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戒到底有多重要

如题所述

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佛遗教经》
-----------------------------------------------------------------------------------------------------
在经典中我们是可以了解持戒的重要性的,简单说,持戒乃是守护福德功德的金刚铠甲!以戒为师!
下面提供部分摘录:
1.若人求大善利,当坚持戒,如惜重宝,如护身命。
何以故?
譬如大地,一切万物有形之类,皆依地而住;戒亦如是,戒为一切善法住处。
——《大智度论~卷第十三~释初品中尸罗波罗蜜》

2.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大方广佛华严经》(佛驮跋陀罗译本)

3.不持戒人,虽有利智,以营世务,种种欲求生业之事,慧根渐钝;
譬如利刀以割泥土,遂成钝器。
——《大智度论~卷第十四~释初品中尸罗波罗蜜义之余》

4.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楞严经》

5.佛言布施持戒。现世得福。——《犍陀国王经》
6.一切皆由业  布施得财富
  持戒生天上  若无布施缘
  威德都损减  定慧得解脱
  此三所获报  十力之所说
  此种皆是因  不应扰乱我
  是故应修业  以求诸吉果 
——《大庄严论经》

7.天复请曰:谁为最安乐?谁为大富贵?谁为恒端严?谁为常丑陋?世尊告曰:少欲最安乐,知足大富贵;持戒恒端严,破戒常丑陋。——《天请问经》

8.勿自恃持戒,轻毁犯戒者;
恃戒凌于人,是名真破戒。
——《大宝积经~卷第三十五~菩萨藏会第十二之一~开化长者品第一》

9.为人长寿。无有疾病。身体强壮。从持戒中来。——《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

10.若人欲度生死大海。应当至心受持五戒。——《优婆塞戒经》

11.佛言:佛子离吾数千里,忆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虽常见吾,不顺吾戒,终不得道。<佛说四十二章经>

12.一切众生初入三宝海。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菩萨璎珞本业经》

13.佛告药上:“善男子,法聚者,名曰净行。净行者,能离一切不善之法。善男子,汝见如此少众生不?”药上白佛:“唯然,已见。”佛告药上:“此诸众生离邪淫故,必得诸陀罗尼,必得具足一切诸法。”
——《僧伽吒经》

14.世尊。行梵行者甚为希有。何以故。世尊。如来行难得。佛告一切勇。如是善男子。梵行难得。若行梵行。若昼若夜常见如来。若见如来则见佛国。若见佛国则见法藏。临命终时其心不怖。不受胎生无复忧恼。不为爱河之所漂没。——《僧伽吒经》

15.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大般涅盘经》

16.善男子。何者是菩萨摩诃萨念戒。善男子。菩萨作是思惟。所有世间出世间一切胜妙果报。彼诸果报皆因持戒而得。何以故。依因净戒根本力故。善男子。譬如一切草木丛林依地为根本。如是一切世间出世间妙果依戒为根本。菩萨摩诃萨住于持戒。能与一切天人作大福田。复能满足施者功德。——《法集经》

17.尔时,世尊告诸清信士曰:“凡人犯戒,有五衰耗。何谓为五?一者、求财,所愿不遂;二者、设有所得,日当衰耗;三者、在所至处,众所不敬;四者、丑名恶声,流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当入地狱。”
又告诸清信士:“凡人持戒,有五功德。何谓为五?一者、诸有所求,辄得如愿;二者、所有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往之处,众人敬爱;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长阿含经》

18.如依大地一切药谷卉木丛林皆得生长。如是依止极善护持四根本戒。一切善法皆得生长。如依大地一切诸山小轮围山大轮围山妙高山王皆得安住。如是依止极善护持四根本戒。——《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19.信佛禁戒法, 修习于智慧,
   以净戒具足, 速疾成菩提。
   精进为第一, 生净佛国土,
   宣说善法要, 摄护诸众生。
   具足慈悲心, 修行净梵行,
   具解脱知见, 成如来善名。
   世间之父母, 菩提心第一,
   说此法门者, 第一善知识。
   听此法门者, 必作无上尊,
   具世尊十号, 寂灭心相应。”——《僧伽吒经》

