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地铁站为什么神秘封闭35年 52号站藏身荒野中

如题所述

北京地铁三号线,东四十条站站台,有一个被封闭起来的地下通道,这原本是换乘“老三号线”的地下通道,不过老三号线被六号线给取代之后,这一计划取消,所以就被封闭起来了。

北京地铁最早规划的线路,主要是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所以1971年建造北京地铁二号线的时候,就预留了三号线的站台。事实上,三号线一直处于规划阶段,从1980年的西直门到工人体育场,到1983年三号线西端延长到香山,1993年三号线东北段进入望京地区,其实始终是在规划阶段,并没有真正建设。

后来,随着北京市的规划转变,对应城市人口布局的变化,使得多条地铁线在北京地铁三号线之前开工建设。与此同时,北京市的城市功能定位越来越宏大,资金相对来讲捉襟见肘,这使得老三号线的规划,被其他线路所取代,如四号线在建设西直门站台的时候,就占用了二号线预留给三号线的站台;再如六号线在实施的时候,在南锣鼓巷站至东四站区段的线路上,就占用了三号线的规划线路等。这一系列的后期变动,使得北京地铁产生了封闭多年的站台。

总体来看,北京地铁规划还是非常严谨的,只是中国崛起速度太快,而北京市的发展速度更快,使得地铁规划赶不上城市建设。北京地铁的发展,从侧面见证了中国崛起,也证明了中国的基建实力,印证了“基建狂魔”绝非浪得虚名!事实上,近几十年随着国际形势以及科技发展,地铁规划和建设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如此,当初的规划不适合当今发展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规划是一门大学问,要对未来有一个充分的预判,才能完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0
北京是我国古代某些朝代帝王的古都,所以北京地底下有很多的古墓,在建地铁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些古墓,为了保护文物,所以这两个地铁站封闭了35年。
第2个回答  2020-11-10
北京地铁站没什么奥秘,之所以有两个封闭三十五年是因为没建成就被迫停工而且当时人流量不大所以就封闭了
第3个回答  2020-11-09
因为考古学家发现,在那边有古墓的重大发现,为了不被破坏,所以才会封闭的。
第4个回答  2006-11-25
  两座地铁站神秘封闭35年

  位于1号线最西端 为非运营车站 通勤车每日开两趟

  起点为苹果园,终点为四惠东,这是一张完整的地铁1号线运行图。细心的乘客会发现,苹果园站的标号为103,古城站为104,往东标号逐渐变大,那么,101和102站在哪儿呢?

  实际上,苹果园站再往西还有两个鲜为人知的地铁车站,即102福寿岭站和101高井站。因为当年修地铁时这两个地段的标号分别为52和53,所以,福寿岭站和高井站又俗称52号站和53号站。

  两站作为非运营车站,一晃就是35年。现在每天早晚仍有两趟车前往52号站和53号站。这两趟车为地铁内部的通勤车,乘客主要是地铁技校的学生和部分地铁内部职工。昨日,记者对这两个神秘的地铁车站进行了探访。

  揭秘·乘客

  技校学生早晚坐

  时间:8:03从苹果园开往52、53号站

  乘客:除学生外,还有地铁职工、家属

  昨日7时40分,记者坐一线地铁赶到苹果园站。这时,只见站台上站满了背着书包、身穿校服的学生。有的学生手臂上还戴有“维护秩序”的红色袖标。

  一名戴袖标的姓李的学生告诉记者,他是福寿岭站地铁技工学校二年级的学生,每天早晨都会这里等8时03分开来的通勤车上课,因为学校就在地铁的边上,距离20米左右。

  “本次列车为通勤车。”8时03分,开往52号站和53号站的列车准时到达苹果园站,站台上的学生涌入车内,不一会儿车厢内就座无虚席,过道里也站满了学生。3分钟后,列车到达52号站——福寿岭站,车内的学生全部下车,几节车厢内顿时空无一人。透过车窗,记者看到福寿岭站的站台非常狭窄,光线昏暗,墙壁斑驳,没有指示牌,没有地图,也没有漂亮的灯箱广告。

