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振声的主要著作

如题所述

20世纪60年代时,潘振声经常去盐池等地收集当地的民歌。他发现农民传唱的许多歌只有一两句,为了使这些民歌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他对它们进行再加工,将其完整化,为《幸福大路共产党开》、《数花》等民歌编曲。并对一些即将流失的民间音乐进行抢救式的采录。
文革期间,潘振声曾经中断过音乐创作。他利用那段时间,整理了自己创作的歌唱宁夏的百余首作品,亲手刻制蜡板,印成了一本集子,取名《宁夏的花儿塞上的歌》。宁夏川的秀美、六盘山的雄奇,黄河岸边的船工、望远桥头的少年,家乡的一切都是他歌唱的对象。
潘振声创作《一分钱》那首歌是在全国学雷锋的初期,大家争相做好事,做好事不留名成了一种社会风气。他那时候在上海一所小学校当辅导员,在他的办公桌上有一个放文具的盒子,里面总是放满了钢镚儿,那都是孩子们在路上、在校园里捡到了钱,找不到失主,交上来的。那时的交警冬天穿着皮夹克,夏天一身白制服,高大威武,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学校放学时,孩子们排队回家,交警就在校外维持交通秩序,维护孩子们的安全。孩子们和交警关系非常亲密,经常是孩子们走出校门很远了,还频频回头,和交警挥手喊道“警察叔叔再见!叔叔再见!” 这个场景给了潘振声很深的触动。他将这两个场景融合起来,创作了《一分钱》这首歌。曲子的首尾两句用的是上海民歌《紫竹调》中的一句,用上升的音调塑造了孩子做了好事,特别高兴地和警察叔叔道别的音乐形象。
从2000年开始,潘振声带着笔、本子和录音机去少数民族地区采访。采访完了后,发现56个民族中至少有30多个民族的孩子没有新歌唱。中国绝大多数儿童歌曲都是为汉族儿童创作的,反映的是他们的生活,而忽略了少数民族的孩子。因此潘振声决定为56个民族的孩子写歌,让每一个民族的孩子都有歌可唱。花了两年多的时间,这56首歌已经基本都完成了,潘振声计划先出一个汉语版,然后再出少数民族语言的版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