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的平仄规则是什么样的?如何通俗易懂的解释?

如题所述

楹联、对联,顾名思义要相对而联,意思相对,声音相对、词语相对、、、。相对能产生语言美感、能增加语言趣味、能培养语言技能。平仄相对,就是读音相对;是对联的一个主要构成,是检验对联是否成立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平仄不相对便可以判断对联不成立。所以对联必须平仄相对才完美。

首先,对联的正格是马蹄格,即平仄两两相间,以七言联举例,因上联尾字必须仄声,则格式如下:

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上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三字平声)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下联:两朝开济老臣心。(两字仄声,开字平)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上联:三山半落青天外,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下联:二水中分白鹭洲。

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二四六分明,一三可以不论,五要看清。

一三不论,就是这两个位置相对灵活,但马蹄格有个大忌叫“孤平(下联除尾字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出现两仄夹一平)”,比如“两朝开济老臣心”这句,两字按律当平用仄,那么第三字当仄必须用平声“开”字,不然就是两仄夹一平了。为什么五要看清?因为马蹄格还有个大忌叫“三平尾(句尾三字连续平声)”。举个例子,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句式中,六必须平,七是下联尾字必须平,此时第五字如平声,则犯了“三平尾”的大忌,故必须用仄,不能不论。

对于爱好者来说,这就是对联马蹄格平仄规则的全部了,有那么难吗?

其次,对联不只有马蹄格一种格式,还有鱼竿,全平全仄等等其他的格式,比如非常著名的对联: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连字数都不一样,更遑论平仄了。这种对联往往追求“言外之意”,深韵义理,也自然是佳作。

综上所述,两种答案都没有错,只需加上对应的前提。对于符合马蹄格的律句对联来说,音节处(二四)必须平仄相对。而对于非律句的对联来说,平仄的对应,往往不那么重要。

说个题外的故事,关于对联的拗救。我们知道在五言格律诗中,平平平仄仄句式可以变格为平平仄平仄,被称为四拗三救,到七言就是仄仄平平仄平仄,六拗五救。我读《水浒传》鲁智深,得“侠”“佛”二字,想作一副对联,问题是两个字按古韵都是仄声,按新韵都是平声,一时难为不已,最终选择通过拗救来凑成此联:

酒肉穿肠,半世糊涂盗佛号。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光风霁月,一生磊落解侠名。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四六在这副对联里已经不分明了,按理说,这就是失对,但是作为律句来说,拗救了自然就合律了。当然将拗救用于对联的先例还是太少,我是自认找不到好于“佛”“侠”的句眼了,只能如此。

对联在格律上的要求有句口诀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对应七字联而言的,意思是,联中的第一,第三,第五字平仄不拘,而两联中二、四、六字却必须平仄相背。这样才可形成音律上的节奏感!上联的尾字须仄,下联的尾字应平!在诵读时,才富有音律上抑扬顿挫的美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