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战斗到底的麦克阿瑟,为什么撤离菲律宾?

如题所述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几个月后,日本的“南进”政策进行的“顺风顺水”,关岛、马来半岛和新加坡等地相继沦陷。此时的菲律宾也岌岌可危,美军远东司令麦克阿瑟,一边指挥8万美菲联军,退守到巴丹半岛苦苦支撑;一边等待增援。

然而,自菲律宾遭到入侵以来,很少看到运送物资和兵员的补给船。原来,按照“先欧后亚”战略,美国决定在澳大利亚建立新的防御体系,放弃了菲律宾。但麦克阿瑟一家拒绝撤离,誓将战斗进行到底,未来充满着危险,他该何去何从呢?



罗斯福并不希望他成为日军的俘虏。

随着菲律宾政府和一些美国高级官员撤离巴丹半岛,麦克阿瑟成了岛上唯一的决策人物。在他看来,美国的战略方针已经很明确了,留在菲律宾尽可能地消耗日军,为建立新防线争取时间。他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罗斯福并不愿放弃他。

首先,政治上的需要。作为曾经的美国陆军参谋长,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很高。让这么一位有影响的大人物落入到日军手里,既显示美国政府的“无能”,在政治上处于很被动的局面;又影响全军士气,大人物都能被抓,还有什么可以保证。



其次,社会影响的需要。曾经的一战英雄、西点军校校长,麦克阿瑟在美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尤其是菲律宾战役期间,唯有他迟滞了日军的脚步,成为盟军胜利的象征。任由他自生自灭,国内的民众和他的“粉丝们”也不会答应。

更重要的是,美国缺少有经验的指挥官。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确实让美国有些手忙脚乱,大量的兵员没有问题,但高级将领很难找,特别是有大兵团指挥经验的,更是凤毛麟角。当然,熟悉东南亚也是条件之一,麦克阿瑟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当西南太平洋战区成立时,罗斯福和马歇尔签发了命令,由麦克阿瑟担任战区司令,即刻到澳大利亚上任。接到命令的麦克阿瑟有些犹豫,因为他已经向部下保证将战斗到底,此时离开有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嫌疑,“好说不好听”。

作为他的部下,自然也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就目前局势来看,守军岌岌可危,随时会全军覆没,他们力劝麦克阿瑟退往澳大利亚是最好的选择。麦克阿瑟将指挥权交给了温赖特将军,并鼓励坚持下去等他回来。一行人开始着手撤离。



日军获悉麦克阿瑟要离开的消息,他该如何突破封锁呢?

1942年3月,华盛顿来电告诉麦克阿瑟,日军已经掌握了他即将离开菲律宾的消息,要求他即刻动身。麦克阿瑟一反常态,决定放弃潜艇撤离的计划,改由鱼雷快艇趁着夜色,依靠速度冲破日军的封锁线,这是一个铤而走险的计划。

一是,麦克阿瑟是日军争取要活捉的大人物,自然关注他的一切,当获悉其即将离开时,布置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不过,他们针对的是美国的潜艇,因为只有潜艇才能规避海上封锁。使用快艇,完全出乎日本人的预料,有出奇制胜的效果。



二是,美式鱼雷快艇,全长仅24米,在浩瀚的太平洋上,与巡洋舰、驱逐舰比起来,无疑目标最小,更何况是夜晚突围,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同时,它有3台发动机驱动,在速度上占有明显优势,也是快速突破封锁,脱离危险的关键。

更厉害的是,在鱼雷艇的前后装有16枚鱼雷。这是当时对付巡洋舰等大型军舰的有利武器,当遇到危险时,可以强行突防。与潜艇的被动挨打,鱼雷快艇的优势更多。尽管风险依然很大,但麦克阿瑟选择快艇突围,确实“技高一筹”。



这一天傍晚,麦克阿瑟一家人与他的参谋班底,乘坐4艘鱼雷快艇,成菱形编队队形冲向大海,驶往370公里外的棉兰老岛,从那里转赴墨尔本的西南太平洋司令部。一路上有惊无险,快艇冲过了封锁线,但接下来的事情,差点让他葬身海底。

快艇行驶到凌晨3点左右,在漆黑一片的大海上,原先的编队队形被打乱,由各自的艇长指挥摸索着前进,再加上灯火管制,只能靠目测判定方向。一艘快艇的旗语兵,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模糊的黑影,紧张的艇长以为是日军的驱逐舰。



他急忙下达了作战指令,鱼雷发射管被打开,发射诸元已设定完毕,慢慢靠近“驱逐舰”。就在这时,旗语兵大声喊道:“鱼雷艇!自己人”,大家定睛一看,这艘“驱逐舰”正是麦克阿瑟一家人乘坐的快艇,所有人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老兵不死,麦克阿瑟回忆录》

欢迎搜索关注“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