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先进整篇文言文的意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4

1. 《论语、先进》的翻译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迷迭147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

少孔子九岁。仲由,字子路,卞地人。

比孔子小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子路性情粗朴,喜欢逞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曾经欺凌孔子。

孔子用礼乐慢慢地诱导他,后来,子路穿着儒服,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3623764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作孔子的学生。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如何处理政事,孔子说:“自己先给百姓作出榜样,然后才能使百姓辛勤地劳作。”子路请求进一步讲讲。

孔子说:“持久不懈。”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

(1)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子路问:“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最崇尚的是义。

君子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叛逆作乱。小人只好勇而不崇尚义,就会做强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要听到什么道理,没有马上行动,只怕又听到别的道理。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孔子说:“只听单方面言辞就可以决断案子的,恐怕只有仲由吧!”“仲由崇尚勇敢超过我之所用,就不适用了。”

象仲由这种性情,不会得到善终。”“穿着用乱麻。

2. 《论语.先进》的翻译

【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

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3. 《论语.先进》的翻译

【原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

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4. 《论语、先进》的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侍老师闲坐。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不要认为这样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

子路轻率而急忙地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他,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有,你怎么样?”

冉有回答说:“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他们的礼乐教化,(我)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修养更高的人来推行了。”

“公西华,你怎么样?”

公西华回答说:“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的司仪。”

“曾点,你怎么样?”

(这时曾点)弹琴的声音(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放下琴起身,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所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点)说:“暮春时节,穿上已经做好的春服,(我和)五六(虚数,泛指几个)位成年人,六七个(虚数,泛指几个)青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啊!”

(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个人(都)出去了,曾皙走在后面。曾皙问:“(他们)三位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就是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问:“您为什么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他(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冉求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了呢?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间的大事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5. 论语.先进(节选)原文及翻译

最低0.27元/天开通百度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jianzhongjiaoy

《论语》节选(27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5、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7、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8、子曰

6. 论语里的文言文一整篇

整部《论语》都是文言文,其中大部分是孔子及其弟子同相关人士思想、言论和活动的记载,但《乡党》篇集中记载了孔子的日常生活和习惯,值得好好阅读,这里就将中一篇摘录如下:

乡党第十

【10.1】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10.2】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唁唁如也。君子,椒错如也,与与如也。

【10.3】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攫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谵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10.4】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色勃如也,足攫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阶趋,翼如也,复其位,椒措如也。

【10.5】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足缩缩,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枧,愉愉如也。

【10.6】君子不以绀诹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诊浠裕,必表而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霓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抉。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朝服而朝。

【10.7】齐,必有明衣。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10.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噎而谒,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10.9】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10.10】食不语,寝不言。

【10.11】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10.12】席不正,不坐。

【10.13】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10.14】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10.15】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10.16】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10.17】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10.18】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伺食于君,君祭,先饭。

【10.19】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10.20】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10.21】入太庙,每事问。【10.22】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10.23】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10.24】寝不尸,居不容。

【10.25】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10.26】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10.27】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7. 写出《论语.先进(节选)》原文及翻译

《论语.先进(节选)》原文: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以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民。如其礼乐,以俟群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晒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惟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宙、会同,非诸候而何?赤也为之小,塾能为之大? 《论语.先进(节选)》翻译: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

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 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此文出自春秋·孔子所写的《论语》。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论语》的作者中当然有孔子的学生。《论语》的篇章不但出自孔子不同学生之手,而且还出自他不同的再传弟子之手。

这里面不少是曾参的学生的记载。 像《泰伯篇第八》的第一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又如《子张篇第十九》:“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欤,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欤,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这一段又像子张或者子夏的学生的记载。

作者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即孔丘,字仲尼,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境内),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其行事。

8. 古文翻译《论语.先进》子路、曾

子路、曾??、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

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

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最后走。

曾??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 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