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如何限韵?

古代文化实较现代甚为有味,敢问阁下,写古诗文有哪些必要的要求?

  中华诗词》,在二○○六年第三期,刊登赵京战的文章《宽韵说略》。文章说,有很大的一部分作者在诗词创作中,突破了《平水韵》的限制,基本上按照比《词林正韵》还宽的韵部作诗和填词。……《中华诗词》在审诗、选诗、诗词评奖等项活动中,也基本上按照比《词林正韵》还稍宽的韵部来掌握的······文章说,古人除了科举考试中严格遵守《平水韵》,不敢越雷池一步外,诗词创作中大量“以词韵入诗”,拓宽韵部的现象。

  《宽韵》列举了《平水韵》在韵部划分的不合理:一是科举考试强行划分韵部。“如‘一东’和‘二冬’,古人也认为没有任何差别,却硬划分为两个韵部”(引自《宽韵》);这样的现象,可能存在于唐代或更前的时期古代汉语蕴含了很多的地方语素,比如,在一些地方‘东’的发音是“dong”,‘冬’的发音是“dang”,的确是两个韵部,但是那仅的个别地方的方言,没有代表性。二是古代没有注音系统,用“反切”、“读如”注音,划分混淆。三是诗词不同韵,……看不出它在诗词发展史上起过什么积极的作用。文章说,古人今人在创作时大量的““以词韵入诗”,现在我们正式统一诗韵词韵,应该是有必要和有可能性。《宽韵》“只是沿着《词林正韵》的路子,继续对《平水韵》韵部划分的不合理性进行调整”(引自《宽韵》)。
  文章说,诗词通用的《宽韵》,仍然是旧韵。“在使用新韵和旧韵的问题上,我们的方针是‘双轨并行’。在使用旧韵的《宽韵》和《平水韵》《词林正韵》的问题上,也应该‘双轨并行’的。……《中华诗词》明确宣布,今后在审诗、选诗、诗词评奖等项活动中,在使用旧声韵时便按照《宽韵》和《平水韵》、《词林正韵》‘双轨并行’的原则来把握。”《宽韵》又一次把镣铐脱掉了,我们可以更自由地跳舞。

  附:赵京战的《宽韵说略》中的《〈宽韵〉与〈平水韵〉、〈词林正韵〉韵部对应表》(表中所举韵部,均以该部的平声为例——原作者按):
  《宽韵》 《平水韵》 《词林正韵》
  (诗词通用) (诗用) (词用)
  第一 部|(一)东冬 一东二冬 第一部东冬
  东庚通押|(二)庚青 八庚九青十蒸 第十一部庚青
  第二 部 江阳 三江七阳 第二部江阳
  第三 部 支微 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 第三部支微
  第四 部 鱼虞 六鱼七虞 第四部鱼虞
  第五 部 佳灰 九佳(半)十灰(半) 第五部佳灰
  第六 部| 真文 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 第六部真文
  | 十二侵 第十三部侵独用
  第七 部| 寒删 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 第七部寒删
  | 一先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第十四部覃盐
  第八 部 萧肴 二萧三肴四豪 第八部萧肴
  第九 部 歌波 五歌 第九部歌独用
  第十 部 佳麻 九佳(半)六麻 第十部佳麻
  第十一部 尤求 十一尤 第十二部尤独用
  第十二部|(一)屋沃 一屋二沃 第十五部屋沃
  |(二)觉药 三觉四药 第十六部觉药
  入声通押|(三)质陌 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辑 第十七部质陌
  |(四)物月 五物六月七曷黠九屑十六叶 第十八部物月
  |(五)合恰 十五合十七恰 第十九部合恰

  (诗词通用的《宽韵》,共十二部,部里面的韵,都可以在一首格律诗里面押韵;细致一点的人,也可以在十二部里面,找到十七韵,在该韵里面押韵,也是完全可以的,山头老生注。原作者注:具体字表不再列入,读者可自行与《平水韵》、《词林正韵》对照使用。)

参考资料:*节选山头老生文章 转发五台闲僧博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08
一二三四【四个声调对应的名称是】阴阳上去【一声为阴平,二声为阳平,三声为上声,四声为去声,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平声入韵【第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大都为平声韵】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此为每句话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声相对的意思】【也是说每首诗的第二四六句话要最后一字押韵】
具体的可以百科一下滴~~~~~~~~~~!
第2个回答  2020-07-11
近体诗按平水韵,词按词林正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