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代人赋古诗的意思?

如题所述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沈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诗词译文:

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景。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峦所阻隔,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鹧鸪天·代人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清新隽永的羁旅怀人之作。开篇以征尘与沉香对举,暗暗引出相思之意。

《鹧鸪天·代人赋》在风格上也比较特别,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优美婉约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08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沈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诗词译文:

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景色。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景。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峦所阻隔,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鹧鸪天·代人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清新隽永的羁旅怀人之作。开篇以征尘与沉香对举,暗暗引出相思之意。

《鹧鸪天·代人赋》在风格上也比较特别,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优美婉约词。

第2个回答  2022-03-07

《鹧鸪天·代人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厌弃城市繁华,热爱乡野生活的情趣。作者在熟悉农村生活的基础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新、美丽的山乡风景画,反映了他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这首词画面优美,情致盎然,意蕴深厚。

鹧鸪天⑴·代人赋

陌上柔桑破嫩芽⑵,东邻蚕种已生些⑶。平冈细草鸣黄犊⑷,斜日寒林点暮鸦⑸。

山远近,路横斜⑹,青旗沽酒有人家⑺。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⑻。

词句注释

辛弃疾⑴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⑵陌上柔桑:小路旁柔弱的桑树。古乐府有《陌上桑》歌。破:长出。[2]

⑶已生些:指已孵出了小蚕。些(sā),句末语助词。

⑷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⑸寒林:略感寒意的树林。暮鸦:傍晚归巢的乌鸦。

⑹山远近,路横斜:远处近处都有山,小路纵横交叉。

⑺青旗:青布做的酒幌,酒店作招牌用。沽(gū)酒:卖酒。

⑻荠(jì)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白话译文

田间路旁,桑树柔软的新枝上绽出了嫩芽,东边邻居家的蚕种已孵出了小蚕。平坦的山脊上长满了细草,有小黄牛在哞哞地叫,夕阳斜照着春寒时节的林间,树上点缀着几只傍晚的乌鸦。

青山远远近近,小路纵横交错,飘着青布酒幌子处有卖酒的人家。城市中的桃花李花虽则华丽,但害怕风雨吹打,只有长满了溪边的荞菜花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春天。

创作背景

辛弃疾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带湖。词题是“代人赋”,表明集会时某人不善诗词,请作者代作。若按所赋的内容,则此篇所写,应当是“春日即事”或“乡间所见”,为作者寓居带湖期间的作品。随着退闲时间的推移,作者对农村的观察体验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也在逐步加深,作者已经习惯了乡居生活的恬淡,渐渐把自己融入到淳朴的农民人群之中,同时更加感到城市生活特别是官场生涯的纷扰和嚣乱,这首词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2-02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鹧鸪天·代人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厌弃城市繁华,热爱乡野生活的情趣。作者在熟悉农村生活的基础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新、美丽的山乡风景画,反映了他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这首词画面优美,情致盎然,意蕴深厚。
田间路旁,桑树柔软的新枝上绽出了嫩芽,东边邻居家的蚕种已孵出了小蚕。平坦的山脊上长满了细草,有小黄牛在哞哞地叫,夕阳斜照着春寒时节的林间,树上点缀着几只傍晚的乌鸦。
青山远远近近,小路纵横交错,飘着青布酒幌子处有卖酒的人家。城市中的桃花李花虽则华丽,但害怕风雨吹打,只有长满了溪边的荞菜花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春天。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2-03-10
《鹧鸪天·代人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厌弃城市繁华,热爱乡野生活的情趣。作者在熟悉农村生活的基础上,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清新、美丽的山乡风景画,反映了他陶醉于农村优美景色的心情。这首词画面优美,情致盎然,意蕴深厚。
鹧鸪天⑴·代人赋
陌上柔桑破嫩芽⑵,东邻蚕种已生些⑶。平冈细草鸣黄犊⑷,斜日寒林点暮鸦⑸。
山远近,路横斜⑹,青旗沽酒有人家⑺。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⑻。 [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⑵陌上柔桑:小路旁柔弱的桑树。古乐府有《陌上桑》歌。破:长出。
⑶已生些:指已孵出了小蚕。些(sā),句末语助词。
⑷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⑸寒林:略感寒意的树林。暮鸦:傍晚归巢的乌鸦。
⑹山远近,路横斜:远处近处都有山,小路纵横交叉。
⑺青旗:青布做的酒幌,酒店作招牌用。沽(gū)酒:卖酒。
⑻荠(jì)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2] [3-4]

