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回国找工作的就业情况?

如题所述

每年都说“史上最难就业年”,留学生从最初的光环笼罩到“海待”等现象的出现,说明留学生回国就业确实有些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但这当然不是意味着就不好找工作,根据每个人的实际能力和要求相关,下面一起看看留学生出国回来好找工作吗?
  不管是海归还是土著,不管是985、211还是一本、二本,一般这些纸面上的东西能把一个人送的最远的距离就是通过网申或者笔试,到面试的时候一个正常的面试官着重看的还是个人的能力,尤其是硬性的技能,可惜留学经历给人最大的收获大多数是软性的实力增长。这条可以理解为名校海归在求职初期阶段是有优势的,也可以理解为到了求职后期看的还是个人能力的差异。
  国内大多数企业的招聘期在8月到12月之间,面向的是应届生,也就是正在上大四的学生。而海归一般的毕业时间大多数是6月,少部分是12月等。哪怕6月毕业的一般也不会立即回国。所以对于海归来说,首先回国找工作能不能被当做应届生对待是一个很多人忧虑的问题,其次就是很多海归都会错过校招期(目前只有极少数企业开启了海外招聘流程,在海外投国内工作因为不能参加笔试面试等,可行性几乎为0),且这些人也很少会有机会或经历去各个学校参加校园宣讲会招聘会等,所以在时间点和资源的角度来说,海归都是弱势群体。
  人在大学的时候能做好选择想好出路是件很难的事情,大多数人的脑子里毕业的方向就是考研/保研、留学、公务员或找工作,殊不知留学或读研只是一个找到更好工作的方式而已,这些都是过程和手段,最终的结果还是要找到一份好工作。所以很多海归在大学的时候要保证高GPA,要考托福、GRE,还要做科研项目,要准备申请等等,大多精力已经被耗光,根本无暇去做职业上的准备,比如实习等等。而实习经历反而是找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对比于很多名校生在本科的时候专注于积累实习经历的,海归就又有了一个决定性的劣势。不过话再说回来,现在北京上海的学生比别的地方的学生找实习都容易了上百倍,这也造成了哪怕北京上海地区的二流学校的学生也可能比其他地区一流学校学生更具有竞争力的情况。这种经济发展结构的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极其不公平的。
  由于海归们能力的参差不齐,很多公司已经不盲目迷信海归,甚至于会觉得海归没什么了不起,或有“这些人只是花钱去镀金”的一种类仇视心理。而除了哈佛、斯坦福等等名校,其余的好学校大多时候国内企业的HR并没有那么了解,而且一些海外的实习、项目、课程设置等和国内的完全不同,对于不了解的领域HR很难做比较或判断。比如我当初回国找工作觉得简历上最出彩的是几份管理咨询相关的实习,但是到了一些公司面试的时候,对于不了解这块领域的人来说,管理咨询的实习经历反而可能是减分项。所以如果是要去投行或咨询等比较高端的公司,海归其实还是有明显优势的,他们的付出和经历也可以被比较公平的衡量和比较。
  国外的项目绝大多数情况下要比国内的学习要累,要看更多东西,对知识掌握的宽度和广度等要求更高。但大多数时候应届生招聘招到公司里的人是不需要用那么多知识的,所学知识和所做事情完全无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情况,所以企业会挑更好用的人,他们对国内的学生更了解,觉得国内的学生更肯吃苦,工作的时间可能维持的更长,期望的待遇更低,也就是更好用了(何况现在很多清北复交的人都有很多海外交流交换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说,海归本身也是没有什么优势)。
  现在每年都说是最难就业年,其实我觉得对于每个人来说找到工作从来不是难事,有很多工资三四千的工作,有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机会,只是越来越少人愿意去而已。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要找到更好的平台,这本身是一件好事。而海归群体的这种觉醒意识更浓烈,所以绝大多数海归回国都在北上广,都去争最好的公司,最好的职位,或者都会更着眼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国内的最好的学校里最好的人也一样,和国内的这些人比起来,仅一个海外学校的文凭也是完全没有优势的。
  最近看到一句话是“眼界开阔了,但能力没有跟上”,我觉得这也是对海归的一个比较适合的评价,海归普遍比较着急,也比较自负,不得不说很多时候海归是有自负的本钱,比如更懂得国际化标准化的东西,更懂一些管理知识和概念等,以至于很多国内的企业看到这样的海归会觉得不接地气或太傲气,总而言之还是“不好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5
其实这都是看个人,你去意大利留学最后得到不只是一份好的工作,更多是充实了人生经历,开阔了不一样的眼界。
根据《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留学生归国待遇呈现两极分化,海归月薪分布如下:
底薪在6000元及以下的海归占44.8%;
6001-8000元的占22.7%;
8001到10000元的占13%;
10001到20000元的占13.7%;
20001元以上的只有5.8%。
近几年,国内的经济发展飞速,许多从意大利留学的学子都归国工作。但是归国回来后不乏有这样的新闻:出国留学2年30万,归国工资每个月3000元。
但是也有一回国就收到企业的欢迎,因为他们在大学期间做过很多的项目,有的甚至通过跟企业合作,把作品做成了产品。回国后企业从他们的作品及成绩中看到了商业潜力,所以更有希望聘用他们,招聘呈现两极现象。