20.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
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
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
——《优婆塞戒经~五戒品》

21.人持戒乃孝顺。报父母恩耳。何以故。不杀万物得长生。不盗物皆富。不淫不乱不欺皆信。不饮酒皆净。父母有时堕是中便安隐。
——《佛说骂意经》

22.有戒则有慧,有慧则有戒;戒能净慧,慧能净戒。种德,如人洗手,左右相须,左能净右,右能净左;此亦如是。有慧则有戒,有戒则有慧;戒能净慧,慧能净戒。(种德,婆罗门名)——《佛说长阿含经》

23.若人持戒当得见佛。戒为最上庄严。戒为最上妙香。戒为欢喜胜因。戒体清净如清冷水能除热恼。戒法最大。世间咒法龙蛇之毒而不能侵。持戒得名闻。持戒获安乐——《佛说大乘戒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9
很重要,一切法门,宗派的成就基础。

"若人堪持戒,天上生两月,朗月驾祥云,皓月映身后,二月同交辉,莹光照宇宙。

护戒如针不入缝,细沙难纳眼睛中;此时此际能坚定,到后方知绝世工。

独处时若能正心自律,一切成功可冀。

杀盗淫妄酒不犯,便为进道稳根基。

生死凡夫你我同,虽然未证佛心空;但执戒律持身上,净莲花放乐邦红。

很少人会相信守戒是最快成佛的方法,因为人的劣根性一直作怪,就是不喜欢守规矩,故此决定生生不能回家了,起香!

能守戒,就有证量,必然的。浮沉只因戒不真,退堕亦由戒不稳,戒不真稳,源于未发起大菩提,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坚实心。
大成就者热罗上师开示:“不坚守誓言戒律,不会生实证动力;不严肃认真守戒,是因为不懂法理。”过来人所说,句句掷地有声。初学还应从守戒开始学起,别无他途!记住:只有从守戒学起,必无他途!

噶当派祖师曾有教导说:“山居者应具五项条件:1、在戒律方面,能够作到表里如一;2、能以对治品,战胜(烦恼等恶)缘;3、业已通晓了各种教言;4、能以信心长养善根;5、具有能力摒除哪怕是细而又细的损害。”这是大成就者冈波巴大师的开示。可见山居内修第一个条件,是先要将戒律落实,做到表里如一,这是任何修行第一要务;倘若撤了这条的话,将一切无成。山居,即远离俗闹,择地灵人杰深山而修,这方面我们城市人未必做到。但其实所谓山居,关闭自心而已;虽身在闹市,若水煮其菜,远离娱乐,也无异于山居。

冈波巴大师开示十种可惜的事。记住第六条,相当重要!“解脱的大船唯戒律与三昧耶,如果因为烦恼与放逸而将它摧毁,实在可惜。”。唯,唯一,只有的意思。严守戒律与三昧耶戒,是唯一可令我们度过生死苦海的大船只。大家坐无上密法的船过渡到对岸是可以的,但这只船是由戒律及三昧耶戒所构筑;不守戒律,上不了船;犹如硬卧位置,不适合软卧的人。

高僧慈舟律师的身教:“上人之重法:无论是那一位法师,或者是上人的‘学人’,只要是在讲佛法,上人一定随众听讲,而且一定‘搭衣’、‘持具’、‘拜座’。我谏劝说:上人自己要讲课,讲课一下来,应当休息下,何必随众听讲呢?上人说:有比丘讲佛法,不去听,犯戒。那末,上人坐在后面,方便听听好了,何必一定要‘搭衣’呢?上人说:听佛法,不搭衣,犯戒。我再要求上人不必‘拜座’;因为我是您的‘学人’,您在下面礼拜,我坐在上面实在不安!上人说:为尊重佛法,应当拜座。比方到了印度菩提树下,见了‘金刚座’不是要礼拜吗?为什么要拜那块大石头呢?因为世尊坐在上面讲过佛法,乃是‘法座’,所以要拜。讲过佛法的座位,我们还应当拜,何况座位上现有一位法师在那里讲法,焉敢不拜?!我们是当法师的,我们是懂得佛法的人,我们倘若不肯以身作则,来尊重佛法,那就不要怪一般人之‘轻法慢教’了。”

