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氏脏腑按摩疗法的手法特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1、持久有力,深透柔和
按摩疗法是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作用于人体,借以调动、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调整、理顺由于不同病因所导致的各种病理状况,以恢复其生理功能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手法做为按摩治病的主要手段,其熟练程度,即如何适当地应用手法,是决定治疗效果高低的关键。因此,熟练的按摩手法必须做到持久、有力、柔和、深透,才能起到防病治病,强壮保健的作用。所谓“持久”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以使手法刺激足够积累到能产生良好的疗效。“有力”是指手法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力度,力度的大小、方向要根据治疗对象、施术的部位和病症的性质而决定,决不能用蛮力,使患者不能忍受或出现意外损伤。“柔和”是指手法的动作要稳、柔、灵活,用力要缓和,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才能使患者容易接受按摩疗法,也避免对软组织造成损伤。持久、有力、柔和是按摩治疗疾病的手段,“深透”才是手法作用的最终目的,只有“深透”的手法作用于体表,其产生的刺激和能量才能达至深层的筋脉骨肉,直至脏腑经络,才能调整其机能状态,使之气血和调,筋骨复旧,阴平阳秘,精神乃至。可见手法运用的几个方面是相辅相承,密不可分的。要想达到熟练的手法操作,术者必须经过长期的手法练习和临床实践,才能做到由生到熟,由熟生巧,乃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境界。
段氏脏腑按摩疗法是以腹部作为主要按摩部位的按摩疗法。腹部各个组织器官由里到外都由软组织构成,手法的运用即得做到“有力”,使力量直达脏腑或直达病灶,又必须做到“柔和”,即不伤外表皮肤肌肉,又不损体内的组织器官才为最佳。人有胖瘦,病灶有深浅,体质有强弱,疾病有虚实,所以在临床运用各种手法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掌握好力度的大小,做到即不对患者造成损伤,又必须达到“深透”的目的,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这就要求医者在手法运用上既要有力又要柔和,做到“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方为上乘。因此,医者在对患者按摩治疗时,不可在对疾病诊断不清,对患者的腹部情况了解不清的情况下,盲目使用手法和用力,不然轻则损伤皮肉,重者损坏脏腑组织器官,甚至危及患者生命,造成严重后果。
2、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疾病的种类多种多样,致病因素也是千差万别,又有“同病不症,同症不同病”之说。在对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阴阳的转化,正邪的盛衰,虚实的变化在不断的发生着演化。因此,在正确诊断,明确治疗原则和主要治疗手法同时,要按照中医辩证论治的原则,随时根据病情的变化而改变治疗手法和施治方针,以取得最佳的按摩治疗效果。
医者在临床上,必须时刻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是要通过手对患者腹部的触摸来感受体会,对病症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不可盲目行事。要在微妙之中见真功,不可拘泥于一些固定的治疗方法和手法,要在错综复杂的病变中迅速扑捉信息,快速综合分析并选择出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手法,及时准确的辨证施术,才能做到手到病除。就如《医宗金鉴》一书中所讲的那样:“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内乎外应”,只有将手法运用的出神入化,才能达到按摩治疗疾病的最高境界。
3、全神贯注,形神合一
段氏脏腑按摩作为一种治疗脏腑疾病的的按摩方法,除了一些常用的按摩操作手法外,还有一些针对不同的治疗部位创建的一些特殊的治疗手法,医者要想使这些手法在治疗中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必须经过长期的艰苦锻炼和临床实践,才做到手形和手法的标准和运用自如,并在临症时做到聚精会神,专一贯注,使手法的运用与自己的心神高度融合统一,才能够具备按摩操作的内在功力,这种内在的功力既包括手法本身所具有的的力度、柔韧度、深透度、熟练度、操作中的技巧及感知病变症结的灵敏度,亦函盖医者的精神信息与能量的有机结合产物。
医者只有做到手法与心神完美的结合,融为一体,使手法的运用成为心神的内在体现,才能最终达到在按摩治疗中的“形神合一”也是按摩医师所追求的手心合一的境界。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手法所具有的力、能和信息传递给患者,深达于体内的脏腑、筋骨和病邪,并能通过经络系统传递到全身各处的组织器官,从而有效的改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调动机体的能量,化解和清除体内的病邪,强壮身体,恢复健康。
4、泻中有补,补中有泻
由于疾病的证候表现多种多样,病理变化极为复杂,且病情又有轻重缓急的差别,对不同的时间、地点和个体,其病理变化和病情转化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治疗疾病时要善于从复杂多变的疾病现象中,抓住本质,做到治病求本,从而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段氏脏腑按摩以“调理气机,平衡阴阳,扶正祛邪”作为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在对腹部脏腑进行按摩治疗时多采用“泻中有补,补中有泻”的治疗手法,把“扶正”和“祛邪”有机地结合在一个治疗过程中。因为许多慢性疾病多是虚实相杂的病情,在对腹部进行按摩时,一方面作用于腹部的病灶、邪气,通过按摩疏经通络、活血化瘀、消食导滞、逐饮化痰的作用,将这些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化解并排出体外;另一方面通过调节脏腑的功能,促进脏腑气血的改善,激发和提高脏腑生理作用,使正气得到恢复,提高机体抗病和胜邪能力。
要想达到“补虚泻实”的治疗目的,关键决定于手法的运用。手法作用的刺激量又决定了治疗的效果。按摩疗法补泻效果的实现主要与不同手法作用时间长短、力度大小、频率快慢、运动方向、施治部位及手法的类型有关。
一般同一个手法运用时间短为补,时间长为泻;力量大为泻,力量小为补;频率快为泻,频率慢为补。柔法、摩法等一般顺时针右转为补,逆时针左转为泻;推法一般顺经络而行为补,逆经络而行为泻。另外按法和点法的实际运用中,要以手下或指下产生得气感,力量深入到体内深浅,使体内气机是否产生运动作为衡量手法发挥作用的标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