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邳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下邳是以古邳城为中心所管辖周围大部分地区,古时辖区主要包括今天的睢宁县、邳州市、宿豫区以及周围的部分地区,治所原在睢宁县境内。公元1668年7月12日黄河决口,使一座千年古城湮没于洪水、沉睡于地下。治所北迁到今天的邳州市境内。下邳一直是中原东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的下邳是中原水陆通衢,人丁兴旺、商贸繁荣,也是历代兵家争夺之地。 秦时称下邳县,到了汉代,下邳曾为楚都,韩信为楚王时,就驻这里。东汉时置下邳国,管辖十七城,区域范围相当大,北到山东南部,南至安徽嘉山,西到江苏铜山,东到涟水,为下邳疆域最广之时。从今天出土的汉代文物来看,下邳作为汉朝东部重镇,其经济和文化是相当发达的。这跟下邳城优越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这南濒泗水,沂水和武水北来绕城和泗水相汇,它既占水运之利,又有灌溉渔猎之便,土壤肥沃,物产丰富。
《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兴平二年(公元195年),“笮融为下邳相,使督广陵、下邳、彭城运粮。……(融于下邳)大起浮屠祠,课人诵读佛经,招致旁郡好佛者至五千余户。每浴佛(释氏谓佛以四月八日生,事佛者以是日为浴佛会)多设饮食,布席于路,经数十里,费以钜亿计。”五千多户佛门弟子聚居于此,四月初八这一天,四方信徒齐到下邳烧香,沿途数十里设下饭食,可以想见当年的盛况。难怪汉末吕布、刘备、曹操等都要力争下邳,著名的曹操灌城、吕布被缢、关羽降汉等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
公元220年,魏建国后沿袭汉时旧制,徐州刺史治所仍于下邳。 唐以后,下邳曾作为郡、州的治所,宋时为淮阳军的治所,明时为邳州城,这里已经有相当规模了。城周长12.5华里,城内有衙署、演武厅、药局、僧道司等,还有6街10巷13市,城内外有大小庙宇72座,在这里车水马龙,商贾云集,盛极一时。
在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阳武县境内的黄河决口,黄水流经封丘,注入泗水,南流入淮河。下邳境内的泗水成了黄河下游的重要水道。因黄水带来大量泥沙,河身日益抬高,汛期常泛滥成灾。为了御灾,人们把河堤不断增高,到清朝初时,下邳城南的大堤已高过城墙,有人用“仰面观黄河,锅底有城廓”的诗句来描述这种现状。 汉代、三国时期地名。下邳地名起源是在战国的时期,齐威王封邹忌当下邳的成侯,开始称该地为“下邳”。后来,汉太祖在楚汉战争取胜称帝后,将郯郡复名为东海郡,辖下有38县,东海郡的首府是下邳。西元前202年,刘邦改封韩信为楚王,韩信楚国定都在下邳。西元72年,汉明帝成立下邳国,封他的儿子刘衍为下邳王。到三国时期,下邳为东部兵家必争的城池。徐州治所下邳是陶谦发迹的属地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6
下邳(Pī)别称邳国、下邳郡、下邳国、邳州。战国时期,齐威王封邹忌为下邳成侯,开始称该地为“下邳”。后来,汉朝平定天下,将郯郡改名为东海郡治所下邳县;后置下邳国治所下邳县;后下邳国废,置下邳郡治所下邳县;汉末下邳郡为徐州刺史部;曹魏时徐州刺史部迁治彭城郡;西晋时复置下邳国为徐州刺史部;此后徐州刺史部多为下邳郡;南北朝北周时下邳郡废为邳州。清朝康熙年间,郯城大地震导致邳州下邳城被毁,邳州治所从下邳城今古邳镇,搬至艾山南建邳州城今邳城镇。民国元年全国废州置县邳州废为邳县。50年代邳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邳城镇迁往运河镇,1953年邳县古邳镇划为睢宁县所辖。1992年邳县撤县恢复邳州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