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体系域

如题所述

沉积体系域是由若干个具内在联系的同期沉积体系在三维空间上的叠置组合体,即由两个以上准层序呈进积、加积或退积叠置而成。不同类型的层序由不同的沉积体系域构成。Ⅰ型层序自下而上由低位体系域(LST)、海进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构成;Ⅱ型层序则由陆棚边缘体系域(SMST)、海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

1.低位体系域

低位体系域是指Ⅰ型层序中位置最低、最老的体系域,是在相对海平面下降到最低点并且开始缓慢上升时期的沉积组合。如果沉积在缓坡边缘,则由厚度相对较薄的低位楔组成。这种低位楔下部以河流的下切作用与沉积物越过滨岸平原为特征,它被解释成海平面相对下降期间滨线迅速向海盆方向迁移所导致的结果。低水位楔的上部以海平面的相对缓慢上升、深切谷被充填为特征,其向海方向由若干个进积准层序组成。在斜坡构造背景下,低位体系域是由海平面相对下降时形成的下部前积楔和由海平面相对上升时期形成的上部前积楔及深切谷(滑塌浊积扇)充填等组成。低位楔的顶面为海进面,底面为层序下部界面。

2.陆棚边缘体系域

陆棚边缘体系域是一个与Ⅱ型层序界面相共生的、最下部的体系域。该体系域以一个或多个弱进积-加积型准层序组为特征,这些准层序组向大陆方向上超及向盆地方向下超在层序界面之上。陆棚边缘体系域的顶面为海进面(也是海进体系域的底面),底面为Ⅱ型层序界面。一般情况下,陆棚边缘体系域的沉积相叠置从下向上海相逐渐增多,与上覆海进体系域的界面是海进面。

3.海进体系域

海进体系域是Ⅰ型和Ⅱ型层序的中部体系域,是在全球海平面迅速上升和构造沉降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海平面相对上升时期形成的,以沉积作用缓慢,低砂泥比值的一个或多个退积型准层序组为特征。其主要沉积体系类型是陆棚、碳酸盐台地、海岸平原等沉积组合,具向上变深序列的特点。海进体系域的底面是位于低位体系域或陆架边缘体系域顶面的一个海进面。海进体系域内的准层序向大陆方向上超在层序界面之上,朝海盆方向下超于海进面之上。海进体系域的顶面为一个下超面(downlap surface)。下超面是一个海泛面,上覆高位体系域的进积型倾斜沉积体的底部即下超在该界面之上。这个面是退积型到加积型准层序组的转变标志,也是最大海泛面。它是海侵体系域的顶界面并被上覆的高位体系域下超,以从退积式准层序组变为进积式准层序组为特征,常与凝缩层伴生。凝缩层是指沉积速率很慢的,厚度很薄的,缺乏陆源物质的半深海和深海沉积物,是海平面相对上升到最大时在陆棚、陆坡和盆地平原地区沉积的产物,它包含的时间间隔较长。

4.高位体系域

高位体系域是Ⅰ型或Ⅱ型层序上部的体系域。这一体系域常在大陆架上广泛分布,其特征是有一个或多个加积型准层序组,之后紧接着是进积式的倾斜状准层序组。高位体系域内的准层序朝大陆方向上超在层序界面之上,朝海盆地方向下超到海进体系域及低位体系域的顶面上。高位体系域的顶为Ⅰ或Ⅱ型层序界面所限定,底为下超面限定,主要的沉积体系类型为滨岸平原和进积型河控三角洲等沉积组合,具有强烈的进积型准层序组特征,快速堆积,单层厚度较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