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为何把朱高煦放在缸里活活烹死呢?

如题所述

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太宗(成祖)朱棣病逝于北征途中的榆木川。事出非常,大军出征在外,稍有不慎,始皇帝沙丘之变将重演。

随军文臣杨荣、金幼孜于混乱中挺身而出,安排御营内外,秘不发丧。成祖大帐日常饮食照常进献,平常如初,皇帝驾崩之事,外人无从知晓。

另一方面,杨荣亲自率人疾驰返回京师,密报皇太子朱高炽,以成祖遗诏形式,诏令朱高炽继位。

成祖次子汉王朱高煦,于“靖难之役”中为成祖出力甚多,立下汗马功劳。成祖靖难成功后,本来属意其为皇储。但是长子朱高炽于靖难中也立下守城(北平)功劳,并掌管后勤粮秣,支持燕军获胜,同样有大功。

经过各方面权衡,成祖最终于永乐二年(1404年),立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封朱高煦汉王,封地云南,以图兄弟安宁。

但是朱高煦自恃有功,忿忿不平,拒不就藩,还发怨言:“我何罪,贬斥万里之外!”,成祖无法,只得将朱高煦留在京师。而成祖第三子朱高燧,也因年幼乖巧,钟爱于成祖,封赵王,长居京师。

此后二十年,皇太子一直处于战战兢兢、朝不保夕地步,上不见爱于皇父,下不相容于诸弟,数次几乎失去皇储之位。幸好长子朱瞻基自幼深得成祖喜爱,并于永乐十一年(1415年)被立为皇太孙,明确了皇统世序,间接稳固了皇太子朱高炽的地位。另外诸文臣以儒家嫡庶礼法为依仗,坚决支持朱高炽,所以永乐一朝,朱高炽得以勉力保持皇太子之位。

成祖最后也承认了长子储位正统性,先后将汉王、赵王遣往安乐(山东)、彰德(河南)就藩,平息夺嫡之争。

成祖病逝于榆木川,消息封锁严密,以汉王、赵王在京中耳目之多,也没有能够及时作出反应。等到确认消息,皇太子已经在京师继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