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辨人之术,白居易的诗词有哪些哲理?

如题所述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里,衍生出一种特殊文化,就是相面文化。意思就是根据一个的外貌,判断出他的人品和道德是什么样子,这些知识在很多书籍上都有记载,如韩愈所写的《马说》一诗中,虽然表面上是写养马之道,实际上却是借物喻人,以辨马的方式,分别人的优劣。



不过辨人是一种很复杂的学问,触及面和深度都非常大,韩愈的《马说》只是辨人之术的其中一种,而韩愈写这篇文章的用意,与其说是辨人,不如说是为了表达内心对人才不受重用的痛心之感。而除了韩愈之外,白居易也曾在自己的诗词里面,提到过一些自己所认知的辨人之术。



这首诗词名叫《放言五首·其三》,对比于像李白、杜甫一贯追求浪漫为主的风格,白居易的诗词更多是对现实黑暗的反应和生活的哲理感受。这些从《卖炭翁》、《观刈麦》等白居易的诗词里可以瞧出一二。

而这首诗词也是同样,细读之下,只要你仔细研究一下的它所包含的内容,就会发现他的话往往出满别义,不同凡响。



诗词采用的写作手法,与《马说》一样属于借物喻人,只不过表达的思想各不一样,首先一开头的两句话就先告诉别人一个人要远离鬼神之说的道理,在第一句“赠君一法决狐疑”后,接着第二句“不用钻龟与祝蓍”便是要告诉别人,鬼神之说不可信,以占卜、算命等方式去解答心中的疑虑,不值得使用。



接着剩下的两句便是阐述白居易对辨人的主要看法。第一句“试玉要烧三日满”,意思是想要检验出玉石的真假,就需要用火灼烧三天。第二句“辨材须待七年期”,意思就是木材的优劣,要等到七年之后才能做到。

白居易通过描述玉石和木材的鉴别方式,来告诉后来的人自己所认为辨人的方法。如果想要检验一个人的好与坏,并非靠第一眼的感觉,而是要根据时间和对方的行事去了解。



白居易的辨人思想,其实放在今天也同样可用,身处网络时代,很多人的信息和资料都会遭到篡改和摸黑,人很难从中辨别出当中的真实性。因此了解一个人,不能单从片面信息去判断,而是要用时间从慢慢看清楚对方,才能一点点摸清对方的真实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4
这首诗词名叫,放言五首,其三,对比于像李白,杜甫一贯追求浪漫为主的风格,白居易的诗词更多是对现实黑暗的反应和生活的哲理感受,这些从,卖炭翁,观刈麦,等白居易的诗词里可以瞧出一二而这首诗词也是同样,细读之下,只要你仔细研究一下的它所包含的内容,就会发现他的话往往出满别义,不同凡响诗词采用的写作手法,与,马说,一样属于借物喻人,只不过表达的思想各不一样,首先一开头的两句话就先告诉别人一个人要远离鬼神之说的道理,在第一句,赠君一法决狐疑,后,接着第二句,不用钻龟与祝蓍,便是要告诉别人,鬼神之说不可信,以占卜,算命等方式去解答心中的疑虑,不值得使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