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包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传统手工艺品,荷包有何意蕴?

如题所述

荷包是中国古代一种出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审美价值。从先秦时期开始,荷包就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无论是在民间、官僚阶层还是皇室贵族,都广泛使用。到了清朝,荷包的制作和佩戴达到了顶峰。荷包的用途十分广泛,既可以用来盛物,也可以用来装饰服饰,甚至还可以用来熏香。荷包不仅是一种实用的物品,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寓意。
荷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朝,那时“荷包”一词开始广泛使用,指的是随身携带的小型容器,也有容臭、佩囊、荷囊、香袋、香缨、佩帏等别称。荷包的雏形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那时民间已经开始佩戴“囊”,并在囊中存放小物件,也有置香草以驱蚊虫的做法。最早的相关记载出现在《诗·大雅·公刘》中,“乃裹餱粮,于橐于囊。”其中的“橐”和“囊”即荷包。佩戴“囊”也是中国古代服饰礼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礼记·内则》中“男鞶革,女鞶丝。”规定了男女在古代“囊”的材质选用,男用纬,女用缯才符合礼仪规范。后来,“囊”还成为官员制服的重要身份象征。《晋书》曾记载“八坐尚书荷紫,以生紫为拾囊,缀之服外”。“荷紫”“拾囊’即荷包。唐朝亦有用金、银丝线等不同材质的“鱼袋”作为官阶的象征。其中,用以放置香料一类的荷包,发展成为另一古代重要手工艺品——香包,即香囊。唐朝时期,开始出现金银香囊,制作精巧,玲珑美观。“小”荷包中的“大乾坤”荷包所收纳之物多是日常使用的钱币、钥匙等,体积较小且便于随身携带的物件。更能放置各种香料,作为随身携带的香薰。如此实用的荷包亦有精美的艺术风格。荷包的造型丰富多样,刺绣图案精美别致,极具欣赏价值,是理想的服饰点缀之物。看似体量简小的荷包,内中却自有一番“大乾坤”。盛物收纳在古代,荷包属于个人的私有物品,所收纳之物亦是其主人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且易散落的重要之物,随身携带,方便取用。所盛之物主要有钱币、钥匙、印章、手帕、汗巾、票据、首饰、香料、针线、烟丝、扇子等物件。所盛之物根据荷包佩戴者的性别、身份地位等不同因素而有所异同。例如,古代女子荷包中多是香料、手帕、首饰、针线一类的物件,而票据、烟丝等多为男性佩戴者的所盛之物。服装饰品中国古代的服饰以宽大的平面裁剪为主,款式的变化不大,甚至没有多余的地方可用于藏纳物品。荷包的出现,解决了古人服饰装饰的审美需求与随身携物的使用需求,成为古代服饰的点睛之笔。制作荷包的布料颜色丰富多彩,且整体耗材不多,可以满足古人对不同颜色及款式的服装的搭配需求。此外,荷包上往往绣制有秀美的图案,包括花鸟、草木、虫鱼、人物故事以及祥瑞纹样等风格各异的图案,可以装饰各式各样的服装。在清朝,荷包成为女性服饰装饰的不可缺少之物,常被她们系在衣服的大襟口之上。随身香薰先秦时期,古人便将香草放入所佩戴的“囊”中,驱避蚊虫。随着发展,荷包中放置香料亦增添几分雅致的意味。尤其是受历代上层阶级和文人雅士皆追求焚香、制香的生活格调的影响,人们对荷包所盛香料越来越讲究,更有选用有香薰疗效的中药材作为香料。这类的荷包逐渐有一个专属的名字——香囊。香囊同样继承荷包的艺术特征,兼有熏香、装饰之用。香囊除作为配饰外,还常被有讲究之人悬挂于帷帐和马车之内。宝马香车,不外如是。