  列车继续前行,记者顺着车厢往前车,结果在第一节车厢内看到5名前往53号站——高井站的乘客。一位乘客告诉记者,他们是地铁内部职工家属。

  揭秘·高井站

  通道可以开汽车

  俗称:53号站

  站址:高井一大院内

  8时10分,列车到达高井站,记者跟随车内仅有的另外5名乘客一起下车。窄窄的空荡荡的站台异常安静,地面上满是灰尘,简陋得不能再简陋,圆拱形的顶还有两边的墙壁简单地刷了一层白灰。白炽灯泡寒冷的光线从上面射下来,有的荧光灯棒已经破碎也没有更换,不多的灯和凹凸不平的墙壁。才停留了十来分钟,记者感觉有点憋闷,空气明显比地上潮湿,细看几扇木门上面全是灰色的霉点。

  平缓的水泥坡道一直延伸到地铁的地面出口,长有700余米。这个站内的空间明显比其他站高很多,空旷得好像汽车也可以开进来。

  “这个通道可对开吉普车和130卡车。” 一位曾经在值班室上班的地铁员工告诉记者。

  记者走出53号站时,只见进出口同为一个两米多高的三面墙的拱形洞,并附有大铁门。车站位于一个大院内,这时陆续有居住在大院的地铁内部职工和家属匆匆通过该扇铁门,走进地铁站。“53号站建在大院里,戒备森严,如果不坐地铁,是很难进去的。”一位乘客行色匆匆地说。

  福寿岭站藏身荒芜树丛中

  揭秘·福寿岭站

  车站藏身荒野中

  俗称:52号站

  站址:福寿岭,距地铁技校20米

  8时40分,记者因半分钟之差,与返程的列车失之交臂。记者从大院内坐了一辆967路公交车,在模式口下车,请当地的一位司机带路找到了位于福寿岭的地铁技校。在地铁技校右侧20米处,记者终于找到了一个显得破旧的地铁站。车站周边是一小片荒芜的树丛,车站入口处的牌子上醒目地写着“本站为非运营区,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的字样。

  记者顺着台阶进入车站,站内空无一人,安静得只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这时,从警卫值班室里出来一位工作人员。“此处是非运营车站,外面的人禁止入内。”该工作人员表示。当得知记者的身份后,他将记者请进值班室。值班室里有个电视机,因为没有有线信号,所以看不了。该工作人员称,他姓陈,今年50岁,是苹果园地铁站派出所负责52号站安全的民警。这里共有4名民警,值一个班是24小时,然后会有人来接替。

  “五年来没有出过什么事,也很少有陌生人来这里。”陈警官说,每天早晚有技校的学生和部分地铁的职工和家属乘坐地铁往返,除此之外没其他的人进入,有时候会有一些地铁的工人下到站里检查铁轨。

  站内台阶

  民警·烦恼

  有人违章蹭车

  有人夏天纳凉

  “虽然这两站地铁为非运营区,但仍有部分内部乘客和一些非内部职工蹭车。”在福寿岭站值守的民警老陈说,看到学生们可以进入地铁站乘坐,周边的部分村民也跟着学生们一起乘坐。“按地铁的内部规定,这个车站是非运营车站,按规定是不允许外人乘坐的,但这些村民可不干了,有的还以停水、停电来威胁,或搞个小破坏什么的。”陈警官对此很无奈。

  老陈说,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因为地铁站下面特别凉快,有一些外来务工者都会闯进地铁站,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苦口婆心地劝说。

  本版撰文 晨报记者 郝涛

  本版摄影 首席摄影记者 吴宁

  链接·面孔

  从试运营到现在

  一守就是35年

  53号站空荡的站台附近,有一间亮着灯的小屋,屋里的铁门是关着的,记者贴着铁门聆听,里面没有动静。正当记者准备离开时,小屋里突然传来一声咳嗽声。“屋里有人!”一位身穿深蓝色制服的老工人打开了铁门。这位老工人告诉记者,他姓王,自1971年1月15日北京地铁1号线试运营开始,就被挑选到53号站工作。35年里,同伴走了一拨又一拨,他始终没有提出过离开,也就一直留在这里。因为他家就在车站上面的大院里,所以几十年下来也没觉得闷得慌。

  记者在老王的小屋里看到,外屋是一个电气化的操作台,上面有许多按钮,里屋是老王的卧室,里面的陈设非常简单,就放了一张床,床上的被子叠得非常整齐。

  老王说,他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值守,虽然这个车站一直没有对外开放,但每天早晚有两趟通勤车开到站里,列车在前方掉头30分钟后再返回,给住在大院里的地铁内部职工和家属提供了方便。

  老王说,苹果园地铁站之所以标号为103,是因为往西还有两站,分别为福寿岭站(标号为102)和高井站(标号为101),大家之所以又称52、53,用的是当时修地铁时地段的标号。

  来源:《北京晨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