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秋有关的典故

如题所述

与中秋有关的典故如下:

一、嫦娥奔月

相传,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所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写照。

后来,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中秋节做月饼供嫦娥的风俗,也是由此形成。

二、貂蝉拜月

中国四大美人之名如雷贯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其中的闭月就是指貂蝉,相传貂蝉在中秋佳节的午夜拜月,在月中的嫦娥看到貂蝉的容貌,也自愧不如,只好躲入了云中。这就是貂蝉闭月称呼的由来。

三、霓裳羽衣

相传唐朝皇帝唐玄宗在中秋节赏月时,突发奇想,想去月亮上游览月宫。便让申天师作法,带他上去。但月宫不许闲杂人等随意进出,无可奈何之下,只能向下俯瞰长安城。

正在观看之时,突然传来一阵阵仙音,婉转动人,于是唐玄宗默默记于心中。回宫后,就创作了即使在现在也不过时的舞曲“霓裳羽衣曲”。在日后供奉老子时,常常演奏词曲。正应了杜甫流传已久的名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中秋节的简介与传统活动

一、中秋节的简介

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

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据说此夜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从古至今人们都有中秋之夜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其起源于上古时代, 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

二、传统活动

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习俗。

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