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原著中江姐的丈夫彭松涛在江姐到农村时就死了吗?

我没有时间看原著了所以看的是《在烈火中永生》,其中有一个情节是江姐被捕入狱,小萝卜头送彭松涛的纸条给江姐。可是我听老师说江姐当初在城门上看到的是彭松涛我头颅被挂在城墙上呀。

死了。

江姐在赴华蓥山的途中,她看到了挂在城头上的丈夫的头颅,悲痛欲绝,但她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感情,并化悲痛为力量,勇敢地担负起丈夫未竞的事业。

江姐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视死如归,宁折不弯。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她忍受百般折磨,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行将就义,她神态平静,举止从容,梳理头发,整理衣衫,吻别“监狱之花”,始终带着胜利的笑容。

“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这一席话,充分展示了江姐作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生死观。

扩展资料

彭咏梧,原名彭庆邦,小说《红岩》彭松涛的原型。

他领导的游击队使敌人心惊胆颤。国民党反动派立即调兵遣将,围剿“彭咏梧游击队”。万县副专员兼保安司令李鸿涛也调集云阳、奉节两保安中队直扑奉节青莲、昙花、公坪、大寨一带,对游击队进行南北夹击,企图消灭游击队。

由于敌众我寡,彭咏梧决定将队伍暂转青莲乡老寨子,待机行动。此时,保安队疯狂扑向老寨子。彭咏梧、卢光特、蒋仁风等分析了整个形势,决定兵分两路,转移到外线作战。彭咏梧率领一路基干队,从正北面突围,到巫溪红池坝、汤溪一带活动。

另一路从西北面突围。15日下午,彭咏梧带领游击队向巫溪方向转移,由于道路不熟,走了弯路,加之连续的急行军。队员们又渴又饿又累。当部队在黑沟埫暗洞包宿营做饭时,被尾追而来的国民党部队581团正规营包围。彭咏梧沉着应战,指挥步队突围。

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后,立即从身上取出同志们的组织关系和联络关系吞进肚里,不让它落入敌人之手,保护了党组织和同志,并掩护游击队员迅速突围,最后自己中弹壮烈牺牲(1948年1月16日在巫溪安子山战斗中牺牲)。

彭咏梧牺牲后,敌人野蛮地砍下他的头,挂到奉节竹园坪场的城楼上示众,妄图吓倒革命力量。几天后,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抢下彭咏梧的头颅。

由于环境恶劣,只得把头颅和身躯分葬两地。建国后,人民群众将烈士的颅骨和身架骨合葬在奉节县城中心广场旁边,并建立了烈士陵园。文化大革命时期,江青等一伙歪曲川东地下党的革命斗争事实,彭咏梧也受到株连,群众千方百计保护了烈士的墓碑地,使它免遭破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彭咏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2

江姐的丈夫是彭咏梧。《红岩》原著中江姐的丈夫彭咏梧在江姐到农村时就死了。在1947年秋天,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

彭咏梧(1915-1948),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中共省立万县师范学校分支书记和总支书记。1940年任云阳县委书记,次年调重庆市委任第一委员,负责组织宣传工作,领导重庆学运和挺进报。1945年,在地下斗争中与江竹筠结为伴侣。

为迎接全国解放,1947年10月,党决定他担任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下川东地工委副书记,并到下川东组织领导武装斗争任游击纵队政委。1948年元月率游击队在奉、巫交界地暗洞包突围时,为掩护同志壮烈捐躯。

扩展资料

《红岩》作为一部文学名著,有其独有的艺术特色。

《红岩》背景广阔,人物众多,斗争错综复杂,但全书章法井然,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小说共30章,前10章,侧重写重庆地下斗争和川北的武装斗争。后20章,以写狱中斗争为主。前后互相关联,而以狱中斗争为中心。

作者巧妙地借助人物活动这一线索,引出并连结起种种复杂的矛盾斗争。

如由余新江、成岗的活动,引出工人运动;由江姐工作调动,带出华蓥山根据地的武装斗争;由陈松林、成瑶的活动,引出学生运动;由甫志高的叛变,使许云峰、成岗、刘思扬、余新江、江姐被捕,而引出狱中斗争;又通过刘思扬的被“释放”和再度被捕,把渣滓洞和白公馆两个集中营的斗争联系起来。

从而形成了以狱中斗争为主线,把党领导的城市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以及农村的武装斗争,有机地交织成一体的宏伟而严谨、集中而富于变化的结构布局,再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光明与黑暗最后搏斗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显示了作者结构艺术的匠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彭咏梧

百度百科-红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6-11
是的,江姐去华蓥山根据地前,彭松涛就牺牲了。追问

请问影片跟原著还有哪些不同,我将在十四号参加中考。现在《红岩》被列入初中名著导读中,而且中考考查的几率很大。希望可以得到你的帮助,谢谢!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3-16
江姐和华为回乡下山里, 才到川北县城,才看到丈夫彭松涛的头颅被被挂在城墙上。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10-14
《红岩》是小说。但江姐从没去过 “川东北的华蓥山”,而是去的”下川东的奉节县“打游击。
《红岩》故事中游击队的原型,是指 下川东夔巫区“江姐的奉节游击队”。即:彭咏梧和江姐共同 在四川省奉节县(今重庆市奉节县)昙花乡正式创建 并领导起义的 川东地区 第一支红色工农武装“中共川东游击纵队第3支队”。
奉节这个“江姐游击队”,由彭咏梧亲自担任政委,“奉节昙花乡板屋村擅使双枪的传奇袍哥陈太侯”任司令,陈太侯也就是后来《红岩》故事里“双枪老太婆”的原型。
彭咏梧和江姐领导奉节起义后,敌人派驻大批军队进驻奉节。在奉节竹园坪设立“剿共联防指挥部”,对奉节青莲、昙花、公平、大寨等乡逐山逐岭搜的捕游击队。一时间腥风血雨,许多游击队员牺牲,家中房屋被焚毁。
考虑到敌我力量悬殊,彭咏梧提出“转移外县,扎下根来,杀回马枪”的方针,决定兵分两路,向外线转移,暂时退避到奉节的周边各县去打游击。彭咏梧在突围途中不幸壮烈牺牲,其头颅被国民党残忍砍下,挂到奉节竹园坪场镇城楼上示众,妄图吓倒革命力量。
去重庆汇报工作正返回奉节途中的江姐,在路过万县时得知彭咏梧遇害的消息,悲痛万分,表示要继续战斗下去,但不久被叛变的万县地工委书记涂孝文出卖而被捕,关押到重庆渣滓洞,后遇害。

奉节起义,彭咏梧牺牲、江姐被捕。“奉节游击队”改称“夔巫支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