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任何一首诗

如题所述

春宵 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亭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上元侍宴 苏轼
  淡月疏星绕建章,仙风吹下御炉香。
  侍臣鹄立通明殿,一朵红云捧玉皇。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守岁诗 苏轼
  儿童强不食,相守应欢哗。晨鸡旦勿鸣,更鼓畏添过。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儋耳 苏轼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饮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01
一、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译文:
西湖水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动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美丽极了。山色在云雾的笼罩下。半明半暗,隐隐约约,雨中的西湖也显得非常奇妙。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空蒙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怎样装扮都那么美丽。

三、赏析:
  从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潋滟”,波光闪动。“空蒙”,烟雨迷茫。这两个词都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苏轼这两句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第2个回答  2015-05-14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第3个回答  2015-05-14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 通: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淡妆浓抹 一作:浓妆淡抹)
第4个回答  2015-05-14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追答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