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句唐诗是谁写的,下一句是什么?

如题所述

这首诗出自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竹枝词二首》

原文是: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所以,“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道是无晴却有晴”。不过既然是“二首”就说明是两首诗,上面这只是其中的一首,第二首为:

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两首诗的意境

整体来说,这两首诗表达的情感都非常深入,全诗体现了诗人作诗时的心理意境和个性。

比如第一首诗中,先描写了一个青山绿水的江边,少女听见悠远的歌声从江水上传来,日出雨水相伴,不知道到底是晴天还是雨天。其中的“有晴”又暗含了谐音“有情”,十分的欢快有趣。同时,少女的心情非常复杂,既害怕天气的变幻又害怕情郎的心思,不但扣人心弦,而且深触情感,十分精妙。

第二首诗又有所不同,这首诗直截了当地说明自己这个异乡人的身份,一面感触巴蜀地区的气候变幻,也感触巴蜀当地人的风俗与自己不同。自己这个外来人十分想念故乡,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去。这种浓郁的思乡之情跃然与诗歌之间,让人听起来都不得不有些动容。

 

诗的来历

其实,刘禹锡创作的诗歌一共有11首,分为《竹枝词九首》、《竹枝词二首》,是在822年至824年在夔(kuí)州任职刺史时,根据当地风俗和自己的情感抒发。

这个《竹枝词二首》就是咱们上面提到的两首经典七言绝句。《竹枝词》这个名称其实是来自巴蜀地区的传统民歌,虽然形式上也是七绝,但内容和写法上与中原的七言绝句是不同的。刘禹锡用此起名,也是入乡随俗了。

 

作者的经历

刘禹锡生于772年,父亲是江南小官。他从小接触诗书礼乐,读书刻苦,再加上天赋不错,很快就及第登科。后来,刘禹锡凭借才华,仕途顺利,还因为好友受到唐顺宗赏识,一度任职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唐朝财政工作,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但唐顺宗和刘禹锡、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属于改革派,他们改革政策触及了大量藩王地方利益,遭到保守派的极力攻击。805年,唐顺宗不得已让位唐宪宗李纯,改革派受到极大打压和伤害,当时唐顺宗身边的8位改革派都被贬为司马、刺史,史称“八司马事件”。

 

按照唐朝级别,虽然从京城被贬到地方,但是当了司马刺史其实也算封疆大吏了,应该不错才对。其实,刘禹锡等人被贬的地方都是十分偏远的山区边地,不但环境不好,而且发展也不好,看似是个刺史,其实是重重的“贬官”了。

10年后,刘禹锡奉诏回长安,看见物是人非,又写了一首《元和十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此诗一出,立刻引起当朝权贵震怒,再次重重把他贬官到播州。原来,刘禹锡借着诗歌,再次讽刺了那些保守官吏,暗含自己的不满。后来,刘禹锡又任连州刺史、夔州刺史(此时作诗《竹枝词》)、和州刺史。直至826年,55岁的刘禹锡才奉诏返回任东都尚书。后又外放任多地刺史,直至64岁以后,才回长安任闲职,于71岁终于洛阳。

 

诗歌背后的深刻情感

《竹枝词九首》、《竹枝词二首》正是刘禹锡被贬官10余年后,再次被贬官时所作。作为一个满腹经纶,满腔报复的士子,连续多年的被贬使他极为郁闷难过,只有通过不断的创作诗歌来抒发情感。

所以从刘禹锡的《竹枝词》中,我们不难发现:总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有一种命运难改的不甘,还有一种时局难测的惆怅,隐含其中,不用明说,却暗暗有所体会。

这其实才是作者刘禹锡真正的人生感悟,这才是诗与情的完美结合,除了闻者痛惜以外,也许这才是他可以成为诗坛大家的真正精髓所在吧。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22

在唐代诗歌史上,刘禹锡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这位曾经写出《陋室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诗人,诗歌当中总洋溢着澎湃的豪情,被后世誉为“诗豪”。

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除了这些诗篇之外,刘禹锡的爱情诗也别有滋味。这些爱情诗,有着典型的民歌风格,却也写出了最让人怦然心动的爱情,是唐诗中爱情诗的名篇。

