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民法典关于不动产物权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什么

如题所述

不动产是属于重要的财产类型之一,不动产物权的设立是以登记为准的。如果因不动产物权产生纠纷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民法典关于不动产物权诉讼时效有什么规定?我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民法典关于不动产物权诉讼时效的规定是什么
      因不动产物权产生纠纷,请求返还财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九十六条 【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二、物权取得的分类
      1、原始取得
      原始取得的含义是取得权利时不根据原所有权人的意思或原来客体物上根本就不存在所有权,在特定法律事实发生时只依法律规定即可取得所有权。原始取得的前提是客体物之上不存在所有权;这也就意眯着所有权的取得不需要与任何人相关,而仅依取得人满足法律规定的条件的行为即可。所以一般而言,基于事实行为而取得的物权,即属于物权的原始取得。在原始取得的物权上不存在他人的意志关系,或者说是该物权不因他人的意志关系而受影响。
      原始取得方式包括:劳动和生产、先占、发现、拾得、时效取得、善意取得、添附、加工、孳息等。
      2、继受取得
      继受取得也称派生取得或传来取得,它指基于他人既存的权利而取得物权。从取得人角度是取得权利,从相对人角度则是权利的丧失,故对照原始的绝对取得继受取得又称相对取得。在继受取得中,物权权利是从他人那里移转而来,主要是原所有权人对其所有物处分行为的结果。一般而而,基于法律行为的取得大都属于继受取得。依继受的方法不同,继受取得又分为移转取得和设定取得。
      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的时效是3年。如果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