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江苏高考数学出卷人(主要人员)

愤怒!!
好像还有一个叫姚天行的 据说是建模的高手 我想说的是高考出卷为什么不找一些在教育一线的知道学什么考什么的好老师出卷呢 尽找那些所谓的披着羊皮的大学教授? 我想说的是这是高考 面对的是全江苏的52万考生 而不是那个泯灭了学生天性的奥数 08 09 两年的试卷为什么能让大多数考生适应?还是全国统考比较好
不然高考岂不是成了奥赛"为虎作伥”的少数企图不正分子的揩油之处了?

看江苏2010年高考化学试卷

(摘贴吧)

命题组长,扬州大学教授:吴星
副组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马宏佳,化学稳中求变,死吧,吴星,你想把学生都变到扬大是吧

化学比数学还变态,太变态了,梦碎了,特么的龌龊!!象在做竞赛题一样,出卷人是屠夫,不杀猪杀人,郑子岳教授说:化学根本不是一门科学!

哄骗我们是江苏的罪人,有本事拿个诺贝奖,为难我们算啥?显你们有本事啊。江苏高考制度害了多少人,那个猪脑,想出来50%划B.

化学难死了,我交卷手都再抖,谁出的,还让不让人活了!!!

都说数学难,化学更难呢,我还是化学课代表呢,看到题心凉了大半截啊,

为什么要这么难,化学不好,我做了几十套综合练,结果直接遇上,这一变态试卷。太让人感到江苏的化学时代末了!

数学虽然有难度,但数学还不象化学有难度,对考生的伤害大.况且生物难度比化学难度低,对选物化的考生绝对不公平.

该死的出卷老师太离谱了,以后的化学课,干脆到化工厂去上吧,考试嘛,还是应该以书本为主,你出这样的试卷学生都考不好,而且好多高分的学生都考砸了,你不是害人嘛。

什么破老师出的题目 简直就是没大数 从来没出过这么难的

化学太难,出卷老师目的何在,是不是把学生考哭就能显示自己的水平,这样的老师以后还能来命题吗?他如果水平很高,那我出几道题给他做做,这严重违背当今新课改的理念。

命题人拿自己的水平当成学生的水平来命题,这样的老师应该永远驱逐出命题队伍,甚至追究其责任,这样的人给江苏丢脸。

这次出化学卷的老师该抹杀了多少平时学习刻苦的学生啊?

3年高中化学,学了半天,许多都不考就出工业题, 搞创新还是脑筋急转弯啊

我平时保a冲a+的,要是老子化学c 老子一定报复社会,砍死那帮定着狗屁高考制度的sb..

我栽在化学上,对物化不公平,真想把命题人砍死!

命题人脑子是不是抽筋了,这么难的试卷。都是吃屎长大的

先砸烂教育考试院,再来一次文化大革命。问题的根本在江苏高考制度

化学命题组组长秒杀江苏十几万考生,最后一门化学把我推下了深渊

这次生物难度比化学难度低很多,这对选物理化学的考生是绝对不公平的!!!

再容易也是20%A,再难也是20%A,问题是,选化学的都是好学生,只有20%A不公平

这次高考理科,在数学和化学方面难度有所上升。但上升幅度最大,也是最出人意料的,当属化学。数学难度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与化学相比,真可谓:“小巫见大巫”。当我见到这份试卷时,我发现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首先,我们必须了解;高中阶段到底要求学生掌握如何的化学功底。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我的观点:

