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快速掌握一本书的知识框架?

如题所述

【一】

阅读过程中,你遇到过以下烦恼吗?

现在书那么多,不知如何快速选出自己想要阅读的书籍?

看到小伙伴们极力推荐的热门书籍,纠结它是否适合拿来读?

面对书架上的一堆书,不知道该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读完它们?

握有一本很重要却很难读的书,总是难以展开阅读?


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检视阅读。


【二】

何为检视阅读?

精读君曾推荐过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该书作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即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检视阅读就是其中的第二层次。检视阅读强调的是概览,是对全书的整体把握。在这个层次,应着重了解这本书在谈什么,然后能够利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描述全书的内容,并分清作者的观点是如何形成的。换句话说,检视阅读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抓住一本书的重点。

本篇微课,精读君将详细介绍检视阅读。


【三】

检视阅读第一阶段:有系统的略读。

有系统的略读一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
具体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个例子:

比如你拿到一本新书《自控力》:先看看书的封面以及标题和副标题。很明显,看完你会发现这本书属于心理学范畴。

接着,看书外套上的腰封:是的,这部分有作者的介绍和书籍的宣传文案。作者凯利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绝对牛的一所学校;接着从文案中我们可以知道该书的主题、写作对象以及该书想要解决的问题。当然,也有许多文案只是单纯的吹嘘,若是那样你也可以很容易看穿,同时也有助于你对书本的了解,那就是或许那本书根本没什么重要的东西可谈。

在完成这个步骤之前,你对这本书的主题已经有概念了。然后,看看书的目录:通过目录,我们可以了解书的总体架构:

①意志力的定义
②意志力的特点
③失控的原因
④失控的对策
⑤意志力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再从目录中挑几个和主题有关的章节看看,特别关注本章摘要和本章总结部分。

最后,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读一两个段落,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络。

完成上述步骤,现在你就已经很有系统地略读过一本书了。通常情况下,这些步骤在30分钟内就能完成。用这种快速浏览的方式来阅读一本书,就像是一个打谷的过程,能帮助你从糙糠中过滤出真正营养的谷核。


【四】

检视阅读第二阶段:粗浅的阅读。

粗浅的阅读遵循一条重要的阅读规则,即头一次面对一本书的时候,无论难易,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考。

反思以往的阅读,我们经常会因为某处的不理解而“逗留”,尤其是面对一本难读的书时,读着读着,可能渐渐就会失去读下去的勇气。其实,大可不必搁置。通读一遍,就算只理解了一半,甚至更少,那也比什么都不了解要好。

举个例子,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会获得极大的快乐。但自学生时代起我们就被逼着要一幕一幕地念、一个生字接一个生字地查、一个注脚接一个注脚地读《裘利斯·凯撒)、《皆大欢喜))或《哈姆雷特》,不言而喻阅读的快乐就被破坏了。等我们读到最后的时候,已经忘了开始是什么,也无法洞察全剧的意义了。换句话说,我们相当于从未真正读过莎士比亚的剧本。
所以,相比于较真每一个不理解的点,不如鼓励人们一次读完全剧,然后讨论第一次快速阅读中所获得的东西。只有这样,人们才算是做好接下来仔细又专心研究这个剧本的准备。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可以准备再学一点新的东西了。


【五】

检视阅读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

在微课怎样高效地阅读一本书?中,精读君调查发现,有超过1/5的读友认为他们阅读的类型太狭窄,广度不够,而检视阅读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好方法。

试想,有100本不同领域的书籍,通过检视阅读,只要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你就可以了解不同领域的权威著作内容、专家代表和关键字。而随着阅读广度的拓宽又会不断扩充我们的知识结构。

换句话说,通过检视阅读扩充我们的知识框架,就是检视阅读最大的益处。


你的问题  这里有答案  微信公众号 【精读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9

如果要快速掌握一本书的知识框架,我认识采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推荐的检视阅读是比较好的方式。这本书里,说到阅读有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以及主题阅读。

如果是要快速掌握一本书的知识框架的话,其实用检视阅读的方式,结合目录来快速搜索关键词就可以狠快的组建好这本书的知识框架了。

这其实其实就运用到了检视阅读中快速阅读。我们都知道其实一本书的系统性其实是从目录就可以知道找到,不过也需要做下整理,目前的梳理过程其实也是我们去掌握一本书的知识框架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书的主题、目录线索、关键篇章,还有作者的构思意图来去提前去掌握整本书的线索,然后再梳理书自己的理解框架,这个理解框架其实也是知识框架。比如拿我最近在阅读的一本书,《QCC语文课堂里的全课程》这本书来说,其实这本书属于工具书类型,就比较适合做检视阅读。那么当我要去梳理这本书的知识框架的时候,我就是先从目录来是去梳理和掌握,从目录的章节当中内容做下简要的整理,梳理成思维导图之后就能很快的一本书的知识框架了。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工具书,因为工具书是可以直接用检视阅读来去查阅,快速找到自己的答案。而快速掌握一本书的知识框架也是可以用检视阅读来进行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2-26
1+1=2(数学)

1+1=3(文学)

1+1=1(哲学)

1+1=0(心理学)

1+1=?(开拓者难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