且看: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

这首诗的题目是《竹枝词》,是刘禹锡描写爱情的经典诗歌,其主题内容表达的是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意思是,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意思是,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诗的一开始,就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采用的是一般诗歌经常用到的起兴手法,先写看到的景物,此后再引入情感表达。先写的是春江杨柳,显然是春天当中,春风拂过杨柳岸,最能勾起人们的情思,此为背景。

刘禹锡最知名的爱情诗

所以接下来就很自然了:“闻郎江上踏歌声”,景色迷人还不够,歌声勾人才是最动人的。这一句写的是怀春少女听到情郎的歌声,内心起伏难平。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设置了两个巧妙的隐喻,也用的是语意双关。“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和“”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所以这个少女听了之后,刚开始感到难以捉摸,不知对方是否是对我动了真感情?心情起伏难平,忐忑不安。

爱情诗

然而,最后一句“道是无晴却有晴”,确认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所以她内心又不禁喜悦起来。所以这首诗的最精妙之处,就在于其采用的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了江上阵雨天气,又把这个少女的迷惑、眷恋和希望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地描绘出来。

竹枝词

中国古诗,向来以含蓄为美,为了表达含蓄,采用谐音的方式也是常用的。显然,这首诗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这首诗以多变的春日天气来造成双关,以“晴”寓“情”,具有含蓄的美,对于表现女子那种含羞不露的内在感情,十分贴切自然。

刘禹锡·爱情诗

而这首诗的题目竹枝词,本身是一种民歌形式,主要存在于古代巴蜀地区。不过到了刘禹锡这里,把它变成了文人的诗体,对后代的影响很大。

第2个回答  2021-04-01

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句唐诗是刘禹锡写的,这句诗的下一句是道是无晴却有晴。提到刘禹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作为唐朝著名诗人写过不少经典的诗词,这首竹枝词二首·其一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刘禹锡是何人?

由于唐朝距离现在比较久远,导致不少历史名人的记载都不是特别详细。虽说刘禹锡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先祖是中山靖王刘胜,但却有不少野史记载他是匈奴后裔,所以对于他的出生跟小时候的生活状况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只知道他早年在洛阳、长安等地游学的时候,闯出不小的名望,在当时的士林中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贞元九年的时候,刘禹锡在科举中进士及第,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并顺利当上了一个从九品的官员。经过几年的官场历练之后成为了淮南记,之后进入节度使杜佑的幕府成为掌书记,并深得其器重。等到杜佑成为当朝宰相之后,作为其幕僚的刘禹锡自然也跟着步步高升,很快就担任了监察御史。

等到唐顺宗继位之后,曾是唐顺宗侍读的王叔文自然备受宠幸。而刘禹锡因跟王叔文相识并被器重,才在王叔文实行改革的时候被任命为屯田员外郎,参与到朝廷的财政管理当中。后来因其能力出众,很快就成为改革派当中的核心人物之一。后来因为改革触犯了绝大多数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这些势力的联合下,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就连唐顺宗都被迫将皇位传给当时的太子李纯,刘禹锡侥幸逃到一死,直接被发配到远州这个偏远的地方。后来虽然去了不少地方当官,但一直处于屡遭贬谪的地步,即便是在众多好友的帮助下依然改变不了这样的命运,最后死在了洛阳。

刘禹锡写的《竹枝词》是什么?

《竹枝词》其实是古代四川东部地区的一种民歌,刘禹锡当初担任夔(kuí)州刺史的时候,就开始慢慢喜欢上这种民歌,并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写出了不少关于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情感的诗,形成新的《竹枝词》。刘禹锡传世的竹枝词一共有十一首,那句包含“东边日出西边雨”的诗只是其中的一首而已。

刘禹锡有哪些代表作

刘禹锡早年并没有留下太多的诗词,直到后来被贬之后才开始寄情于山水之间。除了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之外,还留下关于论述天的物质性的哲学著作《天论》以及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著作《刘梦得文集》跟《刘宾客集》

第3个回答  2021-03-29
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下一句是“道是无晴却有晴”。
第4个回答  2021-03-28
是刘禹锡写的《竹枝词二首》其一,下一句是道是无情却有情。这两句既写了阵雨,又写了女子对于对象眷恋、不舍得心理状况。很符合古代含蓄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