一)试卷整体难度与教学实际严重脱节。
从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要求中我们可以肯定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考试说明》在强调一个关键词:“基础(本)。”从高中生对化学的实际学习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样强调的原因:一个学生从初三开始接触化学,即使选修理科,对化学的学习也不过4年的时间。加之初三化学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之间又存在诸多重复,可以并入高中化学的一个章节,所以学生真正实打实接受化学教育的时间也不过3年。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根本不可能要求学生对化学有过高过精的掌握。这是实际教学情况的要求,但不幸的是,今年的江苏化学高考命题人显然忽视了这一点:让很多考生措手不及,今年的化学试卷充满了“竞赛味”。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二)试题背景脱离日常生产生活。
今年的化学15、16两道题目,分别考查了实验与化工生产的有关内容。但我发现,这两道题目的背景设置都较为生僻。15题实验本身就少为学生所接触,而其后的设计实验题也十分蹩脚,用限制空格来约束考生思维。我想这是与新课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背道而驰的。而16题本身就不失为是一道失败的题目,首先,它没能紧贴生活生产的实际;再者我也想到了一点,那就是今年来各地化学命题拼命追求新科技、新工艺。什么新,就出什么---把化学杂志上发表的最新流程工艺统统搬到高中试卷上。且不说这样出题是否会有牵强附会之嫌,如果这些流程真的如此贴近于高中课程内容的话,那么当初设计这些工艺的专家、博士们在大学都学了什么?难道他们大学混了四年后出来用高中所学的知识就完成了这么复杂的工业生产流程设计?那我们还要在大学开设什么化学系?

三)试卷不合理,阅卷来“弥补”:对学生极不负责!
历年都有这样的传言,说今年高考难了,阅卷时就会松一点,而且越难,改得越松。某年江苏高考物理据说极难,后来改卷组调整方案:只要有字就拿分!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这首先就是有损教学严谨的举动,为什么?你卷子把大家难住了,结果就在改卷时随意放分,这种举动本身就是矛盾的:既然你希望大家考好,为什么不合理配置试卷难度,让大家能充分发挥个人水准呢?

四)试卷设计失败,区分度不明显
试卷简单无法提现区分度,同样,试卷过难也无法做到区分学生水平。就以本次高考为例,首先对于顶尖的化学尖子,难题基本不在话下;对于较好的学生,他们无法将难题拿下,很多人只能拿下中档题,其总分便与中档的学生相近。即存在“瓶颈效应”,大段大段的人挤在607080分厮杀,根本无法区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这是既不利于大多数学生个人水平的表现的。同时,这也是对考生们十几年辛苦努力的一种不尊重---因为这份试卷没能让他们释放出12年来辛苦积淀的实力。
2010年高考已经过去,成败与否也只能付诸于笑谈之中,但我希望这次考试在化学上所暴露出来的诸多病症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参与者所深思的。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他们承载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期待,也承受着来自各方太多太多的压力。但我可以说,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都是顶呱呱的好孩子!!!作为孩子,他们已经尽力了。高考不应该给予他们这么不公的打击。我希望2011年高考的考生不会重蹈如此的覆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11
楼上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我是参加了03年高考的,那场考试可以说改变了大多数人的命运!无数可以上更好大学,读更好专业的人由于异常的分数,志愿不敢往高报而屈居比较差的学校。那是那一届考生的灾难... ...而学生在数学考试上的失利,直接影响到以后的考试,这些都是我们那届的学生亲身血泪经历。
即便过去了这么多年,我们这一届人谈起当年的高考数学是还唏嘘不已... ...
这样难的数学考试,只是便宜了喜欢钻研偏题、怪题的小部分学生而已。如果出题的老师喜欢这样的学生,可以在他收研究生的时候自行出题挑选,犯不上用高考学生的命运做实验!这样的题目只能引导学生多加练习偏怪题,奥数题而已。然而学过奥数的人都知道,奥数不过是学习用另一种模式解题而已,学生只是从一种模式跳到另一种模式,而所谓的创新、独立素质并不会提高。楼上谈到西方,可知西方培育的不是天才就是白痴,有多少西方人是离开计算器就连20以内加减法都算不出来的。中国则是通才教育。具体哪个好尚无定论,楼上请不要不了解事实一味崇洋媚外。
害人的出题的老师啊,自己变态就可以了,出来害高考学生就该s一户口本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6-14
一)试卷整体难度与教学实际严重脱节。
从对学生的化学学习要求中我们可以肯定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考试说明》在强调一个关键词:“基础(本)。”从高中生对化学的实际学习情况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样强调的原因:一个学生从初三开始接触化学,即使选修理科,对化学的学习也不过4年的时间。加之初三化学与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之间又存在诸多重复,可以并入高中化学的一个章节,所以学生真正实打实接受化学教育的时间也不过3年。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根本不可能要求学生对化学有过高过精的掌握。这是实际教学情况的要求,但不幸的是,今年的江苏化学高考命题人显然忽视了这一点:让很多考生措手不及,今年的化学试卷充满了“竞赛味”。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二)试题背景脱离日常生产生活。
今年的化学15、16两道题目,分别考查了实验与化工生产的有关内容。但我发现,这两道题目的背景设置都较为生僻。15题实验本身就少为学生所接触,而其后的设计实验题也十分蹩脚,用限制空格来约束考生思维。我想这是与新课标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背道而驰的。而16题本身就不失为是一道失败的题目,首先,它没能紧贴生活生产的实际;再者我也想到了一点,那就是今年来各地化学命题拼命追求新科技、新工艺。什么新,就出什么---把化学杂志上发表的最新流程工艺统统搬到高中试卷上。且不说这样出题是否会有牵强附会之嫌,如果这些流程真的如此贴近于高中课程内容的话,那么当初设计这些工艺的专家、博士们在大学都学了什么?难道他们大学混了四年后出来用高中所学的知识就完成了这么复杂的工业生产流程设计?那我们还要在大学开设什么化学系?

