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时间、内容和评价

如题所述

1、1958年5月党的八次二次会议正式公布总路线。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3、评价:把赶英超美作为预期的目标,并没有什么原则性错误。但是,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必须以物质技术为基础,并受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的制约,离开综合平衡,盲目追求高速度,必须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欲速则不达.其次,用阶段斗争的方法推动经济建设,是总路线的方法论错误,也是总路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重要表现.经过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党在重新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观点的同时,还强调要"进行彻底的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把在反右派斗争中普遍采用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作为新的革命形式加以广泛使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10
从1958年夏秋到1960年夏的两年时间内,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两件大事:一是"大跃进"运动,二是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两次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是在同一思想指导下发生的,这个指导思想就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以下简称总路线).对于这一总路线,许多教师认为它是高校政治课教学中既回避不了,又讲不透彻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尽快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状况的愿望,但它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教训十分深刻.从形成的历史过程看,总路线是党领导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深刻的产物,同时也是不断批判"反冒进"的"左"倾错误的产物.1952年底,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设想在15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的改造.当时的方针是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即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但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国家工业化离既定目标还相距甚远,这表明在这四年中党的工作重点实际上还是放在了社会主义改造方面,说明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时间不长,实践不多,经验不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也不够深刻.这是我们考察制定总路线的历史背景时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党和人民也作了不懈的努力.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全国人民发挥了空前巨大的积极性,到1955年,"一五"计划执行顺利,成绩喜人.由于1955年下半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加上我们在胜利面前不够谨慎,在党内又不适当地开展了反右倾保守的斗争,到1956年经济建设中出现了贪多求快,急躁冒进倾向.周恩来,陈云及时发现了1956年经济建设中的冒进倾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果断而稳妥的"反冒进"措施,坚持了"八大"确定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保证了1956年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实践证明,1956年的"反冒进"是正确的,及时的,效果是良好的,为后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自觉调整国民经济的成功经验.但是,经过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党的"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的正确论断被改变了,重新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观点.从1957年9月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毛泽东就不断地批判1956年的"反冒进".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毛泽东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时,再次强调冒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反冒进是"反马克思主义的".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收稿日期:1999~2—5议正式通过并公布了总路线.由于屡次错误地批判"反冒进",在政治上批掉了党内民主作风,在经济上批掉了综合平衡,在思想上批掉了实事求是,致使党内主观主义,急于求成的"左"倾错误和个人崇拜,个人专断的不良风气得以迅速滋长.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形成和提出的总路线,虽然也包含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包含了工业和农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并举等一系列"两条腿走路"的正确方针,虽然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良好愿望,但由于它是在"左"倾思想指导下不断批判"反冒进"的产物,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忽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严重错误.首先,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高速度是总路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突出表现,也是总路线的根本错误.1957年11月,毛泽东出席莫斯科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时就说,中国要在5年或更多一点时间内,在钢铁和其它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超过英国.随后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向中国工会第八次代表大会致祝词时向全国人民正式宣布了这一目标.后来随着形势的变化和热情的增长,又把实现这个目标的时间不断缩短,速度不断加快.到1958年5月党的八次二次会议正式公布总路线时,已经在内部要求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上8年或者0年赶上美国.同时,党的宣传工作又片面地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结果,强调了多,快,忽视了好,省,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被高速度所取代.急于求成,盲目追求高速度,已成为贯穿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各项具体内容的一条主线.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越性就是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这个意义上说,总路线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并把赶英超美作为预期的目标,并没有什么原则性错误.但是,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必须以物质技术为基础,并受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关系的制约,离开综合平衡,盲目追求高速度,必须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欲速则不达.其次,用阶段斗争的方法推动经济建设,是总路线的方法论错误,也是总路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重要表现.经过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党在重新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仍然是我国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观点的同时,还强调要"进行彻底的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把在反右派斗争中普遍采用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作为新的革命形式加以广泛使用.
第2个回答  2020-06-11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这条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否定了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总路线提出的“多快好省”这四个字,本来是相互制约的,但在宣传中和实际工作中片面地突出了一个“快”字,提出“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于是盲目求快压倒了一切,急于求成的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
第3个回答  2020-03-30
时间:1958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望采纳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