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只如初见,下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人生若只如初见”下一句是:何事秋风悲画扇。

这两句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全文如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全文的字面意思:

与意中人相处如果只是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又为什么会出现团扇害怕秋风到来的情况呢?本应相亲相爱的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而今你轻易地变心,却推诿说情人间本来就容易变心。

当年唐明皇与杨贵妃曾于清静的夜晚在骊山山盟海誓,即使二人最终诀别,明皇只听得令人断肠的《雨霖铃》声亦无怨无悔。而你又怎比得上薄幸的唐明皇呢?起码他当日还与杨贵妃许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呢。

全文赏析:

用“决绝”这个标题,很可能就是写与初恋情人的绝交这样一个场景的。这首词确实也是模拟被抛弃的女性的口吻来写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初相遇的时候,一切都是美好的,所有的时光,都是快乐的。即使偶有一些不如意的地方,也甘心消受,因为抱着憧憬,所以相信一切只会越来越好。所有的困难,都是微不足道,与意中人的相处也应像初见那般甜蜜温馨,深情快乐,可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何事秋风悲画扇”一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的典故。扇子是夏天用来驱走炎热,到了秋天就没人理睬了,古典诗词多用扇子的来比喻被冷落的女性。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相离相弃。又将词情从美好的回忆一下子拽到了残酷的现实当中。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二句:因为此词是模拟女性的口吻写的,所以从这两句写出了主人公深深地自责与悔恨。纳兰不是一个负心汉,只是当时十多岁的少年还没主宰自己的命运。其实像李隆基这样的大唐皇帝都保不住心爱的恋人,更何况是纳兰。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霖铃终不怨”: 这一句来自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典故,《太真外传》中记载,唐明皇与杨玉环曾于七月七日夜,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白居易《长恨歌》中的“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更是对此作了生动的描写,当时这二人的感情被传为佳话。后安史乱起,明皇入蜀,在马嵬坡无奈处死杨玉环。杨玉环死前云:“妾诚负国恩,死无恨矣。明皇后来在途中听到雨声、铃声而悲伤,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这里借用此典说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也不生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里化用唐李商隐《马嵬》“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的句意。女子将二人比作明皇与贵妃,可是你又怎么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意思是纵死而分离,也还是刻骨地念念不忘旧情。整首诗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女子的哀怨之情却持久的缠绵在读者心中,久久不曾消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08
1、第一句意思是说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那样地(的)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
第二句意思复杂:此句用汉朝班婕妤被弃典故。班婕妤为汉成帝妃,被赵飞燕谗害,退居冷宫,后有诗《怨歌行 》,以秋扇为喻抒发被弃之怨情。南北朝梁刘孝绰《班婕妤怨》诗又点明“妾身似秋扇”,后遂以秋扇见捐喻女子被弃。何事:怎么会落到。秋风:一向形容悲惨的情景的。这里是说本应当相亲相爱,但却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

2、出自清代词人纳兰容若的《木兰花拟古决绝词》。原词内容如下: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
(清)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3、译文:
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
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4、赏析:
感情犹如薄纸般易破,即使多深多浓的感情,也可能只因为一个小变故而被撕断,友情如此,爱情更如此。次词以"人生若只如初见''这般绝望哀伤之词起句,使得全词笼罩着一股愈读愈浓的凄婉之情。全词极言真情被撕碎,万般绝望,却仍带着不舍、挽留之意。词中被弃女子感叹道:连身处荣华富贵中的帝皇唐玄宗都会对平明出身的的杨玉环付出真情,终身死恋,而你却一旦锦衣加身,就把过去的山盟海誓忘的一干二净。明明是你变心了,却反说是我变心,此恨何人知。至如今,之剩下自己孤独一人感慨韶光流逝,柔情不在,心已渐死,除了回忆一点往昔美好情事来滋润那干涸碎裂的心之外,还能怎样。也许‘同甘苦’该用一生的时间才能写就。

5、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