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美的五言律诗

如题所述

01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这首诗也是这样。

全诗旨在写静,却以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处理,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02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诗人曾满怀希望奔入长安,而今却只能怀着一腔被弃置的忧愤南寻吴越。

此刻,他孑然一身,面对着这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景色,那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幻灭,人生的坎坷……千愁万绪,不禁纷来沓至,涌上心头。

03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

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

04 《秋日湖上》

唐·薛莹

落日五湖游,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谁与问东流。

千百年不断发生的事都有随着太湖上的水面浮浮沉沉,俱随着湖水向东流去。

名利争夺、打打杀杀都随着历史的车轮销为匿迹。唯一不变的,只是那一道江水。

05 《辛夷坞》

唐·王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此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一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

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9
李商隐是李杜之后,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的诗,常以唯美的意境,精致的语言折服世人。今天我推荐五首李商隐写的五言律诗,这五首五律,都是流传千古的经典名篇。

一、《落花》

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这首落花写于会昌五年(845),李商隐因为母亲去世,服丧家中。

首联写客人离去,小园里花落乱飞。“小园花乱飞”即是切题写景,同时又暗含了诗人内心纷乱的心绪。

颔联可作两解,一是落花飘落在曲曲折折的道路上,远远地追送着落日的斜晖;二是诗人望着客人离去的道路,目送着远处的斜晖。实际上李商隐这一联诗中,两种意思都是,他已经将自己与落花融为一体。

颈联写落花狼藉,让人心痛,不忍拂扫,自己望眼欲穿,依然企盼着客人归来。

最后写自己美好的愿望,随着春光一同消逝,换取的,只有泪下沾衣。

这首诗最妙的就是将花与人融合在一起写,写花即是写人写人即是写花,达到了《文心雕龙》中所说的“婉转附物,怊怅切情”的高超境界。

二、《晚晴》

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晚晴》是李商隐少有的充满温暖之感的经典诗篇。全诗通过写傍晚天晴给人带来的愉悦感受,表达他因为郑亚的信任而在冷漠的官场中感受到了一丝人情的温暖。

首联写诗人深居桂林城中,俯看城门外的曲城,虽然春天已经过去,但初夏让人感觉尤为清朗。

颔联写久雨放晴后,幽草含着露水,在阳光中闪烁着光芒,让人感受到了上天对幽草的怜爱,这种温暖之感,也让人对晚晴分外珍重。

颈联写诗人为了更好地享受晚晴,登上更高的楼阁,感受从小窗里射进来的阳光,它明朗而温暖。

最后写越鸟的巢被晚晴的阳光烘干,归飞的越鸟更加轻盈自在。

这首诗读起来有一种温暖柔和的感觉,将傍晚雨晴给人带来的美好感觉写得细致入微。

三、《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是李商隐最有名的咏物诗,清人朱彝尊誉其是“咏物最上乘”之作,诗中第四句还被钱良择誉为神句。

首联写蝉居高处,饮露难饱,因而发出悲鸣,但却无人帮助,只是徒劳。

颔联写蝉一直悲鸣,至五更时,悲鸣因无力而越来越稀疏,几欲断绝,然而碧绿的树木,依然无动于衷。

颈联转写诗人自己,自己官小位卑,像水中的小树梗四处漂泊,家乡故园,已经长满芳草,却不能归去。

尾联说劳烦蝉以声相警,自己跟蝉一样,举家清贫。

简要赏析一下神句“一树碧无情”,“碧”是冷色,本身就有一种冷漠之感,再接“无情”二字,不禁表达了树的冷漠,还包含了蝉与诗人内心的控诉,使蝉与诗人内心的悲愤之情显得强烈无比。“碧无情”这三个字将视觉形象与心理感受融为一体,传达出了极为清冷的艺术感受。

四、《北青萝》

北青萝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这首《北青萝》是写诗人寻访僧人之事,是李商隐最有禅意的一首诗,尾联是千古名句。

首联写夕阳相下,诗人到北青萝山寻访孤居的僧人。

颔联写僧人不知去了哪里,只见落叶萧萧,寒去遮着山路,一重又一重。

颈联诗人设想,黄昏时分僧人一个人敲着钟磬,悠闲地靠在一枝枯藤上。

尾联诗人在这样的意境中,领悟到大千世界,不过一粒微尘,那么我们又何必执着于爱恨之情呢?

有趣的是,李商隐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写的是人要超脱爱恨之情,然而李商隐一生都困在爱恨之情中,可见,看得透不等于放得下。

五、《风雨》

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

这又是一首李商隐写得极为凄凉的诗。首联用初唐名将震的典故,说自己变有郭震一样的才华,能写出《宝剑篇》一样的好诗,但是却不能像郭震一样终得赏识,而是漂泊终生。

颔联通过对比,写出诗人李商隐漂泊异乡风雨凄凉的人生感受。黄叶本已衰枯,风雨仍在摧毁,豪门贵族的高楼里,阔人们正在轻歌曼舞,演奏着急管繁弦。

颈联写自己因为处境尴尬,有的朋友受到了世人的鄙薄,有的朋友则渐渐疏远了。这一联写尽了人生低谷之时世情之炎凉。

最后,诗人只能借酒浇愁,愁到深处,就不管酒钱贵贱,只望能一醉酒中。

李商隐在这首诗中,将现实中的风雨与人生中的风雨融在一起,将他饱受风雨摧残的人生写得刻骨悲凉,令人读之欲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