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在傍晚野望时描绘出了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手法

如题所述

野望时描绘了一幅山家秋晚图,秋天的树沐浴着落日的余晖,牧童、牛犊、猎马、猎物.....

作者在描写时候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先写静景,后写动景,静景和动景相结合。在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扩展资料:

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山野景致的五言律诗,在闲逸的情调中表现出诗人“相顾无相识”的抑郁苦闷的心情。全诗洗尽铅华,诗风疏朴自然,同齐梁以来绮靡浮艳的文学风习大异其趣,为唐初诗苑吹进一股清新的气息。

前两句以抒写情性为主。“东皋”,泛指王绩家乡绛州龙门附近的水边高地,借用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躬耕东皋之意。

“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薄薄的暮色之中,诗人站立在东皋上,举目四望,一种孤寂无依的愁绪涌上心头。

中间四句紧扣“望”字,描写东皋一带的景色。诗人首先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接着,诗人的笔锋又转向动的叙写,着力刻划视野所见山野放归的生动场景,牧人驱赶着牛犊返回,猎人骑马带着猎物归来。

可是,身临其境的王绩,却不能象陶渊明那样在田园中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油然而生的却是一种茫然若失、孤独无依的情绪。诗的最后两句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既然在现实中找不到相知相识的朋友,那就只好追怀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釆薇的隐逸之士。

这首诗的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以情写景、借景言情的层层深化描写,把诗人的孤寂彷徨之情与笼罩四野的秋色暮景巧妙的联结起来,给读者带来直觉的艺术观感和美的愉悦。诗中所蕴含的不尽之意,更使人们长久地咀嚼、回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12-01
1、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
  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
  描写手法:白描的手法写景物,自然朴实;
  (景与人)动静结合,活现一幅浓浓的秋暮晚归图.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11-02
日暮时分,站于东皋极目远望,视野十分开阔.秋的手掌抚过每一株树木,黄叶纷飞,层林尽染.落日西沉,红霞映天,余晖铺洒在每一座山头上,天地被渲染得一派静穆和安详.放牧的人赶着小牛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打猎的人牵着马,马上驮着猎物也回去了,这是一幅秋暮晚归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