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内涵 比较有名的婉约诗词推荐

推荐一些比较有意境 有名的婉约诗词
像是纳兰容若 苏轼 欧阳修 秦观 辛弃疾 等的诗词都可以
谢谢~
苏轼和辛弃疾也有婉约词好不好

1. 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空空荡荡无主张,冷冷清清好凄凉,悲悲惨惨好心伤。一时觉暖一时觉凉,身子如何得休养?饮三杯两盏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时来的冷风吹的紧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飞过去了,伤心的是却是原来的旧日相识。不认当年旧同乡。

菊花委地尽枯黄,我引忧伤憔悴无心赏花惜花、如今花儿将败还有谁能采摘?守着窗前挨时光,守着窗前挨时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点点滴滴。此情此景,用一个愁字又怎么能说的够?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涎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3.浣溪沙

[宋]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滚滚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带着一丝寒意,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4.思帝乡·春日游

[唐] 韦庄

云髻坠,凤钗垂。髻坠钗垂无力,枕函欹。

翡翠屏深月落,漏依依。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田问小路上,谁家少年,如此风流?若能将身嫁与,誓死到白头,纵被无情弃,也不羞。

5.南乡子·乘彩舫

[宋] 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乘着五彩画舫,经过莲花池塘,船歌悠扬,惊醒安睡的鸳鸯。满身香气的少女只顾依偎着同伴嫣然倩笑,这些少女个个姿态美好,她们在娇笑中折起荷叶遮挡夕阳。

6.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天夜里雨点虽然稀疏,但是风却劲吹不停。我酣睡一夜,然而醒来之后依然觉得还有一点酒意没有消尽。于是就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7.青玉案·元夕 

宋 ·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她却在,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8.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 ·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9.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 ·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纵然夫妻相逢你也认不出我,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料想得到我当年想她的地方,就在明月的夜晚,矮松的山冈。

10.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宋 ·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我伫立在高楼上,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理解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我日渐消瘦也不觉得懊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扩展资料: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婉约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5-22
《雨霖铃》柳永 著名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武陵春》李清照 著名词句:“唯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蝶恋花》柳永 著名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鹊桥仙》秦观 著名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浣溪沙》秦观 著名词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无题》李商隐 著名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两首)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著名词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虞美人》李煜 著名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第2个回答  2010-05-24
欧阳修

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①。
雨横②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③飞过秋千去。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江西吉安)人。在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诗文之外,欧阳修也擅长填词,清新雅丽,挥洒自如。虽没有摆脱“裁花剪叶”的传统风习,词中描写的多是离愁别恨,儿女情长;惜春赏花,时序代谢,却摒弃了花间派的“镂玉雕琼”,洗刷了晚唐五代以来的脂粉气,使词的风格向“清疏峻洁”方面发展。清人冯煦说他“疏隽开子瞻(苏轼),深婉开少游”,可见他在词史上有启后之功。
【注释】
①楼高不见章台路:是说在高楼上看不到游冶处所。章台:古代妓女居住之处。
②雨横:雨势很猛。
③乱红:零乱的落花。
【评解】
这首词的着眼点,并不是单纯的景色描绘和外貌的刻画,而是借暮春黄昏、雨骤风狂,透露出楼头思妇的内心苦闷。作者善于以形象的语言抒写感情上的各种变化,虽然不出闺情范围,但情韵已较花间词为胜。
【集评】
李清照《词序》:欧阳公作《蝶恋花》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此词帘深楼迥及“乱红飞过”等句,殆有寄托,不仅送春也。或见《阳春集》。李易安定为六一词。易安云:“此词余极爱之。”乃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毛先舒《古今词论》:永叔词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何也?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生查子
去年元夜①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释】
①元夜:即上元节之夜,也叫“元宵”。唐代以来元夜有观灯的风俗。
【评解】
词的上片,回忆去年观灯时的欣悦的心情;下片写今年元夜观灯,触目感怀,不胜悲伤。这首词的特点是语言平淡,风味隽永,表达了人物十分细腻的深情。词中运用今昔对比,抚今思昔,触景生情。感情真挚,不须作任何雕饰,而这首词便成为非常感人的抒情上品。它体现了真实、朴素与美的统一。
【集评】
虢寿鹿《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这首词是节日怀旧之作。通过前后对比,逼出“泪湿春衫”一语,见其伤感之甚。文章以错综见妙。
薛砺若《宋词通论》:他的抒情作品,哀婉绵细,最富弹性。
《唐宋词鉴赏集》:这首小词,在“清切婉丽”中,却显得平淡隽永,别具一格。

