恣蚊饱血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9-25

1. 恣蚊饱血的注释

[1]晋:晋朝。

[2]至孝:见前文《二十四孝》注(1)孝感动天【注解】[4]。[3] 榻[(音:tà):睡觉的地方。

[4] 帷帐(音:wéi zhàng):帐子,帷子(周围遮挡的布,类似蚊帐)。[5] 攒肤:这里的意思是很多蚊子咬人。

[6] 恣(音:zì):肆意,随意,放纵。[7] 渠:代词,他,指蚊子。

[8] 驱:驱赶,轰走。[9] 噬(音:shì):咬。

[10] 亲:父母。[11]矣 :助词,不表示意思。

[12] 膏血:浓血,血多的意思。[13] 帏:帐子。

2. 文言文恣蚊饱血体现了吴猛怎样的品格

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133336130363001 孝感动天 舜, 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mmsource/images/2004/12/02/tp-hzy-041202-041.jpg />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 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mmsource/images/2004/12/02/tp-hzy-041202-042.jpg /> 03 啮指痛心 曾参, 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mmsource/images/2004/12/02/tp-hzy-041202-043.jpg /> 04 百里负米 仲由, 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mmsource/images/2004/12/02/tp-hzy-041202-044.jpg /> 05 芦衣顺母 闵损, 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mmsource/images/2004/12/02/tp-hzy-041202-045.jpg /> 06 鹿乳奉亲 郯子, 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mmsource/images/2004/12/02/tp-hzy-041202-046.jpg />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 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screen.width * 0.7) { this.resized = true; this.width = screen.width * 0.7; this.alt = "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 } } " src。

3. 二十四孝~恣蚊饱血是什么意思

您好:儒家经典《二十四孝》中写道:吴猛,晋代濮阳人,八岁即懂得孝悌之道。

家里贫穷,连蚊帐也买不起,夏日炎炎的夜晚,其父因蚊虫的叮咬而无法入睡,于是他就光着身子坐在父亲床前,让蚊子咬自己,免得去咬他老爸。恣蚊饱血:即是让蚊子肆意饮血到吃饱为止 补充: 这个故事有很多版本,有的写道:爸爸的蚊帐是坏的,把好的给了他,他不忍见爸爸被蚊子所伤,就把自己的蚊帐畅开,希望蚊子们都来这边捧场……但怎么说都只能领会一个‘孝’字即可,故事本身就漏洞百出。

为什么不把好蚊帐让给父亲或者把坏蚊帐缝好呢? 补充: 即便一顶蚊帐也没有,也可以找些青蒿、薄荷一类的花花草草熏一下吧?我们今天的保健常识就来自于古代(黄帝内经于春秋战国即成书,远远早于晋代)。《二十四孝》中还有一位孝子行为更加悲壮怪异:在千里冰封的隆冬时季,其母要吃鱼,来到冰封的河面上却无处 补充: 下‘金钩’,这位孝子居然毫不犹豫的 *** 衣服趴在了冰面上,全然无视自己的安危与形象,欲以体温溶化严冬的坚冰……其结果竟然也是鱼儿在等冰块溶化以后,还未下钩就自己迫不急待的跳了出来。

因为孝子感动了上苍,天神命令这只倒霉的鱼儿为这对纯朴的母子献身 补充: 其实这些故事一般都写得荒诞离奇,主要是在‘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古代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更好的奴役人民,就大力宣扬此类孝道文化,于是就有长官、长辈、皇帝说了什么,即使是错误的,属下也要无条件执行,那天下不就是皇帝佬儿一个人说了算吗? 补充: 话说回来,儒家文化被我们批来批去,还是挥之不去,当今全世界范围内俨然掀起一阵‘孔子之风’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原来社会需要一种和谐的秩序,它需要有人引导,有人服从,社会才能平稳运作,于是古人就强调社会公德的力量,以达‘不战而屈人之兵’。

补充: 当然了,作为一位文明的现代人,肯定知道社会公德、规章制度、国家律法都是应该遵守的;孝敬父母也是必须的,‘羊有跪乳之恩,乌有反哺之义’,我等岂不如鸟兽吗?出门在外,打个平安电话、为年迈的父母送上一份适合的保健品……都不失为孝道善举, 补充: 《二十四孝》虽然是些无病 *** 的封建文人挖空心思捏告的‘捆仙绳”,但其意在社会各价层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是有一定价值的,只不过其故事情节实在不符常理,我们只需领会其意,绝不能照芦画样。爸爸的蚊帐坏了,就赶紧帮他缝上呗 补充: 千万别干‘恣蚊饱血’的傻事哦,那有可能染上疟疾呢,即便你‘卖身葬父’了,也没有哪个仙女要嫁给你的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