白话译文
田间路旁,桑树柔软的新枝上绽出了嫩芽,东边邻居家的蚕种已孵出了小蚕。平坦的山脊上长满了细草,有小黄牛在哞哞地叫,夕阳斜照着春寒时节的林间,树上点缀着几只傍晚的乌鸦。
青山远远近近,小路纵横交错,飘着青布酒幌子处有卖酒的人家。城市中的桃花李花虽则华丽,但害怕风雨吹打,只有长满了溪边的荞菜花才能算得上是真正的春天。 [4]

创作背景
编辑 播报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带湖。词题是“代人赋”,表明集会时某人不善诗词,请作者代作。若按所赋的内容,则此篇所写,应当是“春日即事”或“乡间所见”,为作者寓居带湖期间的作品。随着退闲时间的推移,作者对农村的观察体验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也在逐步加深,作者已经习惯了乡居生活的恬淡,渐渐把自己融入到淳朴的农民人群之中,同时更加感到城市生活特别是官场生涯的纷扰和嚣乱,这首词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2] [5]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辛弃疾的词本以沉雄豪放见长,这里选的这首却很清丽,足见伟大的作家是不拘一格的。词中初发的桑叶芽、刚孵出的青蚕、悠然吃草的牛犊、 斜日林中的归鸦以及村头风中飘扬的酒旗、溪边盛开的荠菜花,每种意象都是山林田野寻常可见,词人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却自然融合成一幅主次分明、远近有致、动静相生、有声有色、情致盎然、意蕴深厚的田园早春图。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 ”“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第四句中的“斜日”、“寒林”、“暮鸦”按说会构成一片衰飒景象,但由于用了一个动词“点”字,却使情调发生了变化。“点”状乌鸦或飞或栖,有如一团墨点,这是确切的写实,早春的寒林没有树叶,所以黑色的乌鸦,在林中历历可见。作者却是在欣赏一幅天然的图画。
从表面看,这首词的下半片好象仍然接着上半片在写景。这里下半片的写景是不同于上半片的,是有波澜的。首先它是推远一层看,由平冈看到远山,看到横斜的路所通到的酒店,还由乡村推远到城里。“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看来很平常,全词都在写自然风景,只有这句才写到人的活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写景的单调。这是写景诗的一个诀窍。尽管是在写景,却不能一味渲染景致,必须加入一些人的情调,有人的活动,诗才显得有生气。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两句是全词的画龙点睛,它又象是在写景,又象是在发议论。这两句决定了全词的情调。如果单从头三句及“青旗沽酒”句看,这首词的情调是很愉快的。但词人是一位忠义之士,处在南宋偏安杭州,北方金兵掳去了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还在节节进逼的情势之下,他想图恢复,而南宋朝中大半是些昏愦无能,苟且偷安者,叫他一筹莫展,心里十分痛恨。就是这种心情成了他的许多词的基本情调。这首词实际上是愁苦之音。“斜日寒林点暮鸦”句已透露了一点消息,到了“桃李愁风雨”句便把大好锦绣河山竟然如此残缺不全的感慨完全表现出来了。从前诗人词人每逢有难言之隐,总是假托自然界事物,把它象征地说出来。辛词凡是说到风雨打落春花的地方,大都是暗射南宋被金兵进逼的局面。这里的“城中桃李愁风雨”也是慨叹南宋受金兵的欺侮。
词中用了反衬手法,反衬就是欲擒先纵。从愉快的景象说起,转到悲苦的心境,这样互相衬托,悲苦的就更显得悲苦。前人谈辛词往往用“沉痛”两字,他的沉痛就在这种地方。但是沉痛不等于失望,“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可以见出词人对南宋偏安局面还寄托很大的希望。这希望是由词人在村中看到的劳动人民从事农桑的景象所引起的。上句说明“诗可以怨”,下句说明“诗可以兴”。
词人发现和捕捉农村中最平常也最典型的风光景物和生活情境,运用清新明快的笔调、素净淡雅的色彩,描绘出一幅幅意象鲜活、层次清晰、生机盎然的图画,富有美感,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很容易引起心弦的共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