晏几道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①,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②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③归。

【作者简介】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临川(江西抚州市)人,晏殊第七子。晚年家境中落,生活贫困。他的词既继承了花间的精雕细琢、用色浓艳的特点,又接受了南唐白描影响。多写爱情、离别之作,带有感伤情调。著有《小山词》,存词260首。
【注释】
①春恨:春日离别的情思。却来:又来。
②小苹:是晏几道朋友家歌女的名字。
③彩云:这里指小苹。
【评解】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伤离恨别之作,最能表现作者流连歌酒,无意仕途的心境及曲折深婉的词风。上片写今日之相思。先写景,后言情,即景抒情;下片补叙初见歌女小苹时的情景。这首词,通篇用形象抒情,以境界会意,词人怀念歌女小苹的难言的相思之情,寓于暮春的景物描绘之中,词尽而意未尽,蕴藉含蓄,轻柔自然。感情深挚,优美动人。
【集评】
谭献《谭评词辨》:“落花”两句,名句千古,不能有二。末二句正以见其柔厚。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小山词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又“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既闲婉,又沉着,当时更无敌手。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前二句追昔抚今,第三句融合言之,旧情未了,又惹新愁。“落花”二句正春色恼人,紫燕犹解“双飞”,而愁人翻成“独立”。论风韵如微风过箫,论词采如红蕖照水。下阕回忆相逢,“两重心字”,欲诉无从,只能借凤尾檀槽,托相思于万一。结句谓彩云一散,谁复相怜,惟明月多情,曾照我相送五铢仙佩,此恨绵绵,只堪独喻耳。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感旧怀人,精美绝伦。一起即写楼台高锁’帘幕低垂,其凄寂无人可知。而梦后酒醒,骤见此境,尤难为怀。盖昔日之歌舞豪华,一何欢乐,今则人去楼空,音尘断绝矣。即此两句,已似一篇《芜城赋》。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①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②。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③,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
①拼却:不顾惜,宁愿。
②“舞低”二句:描写歌女当年与同伴狂欢的情景,月在长舞中西沉,风在欢歌中停息。
③剩:更。 银釭:银灯。
【评解】
词写别后重逢,宛转曲折。上片追忆当年欢宴。轻歌曼舞,通宵达旦。下片先写别后相忆,接写今宵重逢,“剩把”、“犹恐”四字,将微妙的感情表现得极为生动:两人在证实不是梦境时的心情,可以推见。这首词以相逢抒别恨。抒情细腻,词情婉丽,曲折有致。
【集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引《雪浪斋日记》:叔原“杨柳”、“桃花”等句,“不愧六朝宫掖体”。
赵令畤《侯鲭录》引晁补之云:晏元献不蹈袭人语,风度闲雅,自是一家。如“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知此人必不生于三家村中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下半阕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
黄蓼园《蓼园词选》:“舞低”二句,此白香山“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更觉浓至。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为别后相逢之词。上片,追溯当年之乐,“彩袖”一句,可见当年之浓情密意。拼醉一句,可见当年之豪情。换头,“从别后”三句,言别后相忆之深,常萦魂梦。“今宵”两句,始归到今日相逢。老杜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小晏用之,然有“剩把”与“犹恐”四字呼应,则惊喜俨然,变质直为宛转空灵矣。上言梦似真,今言真似梦,文心曲折微妙。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词情婉丽。

