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英语语言文学考研经验?

如题所述

先自我介绍一下,家乡某不知名中部省份,南京双非一本英专生。因为喜欢转专业到英语,绩点排名第六。四六级550+,专四优秀专八良好,过了三笔,有一些竞赛获奖但是含金量不高。报考学校是中国人民大学,专业是英语语言文学,现已成功上岸了,下面就是我的考研经验,希望能帮到大家:

选择专业和择校:英专生考研专业无非是文学,翻译,语言学,学科英语和跨考。就我本人而言,跨考不考虑,文学底子薄,翻译考编感觉又有点限制,想当老师又怕学科英语太卷没法上岸,折中之后就选了语言学。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本人对语言学感兴趣,本科阶段也修过一些相关课程,算是有一定的学科基础,之后复习起来可能会容易一些。经常看到大家问我为什么选择人大,首先人大外院每年招生人数相对固定,总人数基本稳定在50人左右,所以考研录取人数是根据推免人数进行调整的。从院线来看近年分数有所下降,原因是人大进行了考试改革,由分方向单独命题变成了所有方向做同一份试题,也就是俗称的大综合,所以院线下降代表着题目难度的增大。由于2022年统计的报考人数也在增长,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所以选择报考人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要做好应对专业课的改革以及报考人数增加带来激烈竞争的准备


人大外院专业课评分十分公平,也不歧视双非学历。初试是不分方向考试的,但复试时会根据你选择的方向单独面试。总体来说,人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老师们都有很高的专业素养,学院的学习氛围很好。另外,在北京这样的地理位置,人大会给你带来各种就业机会,找到适合的工作还是十分容易的。但是我并不是鼓动大家去考人大,毕竟僧多肉少,考研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如果已经锁定了这个专业,麻烦大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备考的学校,因为择校直接影响到你最后能否上岸,也有非常多的例子表明在考研过程中,选择大于努力。建议多看看各个学校的题型,评估能力后选个最拿手的。

复习计划:

各科复习计划

1) 政治

一句话全程跟紧肖秀荣。但是除了肖秀荣,可以关注了徐涛和腿姐公众号。政治的话单看肖秀荣还是有点单一,肖秀荣是典型的高中老教师风格,他的答案包括解析特别老爷爷式,所以好多理科生可能有点看不下去,正常。

肖秀荣一套书好多本,不必全买,因为全买也没时间看也看不下去。《知识点精讲精练》是必买的,

配合《1000题》做。我从8月开始看,花了2个月做完1000题第一遍。

肖秀荣讲真题这个书,主做选择题。9到10月,1000题做两遍(特别是马原部分,毛概部分)。这两部分如果不多做,后期知识点太容易混淆了。另外关注徐涛公众号

的就知道徐涛平时一些时政要点会写,会分析,休息的时候刷一刷;到10月他会开始说一些大题的要点,这也是他的必背20题小黄书里的内容,不必背,看看到底什么是要点,做到心里有数。政治后期11月就是做题。

选择我做了肖四,肖八,徐涛8套模拟卷,米鹏3套,蒋中挺模拟卷,每天至少一套,错题自我总结多看。从质量上说,还是肖秀荣肖四肖八,肖秀荣比较贴合真题风格,徐涛稍微有点扣了。选择题背《风中劲草》

(这本书提示了你这个要点历年考过了多少次,哪一年考的,很重要)。大题背《肖四肖八》,背不完一定背肖四,太准了,多背几遍考试不愁。

总结:前期主抓选择,后期(11-12月)背诵。选择博采众长,背诵认准名师。

法语

在本科阶段我的第二外语是法语,所以考研也选了法语作为二外。此外,报考人大还可以选择日语、德语、西班牙语,其中日语相对简单给分也高。我们本科的法语课只开了一年,教的内容并不多,所以剩下的部分需要自学。所以从三月份我就开始自学,暑假前把《简明法语教程》前42课学完了。学完基础知识后就可以根据题型进行练习了,法语主要考察选择题、阅读题、翻译题以及作文。

选择题我做了《法语语法练习800》

《大学法语考研必备》

两本练习册以及各高校的法语真题。阅读题做了《大学法语考研必备》和《大学法语四级真题》

里面的阅读题。翻译的练习材料是《简明法语教程》

后面的练习题以及各高校真题。法语翻译考的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需要平时多积累积累词汇和句型。作文的话最后一个月开始背娜姐英专工作室出的作文资料,背多了就知道怎么写了,很多句型可以直接套用。法语作为二外虽然不如专业课重要,但也要好好准备,尽量不要在这门课上给自己拉太多分数。

专业课一:基础英语

基础英语题目难度适中,大概介于六级和专八难度之间。主要考察选择、阅读、翻译和写作,其中选择题会考到词汇辨析以及语法知识。前期建议重点背专八词汇、做《经济学人》

精读,掌握文章中好的用法,对阅读和写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后期可以用专八题做阅读和翻译练习。相比其他题型,翻译需要花费的时间要多一些,考试题目包含英译汉和汉译英,每篇大概200-300词。平时可以搜集各种类型的文本来当作练习材料,在这里推荐用各大高校的MTI考试真题中的翻译题当作练习材料。作文可以放到最后一个月去准备,一般是考察议论文,字数不少于350词,可以多整理一些短语、句型以及常考话题。人大喜欢考家国时事以及个人理想情怀等,所以平时多了解一些时事新闻可以更好地作准备。关于基础英语的重要程度要根据自身情况来看,如果你的英语基础很好,这一科可以少花点时间准备。如果你的基础比较薄弱,建议多花些时间在基础英语上。