六祖惠能大师说: 口莫终日说空,心中不修此行;恰似凡人,自称国王,终不可得,非吾弟子。很多修行人未证空性,但当指出他们不合戒律,比如不可吃肉,他们往往用空性拆你招,叫不要执着,为他们吃素吃肉都是平等的论调合法化。心未证真空,又如何做到平等?心平何劳持戒,通常都是不平人说得最多的。"~常观世音师父
第2个回答  2019-03-12

持戒

今天给你们讲持戒,佛说:“人能持戒,守法,才能得身心安定”。如果一个人能持戒,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守自己的戒 律,守法,这个法在人间指的是法 律,在阴间指的是阴律,在天上指的是天律。只有持戒守法,身心才能安定。身心是怎样安定的呢?因为你持戒守法,知道持戒守法可以医治烦恼,忧愁,恐惧。又如:你今天没做坏事,你就不会有恐惧感,警 察上 门你都不会恐惧。如果你能持戒就不会烦恼,忧虑,恐惧。比如:一个很胖的人,医生告诉说:“如果再胖下去就会得心脏 病”。如果你听医生的话,守戒不多吃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不多吃油腻的食物,你就没有忧虑了。没有忧虑, 你的身心就能得安定。

你们知道修心修的是什么?修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守戒,不该做的事,不能做。不该说的话,不能说。不该想的,不能想。事事都要克制自己,把自己身上不好的习 气戒掉。如果一个人不能守戒 律,这个人就不会去修心,只能按照自己的命运走。今天很多人守戒 律,修心念经,他们的身 体就很健康。佛菩萨说的五戒里“不偷盗” 如果你不守戒去偷盗了,你们说会不会被警 察抓 住?“不杀生” 如果你杀 人,那你犯的是阳律,即阳间的法 律。如果你杀动物,那你犯的是阴律,即阴间的阴律,在阳界法 律上不惩罚你,但在阴律上是要全部受惩罚的,所以五戒对人都是应该遵守并不单针对和尚尼姑。

在这个世间给你们讲两件事,第一, 在这世界上发生的事就发生了,你们不要以为,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 为什么我会出这种事情?没有为什么。生癌症就生癌症了。死了就死了。多少人没有思想准备,该发生事的一下子就发生了。第二,在这世界上钱出去了就不是你的了。比如:你被人家骗了钱,付出去了,就不是你的了。有些人贪图利益,想发大财,想怎样在人间创造一些奇迹,要记住在人间没有奇迹出来,就是奇迹也是前世所造,平安就是福,能一辈子平平安安,这个人就是有福之人。师父以前给你们讲过“戒定慧”,因戒得定,因为你戒了之后,身心就会越来越安定,不求任何东西,没有欲 望,心就净了。因定得慧,因你能定下来,智慧就开了,碰到事情你就会冷静,不会吵,不会闹。

今天给你们讲讲小三窍,即称脑子开窍。听,读,入。

听佛法,听经 文,听道理。要用耳去听,要多听。一个人如果能多听佛法,多听好话,多听善良的话,多听能让人开悟的话,这个人就会慢慢入窍,即开窍了。

当你听了之后,开始慢慢读经,读一些师父的书,师父的书虽然不是经 书,但可以让人破迷开悟,能让你懂道理,明白因果定律。因师父讲的都是道理,道理的理很重要,理字边上加一个数字的数,叫理数,即道理是有数量的,歪 理也有数量。比如:温度计,零度以上是往上跑,是正数,属于正理。零度以下往下跑,是负数,属于歪 理。把这两个理数倒过来叫数理,数理用在人间即数理化,用数字来解决人间的一些问题。而理数是解决人的思想境界问题,智商高,实际上是你的理念,理解能力高。一个人要懂道理,这个理要在正的上面。师父尊重你们,尊重你们的理念,尊重你们的追求,把最好的最美的东西,把人间学不到的东西全部传授给你们。