近几年,国内的经济发展飞速,许多从意大利留学的学子都归国工作。但是归国回来后不乏有这样的新闻:出国留学2年30万,归国工资每个月3000元。
但是也有一回国就收到企业的欢迎,因为他们在大学期间做过很多的项目,有的甚至通过跟企业合作,把作品做成了产品。回国后企业从他们的作品及成绩中看到了商业潜力,所以更有希望聘用他们,招聘呈现两极现象。
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自身的专业水平要过关,职业素养要够硬。如果考虑归国工作,可以结合企业较为需要的岗位来进行专业的选择,并且在学期间要努力锻炼自己的语言水平、交际能力,在制作项目中不断进行工作总结。毕竟回国会更加看重你的个人能力,要让海外的经历为自己加分。
无论是留在意大利工作,还是回国,一个人的专业素养都是决定其薪资的主要标准。太在意付出与回报的正比,反而更累,只要知道我付出过、努力过,不过分在意结果。
第2个回答  2023-09-04
留学生回国找工作的就业情况因人而异,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况和建议:
1. 行业需求:就业情况受行业需求的影响。一些热门行业,如科技、金融、教育等,对留学生有较高的需求,而其他行业则可能相对较少。
2. 学历认可:留学生的海外学历在国内的认可程度也会影响就业情况。某些行业对海外学历持较高认可度,而其他行业可能更倾向于国内学历。
3. 职业规划和准备:留学生回国前应进行充分的职业规划和准备。了解目标行业的就业趋势和要求,提前积累相关实习经验、技能和知识。
4. 个人竞争力:留学生需要提升自身竞争力,包括语言能力、专业技能、跨文化沟通能力等。可以参加相关培训、项目或实习,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经验。
5. 职业网络和资源:利用自己的校友网络、社交媒体、招聘平台等资源寻找工作机会。参加行业活动、职业展会等,扩大人脉和了解行业动态。
6. 就业政策和支持:关注国家和地区的就业政策,了解相关政策对留学生的支持和优惠政策,例如人才引进计划等。
总体而言,留学生回国找工作的就业情况是多样化的,需要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积极准备、提升自身竞争力,寻找合适的就业途径,将有助于提高就业机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3-08-01
留学生回国找工作的就业情况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留学生自身的专业背景、毕业学历、语言能力、工作经验、个人技能、所选择的就业城市等。此外,全球经济形势、国内就业市场状况也会对留学生就业产生影响。
一般来说,有些留学生回国后能够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尤其是那些在国外取得了较好学历和丰富经验,或者在热门领域(如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金融、国际贸易等)取得了专业知识的人。
然而,对于一些留学生来说,回国找工作可能面临一些挑战,例如:
文化差异:回国后,留学生可能需要适应国内的工作文化和习惯,这对于一些人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
竞争激烈:某些行业或职位的竞争可能非常激烈,特别是在大城市或热门行业。
行业认证:在某些行业,可能需要留学生进行特定的认证或考试,以符合当地的从业资格标准。
对于留学生来说,为了增加就业机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提前规划:在留学期间就开始思考回国后的就业计划,了解国内的就业市场和行业趋势。
语言学习:如果回国后需要使用非母语的语言,提前学习和提高语言能力。
实习经验:在留学期间或毕业前尽量争取实习机会,积累相关工作经验。
职业网络:利用学校的校友网络、社交媒体和职业展会等渠道,扩展自己的职业网络。
自我推销:撰写优秀的简历和求职信,突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总的来说,留学生回国找工作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需要积极主动、灵活应变,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3-10
留学生找工作其实和国内毕业生是一样的。

首先,读书期间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实习,实习单位自然也是在业界排名越靠前越好。
其次,提前规划。同选择出去留学一样,找工作也要提前规划,关注各企业校招,社招信息。抓住机会。
我们同一届的姑娘,从大二开始准备留学,当然大一期间已经在准备语言考试,找留学中介等事情,大二开始正式按照留学机构(最后听从家里人意见选择的新东方前途出国)老师给的意见开始做申请的各项准备,拿到一个相当不错的offer,并且在留学顾问的建议下,出国留学期间也是各种准备,已经成功被一家目前发展很棒的公司录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