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

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材料三 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伊藤博文(1882年)请回答:(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2分)(2)据材料二,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4分)(3)材料三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4分)(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基本情况应如何评价?(4分)

(1)原因: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2分)
(2)特点:有选择、有侧重的向不同国家学习;涉及领域广泛;注重引进西方科技与人才;思想文化领域保持自身特点,未全盘西化。(4分,两点即可)
(3)体现:制订《大日本帝国宪法》(或1889年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天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内阁对天皇负责(或建立近代天皇制)(4分)
(4)评价:促进了日本经济、政治的近代化;改变了落后状态,为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创造了条件;但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4分)


试题分析:
(1)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叩关打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局面,民族危机促使日本寻求变革。
(2)注意材料信息“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可知有选择、有侧重的向不同国家学习;涉及领域广泛;“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 可知注重引进西方科技与人才;“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 可知思想文化领域保持自身特点,未全盘西化。
(3)注意材料信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联系日本制订《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
(4)实际上是考察对明治维新的评价,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志。它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跻身世界强国行列;为亚洲近邻提供了改革的经验,对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是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保留了较多的封建残余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
点评: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确立了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开始了工业化、民主化历程,成为亚洲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重点掌握明治维新改革措施,注意与中国戊戌变法的比较,以提高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多以非选择题形式出现,分值10分左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