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论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宏大目标,从根本上体现了人和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的总协调。我们注意到,有效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保障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序组织和理性的体现。

根据世界的发展经验,中国目前所处的人均GDP由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往往是人口与自然环境资源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也是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社会伦理需要重整的一个关键时期。

在这个背景下,如果中国能够成功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我们就能在发展的过程中走出一条健康的、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加快经济转型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全球经济的再平衡。如何填补发达国家留下的消费需求缺口,已构成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风险源。中国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成为全球消费需求增长的一大希望。

2012年,中国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同时,围绕扩大消费需求、推进城镇化、确立居民收入倍增目标、注重进出口平衡,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外部世界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期望进一步提升。

3、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中国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面临的共同任务。欧美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是以绝大多数世界人口的非工业化为代价的。

当以中国为代表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迈向工业化时,欧美工业化模式的非普适性暴露无遗:原材料、能源、粮食、水资源、气候变化成为无法逾越的瓶颈。发达国家倡导发展中国家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像是道德说教。中国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探索,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意义。

4、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推动全球化进程。

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正致力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中国扩大进口,增加对外投资,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中国与其他大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为减缓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通过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方向发展。这一切客观上阻止了全球保护主义、经济民族主义的加剧。

扩展资料

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人类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高度概括,不仅要考虑自然层面的问题,甚至要在更大程度上考虑人文层面的问题。 

因此,许多文献研究可持续发展,都把视野拓展到了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不仅要研究可持续的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自然生态问题,还要研究可持续的人文资源、人文环境与人文生态问题。

从单纯地关注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局部的自然属性,到同时或更加关注社会经济属性,以把握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寻找全球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环境社会学与社会生态学兴起的根源。

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是八十年代提出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参考资料

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2

一、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

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分析,两者有着共同的目的性,那就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人类普遍的权利。从这个意义上说,两者有着高度的统一性,但也必须看到两者的差异性、互补性,特别是要看到环境保护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即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先决条件、重要内容。

首先,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社会发展的初期,人类利用自身力量去影响和改变局部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地力下降、河床淤塞、改道及决口,危害人类的生存。但从整体上来看,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作用尚未达到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程度,因此,人类还没有意识到社会同环境之间存在着需要协调发展的规律。直接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问题在这种思想的温床上应运而生。大气污染、水土流失、能源枯竭、温室效应等,特别是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对资源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工业“三废”污染问题日渐突出,各种化学废物的随意排放威胁着生物以及人类安全,废弃物充斥全球。加上发展过程中,对资源需求的增加而严重破坏了地球表层的生态环境。此时,人类社会对环境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人类才意识到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因此,要想谋求继续发展,必须解决好环境问题,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其次,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如果经济按以前追求速度的方式持续增长下去,不仅生态资源承受不了这样的增长结果,而且生态环境也承受不了这样的发展结果。对人类来讲,最大的威胁并不是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是生态系统的脆弱。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是相互依存的,每一种生命非正常的灭亡,都是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要解除人类生存威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刻不容缓,环境保护刻不容缓。也就是说,要发展,首先要从环境入手,不满足发展所需要的环境这个先决条件,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实现。

最后,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艰难的漫长历程。可持续发展十分强调环境的可持续性,并把环境建设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之一。因为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环境系统的支撑,没有良好的环境作为保障,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承认自然环境的价值,这种价值不仅体现在环境对经济系统的支撑和服务价值上,也体现在环境对生命支持系统的不可缺少的存在价值上。在追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既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又要加大力度保护环境。发展的实践反复告诉我们,不重视环境保护,或者说不抓好环境保护,发展就不可能是可持续的。

二、可持续发展必将优化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效益

追求可持续发展,就是使人类的经济发展基本达到“低能耗、低排放、无污染”的水平,人类改造、利用生态、资源、环境的能力提升到极高的层面,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不再对立,而是相互作用、互补互促,形成良性循环。一方面,可持续发展必将优化生态环境。1992年联合国发表著名的《里约宣言》指出:“为了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众所周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位任务是加快发展,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只有经济发展了,贫富悬殊、社会保障和生态危机等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必将提高环境效益。一个国家或地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过程,必然是一个优化环境系统的过程。环境保护是区别可持续发展和传统发展模式的主要标志。事实证明,凡是在可持续发展上不断取得进步和成绩的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也随之放大。

保护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辨证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从国际、国内发展的成功实践来看,无不印证这样一个道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良好环境为前提;要优化生态环境,必须以发展经济作保障。因此,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必须统筹兼顾;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一时的经济发展,必须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优化发展环境。做到两项工作一起抓,两种成果一起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2个回答  2019-12-23
一、保护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 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分析,两者有着共同的目的性,那就是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这是人类普遍的权利。
第3个回答  2019-12-23
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我并不是很清楚,所以我也不知道,希望你能够得到满意的答复,祝你一切顺利,拜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