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这首诗的作者是什么代的谁诗人描绘了春天里的景色读了这首诗我仿佛看见?

如题所述

杜甫的《绝句》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色。
一、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三、出处
唐·杜甫《绝句》
《绝句》赏析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幅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 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这就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平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但同时,诗人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于是,诗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诗人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1
读了绝句这首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描绘了春天的景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我仿佛看到了鸟儿飞上了天,窗外停了船。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13
杜甫 绝句(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鉴赏:这首诗是杜甫于广德二年(764)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762年,成都尹严武调回朝,随后蜀地发生内乱,动荡不安。杜甫曾前往梓州暂避一时。第二年,安史之乱平定。随后一年,严武离开朝廷,回到成都任职。杜甫也重新搬入成都草堂,“拟客居此以终老”(明末王嗣奭《杜臆》)。此时,诗人心情极佳,受生机勃勃的景象感染,写下了这组(四首)即景小诗。诗人兴之所至,命为“绝句”,本诗排于第三。
全诗有两组,皆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四句话在内容上相对独立,各自描绘了一幅画面,但其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却把它们连成一个统一的意境。
第一句描写了绿柳上两只正在欢唱的黄鹂,画面有声有色,看上去让人欢愉,意境清新而优美。紧接着写蓝天上一行自由飞翔的白鹭,它们整齐划一,姿态十分优美。在这个意境中,黄鹂、翠柳透出的是活泼,白鹭、青天则让人感到宁静、安逸。“鸣”写出了鸟儿的然自得,“上”表明白鹭的悠然飘逸。在这幅春景图中,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相互交错,既描绘出了一个明媚的春天,又让人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欢快。
第二组对仗句中,前半句写的是诗人站在窗前眺望远处的西山雪岭的情景。“千秋雪”给人以时间久远的感觉。“含”字表明诗人是站在窗前向外远望,这情景如同一幅嵌入窗框的图画。后半句是说诗人不经意间看到了门外江边泊着的船只。“万里船”表明其空间之广,细细揣摩,这里含有很深的意味:战乱已经平定,交通也已恢复,船只可以在万里之内畅行。“万里船”是对“千秋雪”的呼应,空间很广,时间也很久远。诗人虽在草堂,但思绪却连接着千年的历史长河,放眼于万里之外的地方,这胸襟是多么开阔啊!此刻,诗人愉悦的心情表达得自然而真挚。
第3个回答  2022-03-12
杜甫 绝句(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鉴赏:这首诗是杜甫于广德二年(764)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762年,成都尹严武调回朝,随后蜀地发生内乱,动荡不安。杜甫曾前往梓州暂避一时。第二年,安史之乱平定。随后一年,严武离开朝廷,回到成都任职。杜甫也重新搬入成都草堂,“拟客居此以终老”(明末王嗣奭《杜臆》)。此时,诗人心情极佳,受生机勃勃的景象感染,写下了这组(四首)即景小诗。诗人兴之所至,命为“绝句”,本诗排于第三。
全诗有两组,皆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四句话在内容上相对独立,各自描绘了一幅画面,但其中所包含的诗人的思想感情却把它们连成一个统一的意境。
第一句描写了绿柳上两只正在欢唱的黄鹂,画面有声有色,看上去让人欢愉,意境清新而优美。紧接着写蓝天上一行自由飞翔的白鹭,它们整齐划一,姿态十分优美。在这个意境中,黄鹂、翠柳透出的是活泼,白鹭、青天则让人感到宁静、安逸。“鸣”写出了鸟儿的然自得,“上”表明白鹭的悠然飘逸。在这幅春景图中,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相互交错,既描绘出了一个明媚的春天,又让人感受到诗人心中的欢快。
第二组对仗句中,前半句写的是诗人站在窗前眺望远处的西山雪岭的情景。“千秋雪”给人以时间久远的感觉。“含”字表明诗人是站在窗前向外远望,这情景如同一幅嵌入窗框的图画。后半句是说诗人不经意间看到了门外江边泊着的船只。“万里船”表明其空间之广,细细揣摩,这里含有很深的意味:战乱已经平定,交通也已恢复,船只可以在万里之内畅行。“万里船”是对“千秋雪”的呼应,空间很广,时间也很久远。诗人虽在草堂,但思绪却连接着千年的历史长河,放眼于万里之外的地方,这胸襟是多么开阔啊!此刻,诗人愉悦的心情表达得自然而真挚。
第4个回答  2022-03-18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咏春景诗。
我们说一首好诗,不能只见景而不见情,只见物而不见人。
那么这首诗写情,写人的是哪一句呢?
是“迟日江山丽。”江山如此多娇,如此美丽,是谁在欣赏呢?当然是诗人自己。
诗人心中装着天下,故而开句就大气磅礴,视野开阔,胸襟宽广。
一个“丽”字,正是通过诗人之眼提炼出来的关键字,也将一幅静谧迷人的春景图呈现在世人面前。
所以,这首诗最关键之处,就在于理解第一句。表面上看是写景,实际上则是写人。
“迟日”二字,语出《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后以“迟日”指春日。
春日的江山如画,多么美丽迷人。一美在“春风花草香”;二美在“泥融飞燕子”;三美在“沙暖睡鸳鸯”。
如果说第一句是总写春景之美,那么以下三句则是细写春景之美。
你看,春风吹拂送来阵阵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润泥巴忙着筑新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花草,燕子,鸳鸯,都在春风里变得热闹起来。一个“飞”字,一个“睡”字,更是将春日之忙碌,春日之温暖写得格外生动有趣,同时又呼应了首句一个“丽”字。
整首诗,清新脱俗,明丽动人,没用一个生僻字,没用一个典故,“以诗入画”,极其自然地写出春景之秀丽,春日之美好,诗人之陶醉,可谓是咏春景五绝中的压卷之作。
文:严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