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损芦衣救母故事

如题所述

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大孝子,姓闵,名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七十二贤人之一。闵子骞年少时便死了母亲,父亲娶了后娘,又生了两个弟弟。后娘偏心眼,对自己亲生的孩子百般疼爱,对闵子骞却另眼相待。

可是,在丈夫面前,她却装出一副慈母的模样,表示照顾闵子骞比亲儿子还好。有一年冬天。后娘给闵子骞做棉袄,里面絮的全是不值钱的芦苇花绒,看起来挺厚,其实一点都不暖和。她给自己的两个亲儿棉袄里絮的是丝绵,看上去薄,其实非常暖和。

闵子骞从不计较这些。一千多年前的某年农历腊月廿四日,父亲坐车带他们兄弟三个外出,让闵子骞在前边掌鞭赶车。闵子骞在寒风中冻得发抖,失手把缰绳掉到地上,马车失去了控制。

父亲见到这种情形很生气,说:“你这个孩子真没出息,穿得这么厚还打哆嗦!看你弟弟,棉袄比你的薄,也没像你冻得那个样子。”越说越上火,夺过马鞭子便向闵子骞身上抽去。这一鞭子一下把棉袄抽破了,里面飞出来的尽是芦花。

再捏捏另两个儿子的棉衣,心里明白了。父亲知道自己冤枉了闵子骞,大骂妻子不贤惠,决定休了她。闵子骞含着眼泪跪在父亲面前,哀求父亲不要休了后娘。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

意思是休了后娘,自己和两个弟弟有可能落到另一个后娘手里,两个弟弟将来会像自己一样受苦。闵子骞的话感动了父母,夫妻和好如初。从此,后娘对三个孩子也一样看待了。

扩展资料:

故事的教育意义:

子骞一番挽留后母的话,非常的凄凉,非常的恳切,又非常的悲愍,完全是肺腑之言,连铁石心肠的人听后,都为之声泪俱下,他的天性是何等的孝敬、纯洁,何等的淳厚、善良。

在当时,如果子骞的父亲一怒之下把后妻赶走了,那么可以说,这个家庭从此以后就天伦不再,妻离子散,这是何等的悲惨。

可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孝子子骞,才使整个家庭为之转变,从可能沦落到悲惨境地的家庭转变为幸福温馨。这个力量只在我们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纯洁之孝,也就是每一个人心目当中都有的自性的纯孝。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流传千古,让后代的人都来赞美闵子骞的孝心孝行。如果我们也是生长在类似的家庭环境当中,我们也应该要懂得与后母好好的相处。如果能向子骞学习,相信在家庭生活当中,一定可以免去许多的误会、许多的争执、许多的不愉快。

人都有孝心、孝行,天下不会有人心肠会像铁石一样,只要我们肯用心,发自内心对父母孝顺奉养,父母再怎么不好,也都会有感动的一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