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从不同角度看差距议论文800字

如题所述

换位思考,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的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思考方式。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在生活中,我们常会说到的一句话叫作“将心比心”,指的也就是换位思考。如果每个人能抱着这种心态去处理问题,现实中将会少了许多纷争,多了许多美好,也会是我们的人际关系处理得更和谐。

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他存在的理由。不容我们有丝毫的忽视,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可贵,这是要做到换位思考的前提。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记得我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号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由此可见,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是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的。因此,进行换位思考,以一颗宽容的心去了解对方、关心对方是何等的重要!

人际交往是一种心理上的双向互动过程,一个人的行为,既是与之交往的他人行为之因(刺激),又是他人行为之果(反应)。因此,人和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信任,并且换位思考就能唤起交往对象积极的同类反应,能使彼此间随着交换频度和深度的增进而建立起越来越亲密融洽的人际关系。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换位思考呢?

要从日常小事做起。例如为同学、社区做好事,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凡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去做,使自己成为一个热心肠的人。每个人都有他的闪光点,有时别人的见解很独特,你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可以获取知识,取长补短。

要真诚地关心他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关注是人的一种正常需要。当一个人感到周围的人对他十分关心时,他心中便会有一种温暖、安全的感觉。一个人既然受到了别人的关心,他也会同样会去关心别人。这样相互之间就会有一种亲密友好的关系了。我们要热情地关心身边的人。当别人有求于自己时,只要是正当的,就应尽自己所能满足对方要求。帮助他人,不求回报。如果一个人不真诚,即使他精通许多交往的技巧,也不会受人欢迎。真诚是一种修养,“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要尊重别人的价值观。人是复杂的,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也会各不相同,所以没有必要千人一律。尊重对方的价值观是交友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学会理解他人,在人际交往中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做个让人反感的人。
要努力理解对方的苦心。当观点不一致时,应想办法心平气和地向他讲明你的想法,增进互相理解,是彼此间的感情融洽。切记不可粗鲁、顶撞,那样会伤害周围朋友的自尊心。凡事多从他人利益着想,自己有错时应主动承认错误并道歉,对同学的缺点也要给予宽容。平时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和同学交往。“化干戈为玉帛”。
白居易有诗云:“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这其中的含义是说,人之敬心、爱心、哀心和怒心种种,都是遇物而发,并非心中固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际交往就是一种心理交流过程,融洽的感情能促进交往。而要使交往的双方感情融洽就要在人际交往中学会换位思考,让自己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才能顾及到交往双方的感受,才能够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在人际交往中,做到有理有节,才能游刃有余。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都不能钻牛角尖,这是徒劳的。这时,我们应该换个角度看事情。
  
  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思维,难事变得容易。
  
  昨天傍晚,我看到了一件趣事:我要去一个地下篮球场打球,走进停车场入口时,震耳欲聋的车笛声从底下传来,那声音犹如游轮离岸时的轰鸣,我仿佛看到巨大的游轮正驶入蔚蓝的大海。向声源走过去,看到一辆汽车被堵在护栏后,护栏好像出了故障打不开,车主急得直按喇叭,希望有人听见。这时后面有车来了,车上的人下来,问明了缘由,然后从那着急的车主旁边经过,到了护栏前,按了个按钮,护栏就打开了。急得直按喇叭的车主顿时目瞪口呆。看到护栏,就习惯性地认为需要保安来放行,殊不知,换个角度,问题迎刃而解。
  
  历史上,不少人就是因为换个角度看事情,换个角度处理问题而取得成功。高中作文
  
  听说过邹忌这个人吗?当时的齐王,听不进别人的劝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并且“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谁劝谏,谁就死路一条。邹忌就换个角度,给齐王讲了以下的故事:清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谁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同他坐着谈话,又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畏惧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他通过自身的经历引申到国家大事上面,让齐王像听故事一样把他的意见给听了进去,并采用了他的意见。只过了一年,因为齐王采用了邹忌的意见,齐国变得更加强盛,甚至“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而邹忌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试想,如果邹忌不换个角度看事情,他的劝谏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吗?不换个角度,恐怕劝谏不能成功,自己的小名也丢了吧?
  
  遗憾的是,很多人不善于换个角度看问题,纵使天资卓绝,依然落得悲剧的下场。就如汉朝贾谊吧,他是一个人才,学识渊博,写出了《过秦论》这样的著作,但是,他活着时日夜为小皇子操劳用心,费尽心力,当小皇子落马而死时,他把这归咎于自己失职,竟伤心而死。倘若他不钻牛角尖,换个角度看待这件事,何至于落得如此结局呢!
  
  朋友,当生活中的难事、坏事、伤心事困扰你的时候,请换个角度看事情,或许你的上空就是蔚蓝的天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