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苏轼的《水调歌头》

如题所述

我喜欢苏轼的《水调歌头》

 王菲的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明月几时有》既是取词于苏轼的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在王菲极具特色的声线的演唱下,这首词流溢出一股凄婉和苍凉,每一次的聆听都引发了离乡求学的我悠远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的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两宋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诗,词,散文以至书法,绘画等都有极高成就。无论是诗词还是散文,都表现出题材广泛,思想深刻,境界高远笔力遒劲的特点,在当时及对后世都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所以能传诵千古,在我看来原因有三:
  首先,由于它高旷的胸襟、丰富的想像和奇妙的艺术构思,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其次,它所抒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以月为主线,使情,景,理融会贯通起来,是本篇的又一突出特色。上片开头,由月展开思索,通过连续发问,表现对超脱出世的向往。下片亦由月生情,用月的阴晴圆缺,比赋人间的悲欢离合。全篇以月成景,由月生情,又以月明理,寄寓着词人的人生理想,也使得本篇显得境界高远,意味深长,情味厚重。

  第三,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越过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的共同希望”。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予了苏轼对天下人的一种美好的祝福,表现了他一种宽大的胸怀和气魄。

  全词情感放纵奔腾,跌宕有致,结构严谨,脉络分明,情景交融,紧紧围绕“月”字展开,忽上忽小,一会离尘,一会入世,语句精练自然,显示了词人高超的语言能力及浪漫洒脱超逸的词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受到人们的推崇。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这是写中秋最好的一首词,此说是一点也不过分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性,又有情趣,很是耐人寻味。它的意境光阔,胸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一种美好的享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4-0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2个回答  2016-04-04
我也喜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