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桑干一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渡桑干》是唐德宗贞元时期诗人刘皂作品。

渡桑干/旅次朔方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七阳”部的七绝。平仄正确,格律严谨。


《渡桑干》是指渡过桑干河——这个桑干河,我们听得多的应该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我在并州客居十年了,日夜都在思念着自己的故乡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现在我要回家了,再次渡过桑干河,回头望向并州,却产生了一种这里才是故乡的感觉。

刘皂想法,是来源于在并州十年间的奋斗、失败、成功(可能有)的经历。

大部分人搞不清楚这种情感从何而起,所以才会有“莫名的伤感”和刘皂的“无端”之语言。

你不过是怀念自己在这块土地上拼搏的青春岁月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6
诗的前半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的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无名氏《杂诗》云:“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虽地理上有西北与东南之异,但情绪相同,可以互证。后半写久客回乡的中途所感。诗人由山西北部(并州、朔方)返回咸阳,取道桑干流域。这“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十年以前,初渡桑干,远赴并州,为的是什么,诗中没有说。而十年以后,更渡桑干,回到家乡,又是为什么,诗中说了,说是没来由,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这其实不过是极其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只好千里迢迢,跑到并州作客,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终于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罢了。但是,出乎诗人意外的是,过去只感到十年的怀乡之情,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万万没有想到,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在这久客之中,又不知不觉地对并州也同样有了感情。事实上,它已经成为诗人心中第二故乡,所以当再渡桑干,而回头望着东边愈去愈远的并州的时候,另外一种思乡情绪,即怀念并州的情绪,竟然出人意外地、强烈地涌上心头,从而形成了另外一个沉重的负担。前一矛盾本来似乎是惟一的,而“无端更渡”以后,后一矛盾就突了出来。这时,作者才感到,“忆咸阳”不仅不是唯一的矛盾,而且“忆咸阳”和“望并州”在作者心里,究竟哪一边更有分量,也难于断言了。以空间上的并州与咸阳,和时间上的过去与将来交织在一处,而又以现在桑干河畔中途所感穿插其中,互相映衬,宛转关情。这就生动地表现出每一个有久客还乡的生活经验的人都有过的那种非常微妙同时又非常真实的心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3-28
《渡桑干》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唐朝诗人刘皂题下的一首思乡诗篇。全词风格沉郁,语言直白平实,朴实无华,通俗易懂,通过朴实简单的语言,诗人直白地抒发出了自己心中浓浓的思乡之情,深沉而又强烈,而除了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心绪外,这首诗当中也体现了如今诗人心中的怅惘与茫然,尤其是最后两句当中,更是从简简单单的思乡之情上转移到了感伤自身上面。全诗语言朴实,但情真意切,情感丰富淳朴,全部是诗人历经沧桑后的真实感受,极具感染力。

十年之前,诗人为了博取功名求得锦绣前程,遂离乡背井来到并州,可十年之后,客居并州十年,诗人依旧一事无成,只能满面风霜风尘仆仆地返回故乡。这样的境遇让诗人的心中生出了怅然的心绪,站在桑干河边,一面是故乡咸阳,另一面是客居了十年的第二故乡并州,他茫然四顾,一时间百味杂然。既有对故乡咸阳的深深怀念,也有对并州的依依不舍和眷念,而更浓重的、更令人悲伤的还是他如今的境遇,举目四望,仍不知前路在何方,十年间,满面寒霜,风尘仆仆,仍一事无成,颇有几分“我亦飘零久”的感觉。
第3个回答  2021-03-27

旅次朔方 / 渡桑干

刘皂 〔唐代〕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译文
离开家乡后客宿在并州这个地方已经有十年,我回归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着故乡咸阳。
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千里迢迢渡过桑乾河,现在并州已经成了我的第二家乡。

  诗的前半写久客并州的思乡之情。十年是一个很久的时间,十年积累起的乡愁,对于旅人来说,显然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每天每夜,无时无刻不想回去。无名氏《杂诗》云:“浙江轻浪去悠悠,望海楼吹望海愁。莫怪乡心随魄断,十年为客在他州。”虽地理上有西北与东南之异,但情绪相同,可以互证。后半写久客回乡的中途所感。诗人由山西北部(并州、朔方)返回咸阳,取道桑乾流域。无端,即没来由。更渡,即再渡。这“无端更渡”四字,乃是关键,要细细体会。十年以前,初渡桑乾,远赴并州,是为的什么呢?诗中没有说。而十年以后,更渡桑乾,回到家乡,又是为的什么呢?诗中说了,说是没来由,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果真如此吗?不过是极其含蓄地流露出当初为了博取功名,图谋出路,只好千里迢迢,跑到并州作客,而十年过去,一事无成,终于仍然不得不返回咸阳家乡这种极其抑郁难堪之情罢了。但是,出乎诗人意外的是,过去只感到十年的怀乡之情,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而万万没有想到,由于在并州住了十年,在这久客之中,又不知不觉地对并州也同样有了感情。事实上,它已经成为诗人心中第二故乡,所以当再渡桑乾,而回头望着东边愈去愈远的并州的时候,另外一种思乡情绪,即怀念并州的情绪,竟然出人意外地、强烈地涌上心头,从而形成了另外一个沉重的负担。前一矛盾本来似乎是惟一的,而“无端更渡”以后,后一矛盾就突了出来。这时,作者和读者才同样感到,“忆咸阳”不仅不是唯一的矛盾,而且“忆咸阳”和“望并州”在作者心里,究竟哪一边更有分量,也难于断言了。以空间上的并州与咸阳,和时间上的过去与将来交织在一处,而又以现在桑乾河畔中途所感穿插其中,互相映衬,宛转关情,表达了诗人心中对故乡的怀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