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清查和查处力度,因此,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现和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的数量较2005年有较大幅度上升。全年共发现土地违法违规行为12682件,较2005年上升了116%,涉及土地面积13921.27公顷(耕地10353.03公顷)。其中,历年隐漏4124件,涉及土地面积6937.29公顷(耕地5413.11公顷);全年发生土地违法案件8558件,涉及土地面积6983.98公顷(耕地4939.92公顷)。

全年立案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11132件(涉及土地面积12521.68公顷,耕地 9181.87 公顷),办结10525件(其中上年未结案242件),年度结案率为95%(图16)。

通过实施行政处罚,拆除构建物14247.87百平方米,没收构建物53578.17百平方米,收回土地306.54公顷,收缴罚没款6.45亿元。在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中,对120名违法责任人提出了行政处分建议,行政处分83人;对252名违法责任人提出了党纪处分建议,党纪处分203人;移送司法机关582人,给予刑事处罚72人。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全省在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中,坚持“既要处理事,又要处理人”的原则,重点是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责任人的查处力度,坚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图16 2000~2006年全省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土地违法行为的特点:量大面广,工业用地尤为突出;以租代征现象比较普遍;未经批准占地现象严重;历史遗留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

2.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6年,全省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共立案查处各类矿产违法案件1007件,结案997件(其中上年未结案件37件),年度结案率为99.01%(图17)。

图17 2000~2006年全省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通过实施行政处罚,吊销采矿许可证53件,收缴罚没款936.27万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有关责任人11人,实施刑事处罚12人。

地矿违法案件特点:违法主体仍然是个人,个人违法案件总数较上年稍有下降,集体和企事业单位违法案件较上年稍有上升;违法类型主要是个人无证开采、集体和个人越界开采,这两类案件分别占立案总数的85.90%;违法矿种相对集中,主要为煤、铝矾土、铁和砂石矿等矿种。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6年申请行政复议77件,其中行政处罚65件,占84.42%,行政许可6件,其他6件;受理74件,连同2005年末未结案共审结84件,其中维持44件,撤销18件;本年末未审结6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从业人员共计42220人,各级管理部门直属单位966个,乡级土地所1947个。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从业人员中,省市县三级管理部门从业人员共计18829人(包括行政编制3561人)。其中,研究生112人,大本及大专10720人,高中及中专7355人,初中及以下642人。大本及大专比例有所上升,比例结构进一步好转(图18)。2006年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经费收入8.14亿元,完成基本建设投资4104.75万元。

图18 2006年各级管理部门年末从业人员结构

2006年全省参加干部培训的人数476人,较2005年减少121人。其中党校培训273人,行政学院培训72人,其他培训131人。学历教育352人,其中博士生1人,硕士生11人,本科生159人,大专生181人,较2005年都有一定幅度的减少。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为适应新形势下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是非常重要的。

七、问题和建议

(1)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观念与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的要求差距较大。一些地方对加强宏观调控、严格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严肃性仍然认识不够,依法依规利用土地和矿产资源的意识不强。

(2)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和宏观调控、土地新政的要求差距较大。无论是在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和转变作风上,还是在政策研究、工作探索和具体操作上,都还存在着不适应或进入状态慢的问题,特别是对一些新的理论、政策的领会、消化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3)国土资源基础建设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差距较大。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的基础性工作还存在制度不健全、指标不统一、数据不准确、报送不及时等问题,国土资源监测、监管和执法监察等领域技术手段的应用还比较滞后,一些地方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还存在着编制经费不落实、人员素质低、工作不到位等情况。

鉴于以上问题,必须严格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农田监测、监管和保护体系,严格实行问责制度;继续推进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依法依规,统筹兼顾,完善重点项目用地保障与服务机制,提高合理利用土地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