苏轼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①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仁宗嘉佑二年中进士,曾任翰林学士等官职。在文学上,他是一位诗、词、文均有很深造诣的全能作家。他的词突破了“词为艳料”的局限,扩大了词的题材,冲破了声律的束缚。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创作实践,对词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有《东坡乐府》传世。
【注释】
①“天涯”句:指芳草长到天边。
【评解】
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这首《蝶恋花》,代表了他词作清新婉约的一面,表现诗人创作上的多方面才能。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诗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下片抒写诗人的感伤。面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景色,诗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词中。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人玩味的情韵。
【集评】
王士祯《花草蒙拾》:“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东坡但解作“大江东去”。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下阕墙内外之人,干卿底事,殆偶闻秋千笑语,发此妙想,多情而实无情,是色是空,公其有悟耶?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本词是消春之作。不过,作者还借“何处无芳草(知音)”以自慰自勉。“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

水龙吟
次韵①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②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③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
①次韵:依照别人的原韵和诗或词。 章质夫:名栥(jié),字质夫,福建蒲城人,历仕哲宗、徽宗两朝,为苏轼好友,其咏杨花词《水龙吟》是传诵一时的名作。
②“思量”两句:指杨花看似无情,实际却自有其愁思。 思:意思,思绪。
③“困酣”二句:用美女困倦时眼睛欲开还闭之态来形容杨花的忽飘忽坠、时起时落。
【评解】
这首咏物词,当作于苏轼贬黄州时期。其间,诗人的好友章质夫有咏杨花词《水龙吟》一首,盛传一时,诗人因依原韵和了这首词寄去,并嘱“不以示人”。词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拟人化手法,把咏物和写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即物即人,两不能别”。全词写得声韵谐婉,情调幽怨缠绵。反映了苏词婉约的一面。
【集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朱弁《曲洧旧闻》:章质夫杨花词,命意用事,潇洒可喜。东坡和之,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反觉章词有织绣工夫。
魏庆之《诗人玉屑》:章质夫咏杨花词,东坡和之,晁叔用以为:“东坡如王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哉!”是则然也。余以为质夫词中所谓“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议论不公如此。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本词是和作。咏物拟人,缠绵多态。词中刻画了一个思妇的形象。萦损柔肠,困酣娇眼,随风万里,寻郎去处,是写杨花,亦是写思妇,可说是遗貌而得其神。而杨花飞尽化作“离人泪”,更生动地写出她候人不归所产生的幽怨。能以杨花喻人,在对杨花的描写过程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这比章质夫的闺怨词要高一层。

鹊桥仙
纤云弄巧①,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②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③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①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②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 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③忍顾:怎么忍心回顾。
【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上片写佳期相会的盛况,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秦观的这首《鹊桥仙》独具丰彩,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好作品。它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抒,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沈祖棻《宋词赏析》:这首词上、下片的结句,都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文史知识》(1982.12):秦观的这首《鹊桥仙》上片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发抒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流传久远,历久而不衰的关键所在。

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①。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②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③,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④江幸自⑤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释】
①津渡:渡口。
②可堪:那堪。
③驿寄梅花:引用陆凯寄赠范晔的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作者以远离故乡的范晔自比。
④郴(chén):郴州,今湖南郴县。
⑤幸自:本身。
【评解】
这首词是作者因坐党籍连遭贬谪时所写,表达了失意人的凄苦和哀怨的心情,流露了对现实政治的不满。上片写旅途中所见景色,景中见情。下片抒发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愁恨心情。词意委婉含蓄,寓有作者身世之感。
【集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羁旅,哀怨欲绝。起写旅途景色,已有归路茫茫之感。末引“郴江”、“郴山”,以喻人之分别,无理已极,沉痛已极,宜东坡爱之不忍释也。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这首词层次极为分明。开头两句都以对句起,都是平叙;中间第三句一顿;末两句是中心所在。虽是小词,用的是慢词作法。

