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中哪个运动主张学习外国利器

如题所述

洋务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洋务运动旧称“同光新政”。1860年后,在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清朝封建集团中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买办性的官僚军阀。他们在与外国资本主义打交道的过程中,不但认为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可以调解和妥协,“借洋助剿”,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而且还可以采用一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以达到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的目的。这部分人就是当时清政府内当权的洋务派,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所从事的洋务,史称洋务运动。所谓“洋务”,是指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以及有按照“洋法”操练军队、学习外洋科学、使用机器、开矿办厂等对外关系与外洋往来的事物有关的一切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05
应该是虎门销烟之后吧。
在中国近代史上,林则徐是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他主张了解西方 ,学习西方进步的自然科学与实用技术。他总结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认为英 国之所以胜利在于,英帝国主义“器良、技熟、胆壮、心齐”。在此,林则徐 既讲了战争中武器的重要性,也讲了将士,即人的素质的重要性。由此出发, 他认为,中国要想御侮图强,必须了解西方,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1839年,林则徐在广州设立译馆,翻译外国书籍、报纸,“日日使人刺探西事 ,翻译西书,并购其新闻纸”以便及时了解“夷情”。当时林则徐主持编译的 《华事夷言》、《四洲志》介绍了外国的情况,使人们开始逐渐了解了外部世 界的情况。极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严禁鸦片,力主禁烟,但却并不反对正当的中 外贸易;他要求抵御外侮,但并不反对学习外国进步的思想与技术,在给道光 皇帝的奏折中林则徐提出“师敌之长技以制敌”的主张。也正因为如此,林则 徐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作为林则徐的学生,魏源继承了林则徐师夷制夷的思想,他在林则徐《四洲志》的基础上完成了《海国图志》,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和社会的状况,比较详细地阐发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向西方学习的思 想。魏源自述写作《海国图志》的目的就是“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 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强调指出:“师夷”是为了“制夷”,向 西方学习是为了抵御西方的侵略;而要成功地抵御西方的侵略,实现“制夷”的目的,“必先悉夷情始”,即要通过立译馆,翻译夷书了解夷情,达到知己知 彼。同时还要善于向外国学习,对此,魏源强调:“善师四夷者,能制夷类;不善 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第2个回答  2010-05-08
首先是魏源和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
然后是由李鸿章主导的洋务运动,分为2个阶段。
前期阶段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从60年代开始开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阶段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民用企业。与此同时,洋务派还开始筹划海防,在1884年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军。
最后是新文化运动为20世纪早期中国文化界中,由一群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革新运动。1919年5月4日前夕,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德先生与赛先生),批判传统纯正的中国文化,并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第3个回答  2010-05-12
洋务运动,魏源在<<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一切先进东西来打外国,包括武器
第4个回答  2010-05-17
既然提到哪个运动,那肯定是洋务运动了。
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学习西方一切先进东西来打外国,包括武器 仅仅只是一种思潮,没有在全国范围得到反响。仅仅停留在思想领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