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并迅速迎接挑战

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并迅速迎接挑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就象人们常讲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毕业生都应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只有这样,每个毕业生在择业中才能树立良好的心态,获得理想的职业。择业中的良好心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个人的择业目标应当和自身能力相符合,这样才有利于树立自己的信心,从而使自己在择业中处于优势地位。目标适当,取决于知已知彼,研究目标,扬长避短是择业成功的一把钥匙。
2、避免从众心理。学成从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是每个大学毕业生的美好愿望。但有些大学生在择业中,不是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的需要出发,而是盲目攀比,只求得一时心理平衡,孰不知这样往往不利于自身价值的实现和长远发展。
3、克服依赖心理。有些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缺乏自信心,把希望寄托在拉关系、走后门上,有的甚至由家长出面与用人单位洽谈。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恰恰让用人单位对这些毕业生产生缺乏开拓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差的印象。当今社会,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在择业中树立信心,敢于竞争,才能在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择业基本技能的准备
决定择业成功与否的因素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大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大学生要想选择理想的职业,并有所作为,就必须在一入学时就自觉地把学习同今后的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建立起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自己的实用技能,以适应将来在工作岗位上的要求。
(一)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人才成长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成材的基础,也是建立现代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合理的知识结构是担任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现代社会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是知识结构合理、能根据当今社会发展和职业的具体要求,将自己所学到的各类知识科学地组合起来的,适应社会要求的人才。因此,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使之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要求。
(二)培养勤于动手的实践能力 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毕业,虽然了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并不等于有了各类岗位所需要的应用能力。知识不能和适应能力完全划等号,所以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应争取更多地培养一些适应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大学生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在求职择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6-11
从就业形势谈大学生的人生定位从就业形势谈大学生的人生定位一,当前就业形势分析每年一度,都会有一届毕业大学生从"象牙塔"里走出投身与社会建设中,但在全国高校扩招下,全球经济紧缩与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形形势越来越严峻,也怪乎许多高校学子有"毕业等于失业"的感慨。为什么曾经是天之骄子的我们会处于如此尴尬的处境呢?我们先来看下面一组数据。北京市各高校2004年毕业生总人数将超13万。目前,北京市市属单位上报的用人需求为48000个,尽管考虑到中央机关、驻京部队、外地驻京办等单位用人需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在2004年的用人计划中,对非北京生源的用人需求为27000人,而进京指标的数量为16000人左右,非北京生 源毕业生,如果属于北京紧缺专业人才,可以优先进京工作。目前单位紧缺的专业已经划定,分别是:计算机、机械、市场营销、数学、英语、临床医学、建筑、会计、企业管理、护理等10项。 有专家预测,2004年全国将有35万毕业生找不到岗位。 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国际经济面临衰退的严峻形势使全社会的整体就业压力加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同样不容乐观;二是毕业生数量迅猛增长,而社会有效需求在短期内增幅有限;三是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毕业生就业观念还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较高。这一切都要求在校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切勿非知名企业不进、非高薪不就,一定要增强就业危机感,趁着大学四年多学点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用智慧增加就业成功率的砝码,在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强社会实践的能力。 写到这里,我突兀的想起一句蕴涵至深哲理的话"我们都是一群在黄昏下飞奔的羊群"。大学生句象飞快奔跑的羊群,一边寻找青草,一边又要躲过宿敌与猎人的追这样方能在高度竞争的条件下"适者生存"。二.大学生的人生定位乔治.肖伯纳有过这样一段名言:"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时,就亲自创造了它。"职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职业既不像家庭那样成为我们出生后固有的独特的社会结构,也不像货架上的商品,可以供我们随意挑选。它更像一位朋友或一位合作伙伴一样。既存在,又不一定在眼前;与其结识不乏机缘,但更需要自我的设计和自我的奋斗。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为自己职业发展着想,我们有必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也即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及提供辅助支持、后续支援的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即给自我人生定位。自我定位,规划人生,就是明确自己"我能干什么?"、"社会可以提供给我什么机会?"、"我选择干什么?""我怎么干"等问题,使理想可操作化,为介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 1.明确自身优势 首先是明确自己的能力大小,给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就需要进行自我分析。通过对自己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自身,根据过去的经验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与机会,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顺应社会潮流,有的放矢,才能马到成功。要知道个体是不同的、有差异的,我们就是要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并发扬光大。定位,就是给自己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让自己的才华更好地为招聘单位所识;对自己的认识分析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绝不回避缺点和短处。你的优势,即你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 (1)我学习了什么?在学期间,我从学习的专业中获取些什么收益;参加过什么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和升华了哪方面知识。专业也许在未来的工作中并不起多大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自身的职业方向,因而尽自己最大努力学好专业课程是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之一。不可否认知识在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会得到满意的结果。 (2)我曾经做过什么。即自己已有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如在学期间担当的学生干部,曾经为某知名组织工作过等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就及经验的积累,获得过的奖励等。经历是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往往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潜力状况,因而备受招聘组织的关注,同时这也是自我简历的亮点所在和重要组成部分,绝对忽视不得。对一应聘者来说,经历往往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许多事情只有经历过,才可能有深刻体会。判断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实践的时候才会真正发现其长处与不足。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6-23
一、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并迅速迎接挑战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不争事实。形成这种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随着我国大学生的绝对数日益增加。
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行业调整幅度极大。
3、大学生自身处于长期的学校生活,对社会不够熟悉,思想与社会的脱节。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所以,大学生在就业难的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并迅速迎接挑战应该首先应该提高自己的认知度,其次采取针对性的就业策略。
二、大学生就业首先应该“三知”。
1、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独处;
2、知道就业市场及行业发展的情况、趋势和所处地方的实际条件;
3、知道国家、地方政府就业政策,学校或地方对就业有什么扶持措施。
三、采取科学的就业策略
明确以上情况,有准备后,寻找机遇。
寻找机遇不同的情况应该采取相适应的策略,设计不同的途经与方式。
譬如:
1、三五志趣相投者可抱团创业;
2、家乡有资源(譬如有土地、特产等);
3、特殊的地方烦请老师、行业权威人士写推荐书;
4、人才市场找冷门(冷门的地点、行业、岗位)——今天的冷门不一定就是冷门,关键在于你对市场及行业发展的情况、趋势和所处地方的实际条件及政策了解和把握。有些冷门实际是大家的忽视。譬如我国的节俗经济是一个极其广阔的市场,但专注研究、投入者很少,而老百姓过节很单调,国家又鼓励传承民族文化。
5、先找个落脚点再图谋发展。
很多行业、企业招人要“有经验”。大学生除了在读书的节假日有社会实践的机会,一般很难“有经验”。所以,先站住脚很重要。入门不要过于挑三拣四,注意有发展、有地位的企业、行业,进去了就“有经验”了。只要脚踏实地,就会在今后大受欢迎的。追答

请及时采纳谢谢!

第3个回答  2010-06-09
大学生,不要把自己当大学生,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高,从最简单的做起,个人认为是你需要工作,而不是工作需要你
第4个回答  2010-06-15
哥们,别老用百度知道,有时间到贴吧转转,咱安工人要讲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