唐朝出现的金银香囊,形制更加精巧,甚至成为宋代妇女用来系“帔”,即披肩,以防披肩滑落。荷包蕴含的艺术特征实用且多变的造型艺术荷包的造型可谓千姿百态。这皆受荷包的佩戴者性别、佩系位置以及所盛之物的影响而形成。荷包的主要造型有围腰荷包、抱肚荷包、搭链荷包、系佩荷包,男女皆可使用。围腰荷包有包盖,为贴合人体腰部,多有切角。抱肚荷包无包盖,开口朝上。搭链荷包多可折叠,放于腰部或口袋之中,亦可横搭在驮物的牲畜背上。荷包的设计,出于方便佩戴者盛物取物的考虑,大多是敞口束颈,亦有设有袋盖的荷包,内系暗扣,不易使物件遗漏。其中,系佩荷包多系于腰间,且形制最为丰富,有方角、缩颈、掐腰、圆口、鸡心形、植物形态、动物形态等。绚丽多彩的颜色搭配艺术荷包最大面积的颜色是缝制布料的底色,其次是刺绣纹样的颜色,不同的色彩的选择及搭配赋予荷包绚烂多彩的艺术风格。先秦以来,我国古代便根据五行衍生出五个颜色系列,而荷包的主要用五色中的玄、赤、青三种。黄色主要见于宫廷使用,民间的荷包中几乎不见此色。荷包的绣制以单色为主,亦有少部分是多色搭配。单色系列的荷包以乌黑、暖红使用最多,其次是群青、靛蓝,这些颜色皆色彩鲜明,视觉效果强烈。而颜色纯度较低的水绿、湛蓝、肉粉使用较少。荷包的多色搭配以红、蓝、绿鲜明色调为主,白色、黑色为辅;或者白色、黑色为主色,搭配蓝色、红色等彩色。荷包的色彩搭配具有不同的地域风格,最突出的是南北不同风格的荷包艺术。或是受南方气候温润,风景秀丽,女子性格婉约的影响,南方的荷包艺术风格纯净淡雅,底色多用高明度的浅蓝、粉红、米白等色彩,以冷色调为主,搭配彩色丝线,整体清新雅致,含蓄秀美。北方荷包多是色彩强烈的大红、纯黑、深蓝、橘黄等色,搭配多是对比鲜明、明亮轻快的颜色。呈现出粗狂浑厚、和谐统一的美感。隽逸秀美的纹饰刺绣艺术中国古代的纺织技艺水平极高,与此同时,刺绣技艺也得到长足发展。刺绣极受宫廷贵族的热衷,甚至设有官方的刺绣制造局。宫廷的追捧也使刺绣技艺在民间盛行。女红一度成为古代女子的必备技能。刺绣工艺在荷包中亦展现出其技艺的精湛。《旧都文物略》中曾记述清朝荷包的刺绣艺术的繁盛,“荷包巷所卖官样九件,压金刺锦,花样万千。”荷包的绣制常用的刺绣技艺有平针、套针、轮廓绣等,此外,针脚密集、结实耐用的网绣、辫子绣、打籽绣等绣法亦使用较多。精湛的刺绣工艺赋予荷包秀美的纹饰。荷包的绣制纹样主要有花卉、草木、鸟兽、山水风景、文字、符号、人物故事等类别。荷包的整体纹样繁简有致、适当留白,与布料底色形成和谐的画面。绣制纹样的图案多是出于个人审美,或传统祥瑞纹样,或特殊寓意,或结合实物的联想等目的,相互组合搭配。荷包并非纯粹的绣制品,它有着丰富的的纹饰和精湛的刺绣技艺,一针一线都寄托着不同的情思,有祝福,亦有相思。古代荷包中的情思寄托中国自古在情感的表达上都颇为含蓄,古人心中的“想念”和“爱意”从来不浮于言语之中,诗歌中将情思写得千回百转,亦常常寓情于物,委婉含蓄。表白作“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思念作“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而诗歌之外,荷包亦是重要的情思寄托之物,古人皆有以荷包传达情思、祝福的传统。每逢节日庆典,人们便互赠荷包,以表达祝福之意。每年岁末,皇帝赐给王公大臣一枚绣制有“岁岁平安”的荷包,算是皇帝作为“上司”对“下属”的节日祝福。而从古至今,在端午节的传统中,人们常用盛有香料的三角形荷包送给亲朋好友,以表达去五毒、辟邪祟的美好祝愿。祝福的直接体现是荷包上富有寓意的绣制纹样,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荷包的纹样中直接绣制有装饰图案和表达祝福的文字,诸如“岁岁平安”“福禄寿喜”“长命百岁”“平安如意”“多子多福”等祝福文字。另一类是绣制有祥瑞寓意的图案,来委婉地表达美好祝愿,诸如象征“多子多福”的葡萄、莲花、石榴等多籽果实纹样;象征夫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