专业课二:大综合

文学部分:看真题就知道人大有一考再考的重点作家和作品,但是这几年改成了大综合不会全部考原题,而是考重点作家没考过的作品/重点作品没考过的方面,真题也可能再考;太偏的作家作品不会考,但是要答得有深度,我估摸着各种资料的观点整合起来的答案应该差不多了,还可以加上一点自己的思考。

文学建议9月至少完成第一轮,第一轮着重广度,整理出来自己的笔记,笔记还是很重要的,一个参考书太多了,另一个要先把书给消化好了,后面才利于抓重点和背诵。我自己做了笔记,考的也都在里面能找到答案,但是有10分关于作家的意义侥幸没背,其他的都背了。

英国文学我用的主要是刁克利-英国文学经典选读critical points

和课后习题答案、往年真题、学姐笔记,加上刘炳善的圣才形成了自己的笔记。总体来说有些太耗时间,我的建议是以刁的critical points+课后习题为复习重点(出题点大概就在这里);往年真题要滚瓜烂熟;然后是学姐笔记,里面也会包括刁,可以在此基础上整合形成自己的笔记,比较节约时间;时间充足可以看刘炳善的圣才。

美国文学我主要是整合了学姐笔记、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和圣才、吴伟仁圣才形成了自己的笔记。这份笔记还是十分满意的,广度深度兼具。此外往年真题是必须的。吴伟仁和陈世丹的选读我只用了目录,陈世丹的后现代我是准备复试的时候才看的。

别人推荐的一些英美文学知识网站:Jstor资料库

Project Muse资料库

维基

Literary devices, Sparknotes, Cliffnotes.

语言学:最早我看的是胡壮麟第五版中文

和配套圣才,看完感觉很难而且没记住多少。分析完往年真题我开始把重点转向刘润清,我把刘的课本和配套圣才嚼碎了做了手写笔记,胡圣才和星火里面和刘润清相关的也都整合进去了,后面复习完全看这份资料。语言学一开始学不懂,但是多背定义和例子总会懂的。今年第二道语言学据说是往年真题,我仔细看了刘课本也写到了。然而第一题天赋假说我纯纯无语,这道题刘润清里完全没有见过,据说在星火课后习题有,戴炜栋和胡壮麟后面也有详细的。然而我当时以为只会考刘书里提过的理论,还觉得前八章才是重点所以压根没管……这题我估计得了零分因为全在胡掰。娜姐语言学不推荐,句子段落太长了,语言方向的同学感兴趣可以看看。总之,刘润清要好好学,刘没有的知识点要用星火补充,星火的习题很重要。

文化:文化主要会考查到英美国家的文化。英国文化部分以历史知识为重点,美国文化会结合当代时事,与种族、大选等社会问题相关联。推荐用朱永涛的《英国国家社会与文化》

当作教材,掌握书里的基础知识。

整体来说这门专业课的背诵量比较大,建议在备考时把大部分时间都分配给这一门专业课,大概时间是在暑假学完所有内容后整理并且形成自己的背诵笔记。进入九月份开始进行背诵,直到12月可以背完三轮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大家平时多关注英美国家社会热点,感觉人大很喜欢考多文化多种族这种问题。看往年真题出题点大致是原因、影响、优缺、异同…战争和政党政策也考了不少,然而今年的风格不大一样,感觉开放性更强了。闲暇时可以看纪录片,讲美国历史的《我们的故事》就非常不错。

翻译:没有考理论。准备方法和基英的翻译一样,积累+实践。今年第一段是北京青年报的COVID-19对青年的影响,难度一般,平时拿社会类新闻练就行。第二段是古代的共同富裕思想,还挺棘手,平时要练一练古文翻译。

关于复试:

今年的复试线是380,一共大概33个人进复试,最后录取25名,复试录取比大概1:1.3。

复试内容就分专业课面试和二外面试两部分。

专业课:抽题+专业课问答

如果对某一个语言学方向特别感兴趣,请一定要做好功课,方方面面的复试常规问题都要准备周全,等到老师提问的时候才不会慌张。此外,在回答的过程中,还可展现你和语言学一些特殊的缘分,让老师觉得你是研究语言学这方面不可多得的好苗子,一腔热血都向着语言学。

老师会很认真听考生回答,遇到感兴趣的也会继续追问,所以一定要准备一连串的相关问题,就会显得更有底气。

二外:自我介绍+抽题

老师很友好,会什么说什么就好,都是些日常问题,不要卡壳就行。

个人复习建议:

选择报考人大要做好大量背诵任务和心理准备,题目不会很难,关键考察的是你的细心和知识储备量。所以要有坚定的毅力,能坚持背诵就一定会得到好的结果。其次,做好了选择就要尽早的开始备考,否则最后发现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就要考试的时候会产生焦虑情绪。建议给自己制订好月计划和日计划,有条不紊的完成自己每天的任务,把握好学习进度。另外,备考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很多不可控因素,比如生病、上课、实习、写论文、心态不好等问题,遇到任何问题都不需要过于慌张,处理好问题以后抓紧补回来就可以了。这也显示了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如果提前给自己预留一些弹性空间就可以很好的弥补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浪费掉的时间。最后要学会按照自己的情况合理调整,如果在备考中出现问题可以停下来反思自己接下来可以如何改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形成适合自己的备考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