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渣男事实属于侵犯名誉吗

揭露渣男事实属于侵犯名誉吗

如果是事实的话不属于侵犯名誉。宪法依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到非法的侵犯,如果侮辱诽谤他人的,可能构成刑法上的犯罪行为,依法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民法典的相关规定也保护自然人的名誉权,其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但如果仅仅是陈述事实,不对他人构成侮辱诽谤的话,不属于侵犯名誉,” 一、揭露事实算侵犯名誉权吗依据我国法律的规定,揭露真实事件一般是不会构成侵犯名誉权的,侵犯名誉权是通过虚构、捏造事故,对他人的名誉进行侵犯的行为。
二、侵犯名誉权构成要件1、行为人主观有过错主观有过错是指行为人对于他人名誉权受侵害的事实主观上存在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以媒体新闻报道侵害他人名誉权案件为例,如果加害人的主观心态为故意,我们可以轻易认定,但如果仅仅表现为对所报道的事实调查或审查不严导致报道失实,新闻媒体作为我国的社会监督主体,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由报道权,而不应过分要求新闻媒体报道准确无误。因为基于我国国情,舆论监督在社会生活中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政 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方面。因此,我们应当鼓励并支持新闻媒体继续有效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2、行为人行为违法对于该构成要件中的“法”,最高人民法院未作明确解释,但是按照惯例,此处的“法”应作限制解释,仅包括法律和行政法规。对于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虽然可以约束行为人,但是违反这些规定,受害人并不得据此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此种情况下,唯一可以救济的途径是向有关行政主管机关申诉控告,要求主管机关对行为人做出处理。
3、存在损害后果由于名誉权本身具有特殊性,因而名誉权的损害后果与一般侵权后果的表现有所不同,前者较为隐蔽,且举证比较困难。如公民因加害人行为导致社会和他人对其品德评价降低;法人因加害人行为导致商誉下降、磋商中的合同被终止等。
4、损害后果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联系因果联系一般表现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 【名誉权】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第一千零二十五条 【名誉权的限制】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捏造、歪曲事实;(二)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三)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在我国,公民是享有名誉权的,如果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话,那么侵权人是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侵犯名誉权的方式也是比较多,比如说散布谣言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但是如果散播的是真实的事实,不算是侵犯名誉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