李清照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①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②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济南市)人。自幼受文学艺术熏陶。南渡前,家庭生活平静美满。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病逝,本人流落异地,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而以词的成就最高。她的词在艺术上具有独创性;善于以新颖的形象抒发情感,语言清新明快,流转如珠。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有《李清照集》、《漱玉词》。
【注释】
①玉簟:光华如玉的席子。
②雁字:指雁群飞时排成“一”或“人”形。相传雁能传书。
【评解】
这是一首抒写离情别绪的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全词轻柔自然,歇拍三句尤为行家称赏。
【集评】
伊士珍《琅嬛记》: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王灼《碧鸡漫志》:易安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①消金兽②。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③,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释】
①瑞脑:龙脑香。
②金兽:兽形铜香炉。
③纱厨:有纱帐的小床。
【评解】
这是一首著名的重阳词。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上片咏节令,“半夜凉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下片“帘卷西风”两句,千古艳传;不惟句意秀颖,且以“东篱”、“暗香”,为“黄花”预作照应,有水到渠成之妙。
【集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
伊士珍《琅嬛记》:易安作此词,明诚叹绝,苦思求胜之,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绝佳。
柴虎臣《古今词论》:语情则红雨飞愁,黄花比瘦,可谓雅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深情苦调,元人词曲往往宗之。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情深词苦,古今共赏。起言永昼无聊之情景,次言重阳佳节之感人。换头,言向晚把酒。着末,因花瘦而触及己瘦,伤感之至。尤妙在“莫道”二字唤起,与方回之“试问闲愁知几许”句,正同妙也。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① 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②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③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④。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注释】
①金猊:涂金的狮形香炉。
②宝奁:贵重的镜匣。
③武陵:地名。作者借指丈夫所去的地方。
④凝眸:注视。
【评解】
这首词真实地抒写了离愁别恨。上片写临别时的心情。下片想象别后情景。人去难留,爱而不见,愁思满怀无人领会。词中表达感情绵密细致,抒写离情宛转曲折。用语清新流畅,舒卷自如。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集评】
张祖望《古今词论引》:“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痴语也。如巧匠运斤,毫无痕迹。
李攀龙《草堂诗余隽》:写其一腔临别心神,新瘦新愁,真如秦女楼头,声声有和鸣之奏。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懒说出妙。瘦为甚的?千万遍痛甚?又云:清风朗月,陡化为楚雨巫云;阿阁洞房,立变为离亭别墅,至文也。
杨慎《词品》:“欲说还休”与“怕伤郎又还休道”同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新来瘦”三语,婉转曲折,煞是妙绝。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述别情,哀伤殊甚。起三句,言朝起之懒。“任宝奁”句,言朝起之迟。“生怕”二句,点明离别之苦,疏通上文;“欲说还休”,含凄无限。“新来瘦”三句,申言别苦。较病酒悲秋为尤苦。换头,叹人去难留。“念武陵”四句,叹人去楼空,言水念人,情意极厚。末句,补足上文,余韵更隽永。

武陵春
风住尘香①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②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③舟,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①尘香:尘土里有落花的香气。
②双溪:浙江金华县的江名。
③舴艋:小船。
【评解】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集评】
《唐宋词百首详释》:全词婉转哀啼,令人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本非悼亡,而实悼亡,妇人悼亡,此当为千古绝唱。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本词感情深切真挚,构思新颖巧妙,语言浅近而含蓄深沉,无论是直抒愁苦之情或细写内心的微妙变化,都很生动感人。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①。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②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③,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将息:将养休息。
②怎生: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情况。
【评解】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集评】
罗大经《鹤林玉露》:起头连叠七字,以妇人乃能创意出奇如此。
杨慎《词品》:宋人中填词,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不独争雄于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
张端义《贵耳集》: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许第二人押。妇人有此文笔,殆间气也。
徐釚《词苑丛谈》: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刘体仁《七颂堂随笔》: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周济《介存斋词选序论》:李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
许昂霄《词综偶评》:易安此词,颇带伧气,而昔人极口称之,殆不可解。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
陆蓥《问花楼词话》:《声声慢》一词,顿挫凄绝。
吴灏《历朝名媛诗词》:易安以词专长,挥洒俊逸,亦能琢炼。其《声声慢》一阕,其佳处在后又下“点点滴滴”四字,与前照应有法,不是草草落句,玩其笔力,本自矫拔,词家少有,庶几苏、辛之亚。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李易安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上十四叠字,则出奇制胜,真匪夷所思矣。
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那种茕独恓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
第3个回答  2010-05-25
苏轼 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
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
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4个回答  2010-05-25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梦晓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