三)试卷不合理,阅卷来“弥补”:对学生极不负责!
历年都有这样的传言,说今年高考难了,阅卷时就会松一点,而且越难,改得越松。某年江苏高考物理据说极难,后来改卷组调整方案:只要有字就拿分!真是令人哭笑不得。这首先就是有损教学严谨的举动,为什么?你卷子把大家难住了,结果就在改卷时随意放分,这种举动本身就是矛盾的:既然你希望大家考好,为什么不合理配置试卷难度,让大家能充分发挥个人水准呢?

四)试卷设计失败,区分度不明显
试卷简单无法提现区分度,同样,试卷过难也无法做到区分学生水平。就以本次高考为例,首先对于顶尖的化学尖子,难题基本不在话下;对于较好的学生,他们无法将难题拿下,很多人只能拿下中档题,其总分便与中档的学生相近。即存在“瓶颈效应”,大段大段的人挤在607080分厮杀,根本无法区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情况。这是既不利于大多数学生个人水平的表现的。同时,这也是对考生们十几年辛苦努力的一种不尊重---因为这份试卷没能让他们释放出12年来辛苦积淀的实力。
2010年高考已经过去,成败与否也只能付诸于笑谈之中,但我希望这次考试在化学上所暴露出来的诸多病症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参与者所深思的。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希望。他们承载了我们太多太多的期待,也承受着来自各方太多太多的压力。但我可以说,他们个个都是好样的,都是顶呱呱的好孩子!!!作为孩子,他们已经尽力了。高考不应该给予他们这么不公的打击。我希望2011年高考的考生不会重蹈如此的覆辙。
第3个回答  2010-06-11
说试卷难,纯粹是外行人看内行.
我是一名数学工作者,从题目分析,所有题目并没有超纲,而是更多体现了数学的精髓,数学的内行,渗透着数学理性思维的光辉.至于学生觉得难主要是因为:学生素质普遍下降,可能是由老师整体素质导致,一些学生只会做做过的题目。轮为做题的机器,而不会思考。学数学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做重复的练习。如果仅仅是做练习,思维是无从培养的。独立精神也无从谈起。一遇到没做过的题目,首先是胆怯了。有人说西方基础没我们好,但到了高等教育就超过我们了。此等说法极为荒谬。独立探索的精神是大学培养的吗?西方大多数人的基础题目做不过中国小孩。因为中国小孩做了太多了重复练习。但是西方人很注重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他们获得了真正思维的锻炼。中国人学数学做重复练习,那叫思维锻炼吗?不是。
第4个回答  2010-06-09
葛军,男,1964年10月生,江苏南通人。
家江苏南通东华街32号。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南京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

历任2003年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数学科命题人。

2003年,由葛军出的江苏高考数学题,直接秒杀江苏52万考生。使江苏上线分数直降50-60分。网称“数学帝”。 2010年,江苏高考数学题目再次由他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