听佛法,读经 文,要熟读,听读之后真正的用了,你才能入,才能进入这个境界,不是普通的境界,而是开悟的境界。

人的一生有两个根,一个叫身根,即身 体。身 体是你苦的根本,为什么会苦?是因为这个身 体,如:在人间生病了,没工作了,出车祸了等等,都是因为你的身 体在造做,这个身 体就是你苦的根本。又比如你的口渴想喝水,如果没有水怎么办?想买没有钱怎么办?只好用身 体去吃苦挣钱。另一个叫物根,即物欲。什么东西都想要,得不到就感到苦,这也是一个病根。

人只要有色身就一定会生,老,病,死。只要有物在,即人间所有的物质,有物质的东西一定会成,住,坏,空。比如:一张桌子,先用木头做成桌子,成功了,时间长了木头开始变质腐烂,之后桌子坏了,不能用了,最后仍了,这个桌子就空了。所以你们所看到的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实际上都是成,住,坏,空的演变。

人 — 生,老,病,死。 物 —- 成,住,坏,空

大乘佛法是菩萨的心度心智。大乘佛法讲的是救 度一切众生,菩萨非但知道自己很苦要救  度,还要救 度众生,例如当一个灾 难来临时,当一个人救人的时候,他会想到先救谁后救谁吗? 菩萨是不分这些的,只有当人面 临死亡的时候,才会有这种分别心,当然不管什么人都会救。然而在人间学佛象这种大乘佛法救 度一切众生的非常少,因为人有分别心。菩萨说:救 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尤如恒河沙数一样即没有数量,而且菩萨救人在大乘佛法里叫平等普度,即在普度众生时是平等的,不论任何情况,是不论男女老幼,和不论贫福贵溅。比如:今天在这听师父开示的人,每个人的道行不一样,理解的程度不一样,接受的能力不一样,而师父是平等的给每位弟 子讲解,但是每位弟 子所接受的能量是不一样的,是不平等,这个不平等是你们自己造成的而不是师父造成的,师父给了你们等同的能量,而你们是否都能接受,这在于你们自身接受的能力与修为。

小乘佛法在救 度众生时,是看人而立,即要看对方是谁,不喜欢的不度,有执著心,我喜欢的人我度,我不喜欢的人就不度,我们要修学大乘佛法救 度一切有缘众生。小乘佛法还有一个就是众生不求,不度。你们现在有没有这种现象吗?人家不求你,你就不度。人家不求你,你们会想到主动去救 度人家吗?佛法说“无缘不度”,不是说永远不度,而是等到因缘成熟再救 度,千万不要误解。菩萨的智慧是圆融的,是正等正觉,修学佛法要全面精进,而不是说高兴就度,不高兴就不度,没有缘分的应该创造缘分也要度,你们几人能做到?

听讲经,听讲 法,你们不要去听他的句子,师父给你们讲经说法,讲的是人生道理,不要去听他的句子,也不要去听他的语言措词,你们应该听他讲的道理,也就是教理。因为师父现在在教你们,教你们一套理论,你们要去揣模他的理,这个理要适中,不是歪 理,是正理,是一套法 理,人间佛法的法 理。

给大家讲讲灵界,你的感觉,意识,神识就是灵界。灵界有 意识,有神识,人灵界的东西就是我们人所接 触的灵性。灵界是一个非常大的空间,灵界也是一个道,即鬼道或阿修罗道或天 道。什么是神?比如:你现在脑子里想让某人对你好一点,用不着念经,只要在心里一直想“对我好一点,对我好一点。。。。”看看这个人会不会有感应?这就叫精神灵界的沟通。人与人 接 触就会立刻知道相互之间是否喜欢?这就是意识,神识。

讲到放生的最大优点是救未来佛。因为你今天放生所做的一切事情或等鱼投胎后是一个人,或如果让你的后代看见了,他就会生一种慈悲心,这孩子说不定将来就是佛,记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今天放下去的这条鱼,说不定是你过去生中的亲属,要用大无畏的慈悲精神修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