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就失业,大学教育的意义何在?

如题所述

大学四年,奋斗的意义在哪里?


文|沧海可耕田(公众号:沧海可耕田)



-努力,究竟能换来什么?-未来。


1

一名公众号上的读者联系我,希望我能和他聊一聊大学该如何度过。他自我介绍是一名大一的学生, 已经过了上半学期,虽然课不少,但是毕竟脱离了高中的“苦海”,压力瞬间降为零,导致自制力也骤然下降,如今天天睡懒觉,闲暇时间也无所事事,以至于期末几门课都刚刚及格,险些重修。他自觉不能再这样堕落下去,看到我之前写的文章,便向我请教大学该如何度过。

依我看来,这名读者很可能有“厌学”的征兆,我想,这恰恰也是很多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很多学生在从高中过渡到大学时,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往往在高中时学习太过紧张,就好似弓弦绷得太紧,以至于在上大学之后,突然的松懈让人无所适从,迷失了自我,那根紧绷的弦就此断裂。避免或者弥补的方法,只能是让自己保持住那股冲劲。

故而,我回复他的,只围绕一个主题,那就是一定要努力奋斗,不能懈怠。古语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其实学习也是如此。

可这名读者却向我抛来一个犀利的反问:“努力奋斗,究竟能换来什么?它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并非是一个三言两语就可以阐明的问题,因此我决定结合自己大学四年的亲身经历,去告诉他,努力奋斗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2

恍惚间,硕士生涯已然流逝了半年,我在人大读书的时光,也悄然转到了第五个年头。在这将近五年的光阴里,物转星移,亲历了多多少少的变迁,自己也随着岁月的雕琢,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蜕变。遑论能有多少拿得出手的成绩,但还是在四年之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可以用来分享,用来帮助后来者。

走在前面的人并不一定比你更强大,或许只是起步早而已,但是他们的经验与教训却仍旧值得学习。


或许,这就是努力奋斗的意义


·努力奋斗,能令你少走很多弯路

每每提起“努力奋斗一定会带来收获”,总会响起质疑与不屑之声,那些声音会反驳,努力未必就会有收获。其实,之前那句话已经蕴含了预设和前提,那就是你的努力奋斗一定要是正当的,实际可行的,歪门邪道或异想天开的努力自然是一无所获。而即便是那些南辕北辙的努力奋斗,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你带来其他方面的收获。

因为专业保研率一直很高的缘故,所以从大一入学开始,很多同学都十分松懈,课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作业应付了事,英语也是吊儿郎当,把学的都还给了中学老师,根本不把成绩当回事。

有的同学不仅自甘堕落,还鼓动我说,没必要如此努力,因为到头来都是一样的结果。我对此呵呵一笑,依旧按照自己的安排,四年八个学期,大部分时间都泡在图书馆,阅读,写作,提早准备课程论文。

就这样到了大三下学期,学院突然改了要求,鉴于上一届同学保研考试成绩不理想,因此决定要降低保研率,提高保研成绩。

那些曾经偷过很多懒,成绩一塌糊涂的同学开始慌了,改头换面,认真对待课程,却为时已晚,最终很多都没有保研成功,只能准备考研。然而大三下再准备考研,也有些太迟了,其中大多数人不出意外的落榜,只能找工作去了。原本努力奋斗一下就可以读研的,结果因为懒惰和侥幸心理,最终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即便考上,也比本来保研的两年学制要多读一年,无形中走了弯路。

这世上没有什么可以寻觅的捷径,努力奋斗,少走弯路,就是最佳的捷径。

·努力奋斗,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大学里有很多机会,我们能不能把握住,全在于机会来临之时有没有做好准备。毕竟,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老师总会跟我们强调,要认真对待课程论文,这不只是为了拿一个好成绩,更是为了增强自己的学术能力。本科的时候没有察觉到这句话的意义,到了研究生,才真真意识到其中的真谛。

硕士阶段虽然没有发表论文的强制要求,但是发表论文,无论对于考博还是找工作,都是有利无害的。加之学院有个论文奖,只颁给那些发表论文的同学,因而,很多同学都在考虑如何写一篇好的学术文章发出去。

而我由于大学阶段的诸多课程论文都是认认真真研究后的成果,因此只需要稍改格式,就可以投稿,所以在刚升入研究生时,很多文章就逐渐投出去了,甚至有一篇已经发表了。

如此,明年的论文奖,按规定,我已然预定了一席之地。投稿至于发表,我用了半年时间,鉴于很多期刊审稿速度不忍恭维,在研一下半学期再着手准备投稿,已经有些迟了。

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如果不坚持努力奋斗的话,等到机会摆在你面前,你却无力把握,只能空余叹,追悔莫及。有时候,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

·努力奋斗,让精神物质双重满足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观念,提升人的素质修养。我们现在的气质里,蕴含着曾经读过的书。

大学四年,我所读过书的种类,算不上多,因为古代史专业的缘故,需要阅读大量精神的史料文献和学术著作,而一套《晋书》就有10本之多,也就导致书的数量远大于种类。

不过,读书在于精而不在于多,魏晋六朝带韵的骈俪文读多了之后,感觉似乎自己在遣词造句方面也有所提升,那些传记中的人物,也陡然鲜活起来,细细读过,仿佛与他们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隔着书本,感受刀光剑影,黄尘古道,可谓幸甚至哉。

在努力钻研学术,大量阅读的过程中,不仅精神得到了满足,物质层面也悄然改善。

学院鼓励学术研究,设立了学术活动季,让学生提交论文、诗词、文章,进行评比,并给予不小的奖励。而我亦参加过几次学术活动季,其中通过获奖的论文和诗词得到的奖励,就有好几千之多。加之平时写书评文章之类,也赚的几本书、些许外快,解决温饱足矣,更重要的是得到了认可,学习的动力更加强劲。

量变引起质变,在我们努力奋斗的过程中,自身与生活都会潜移默化的改善,或许人生的转机,就在下一个路口。

·努力奋斗,让未来充满更多可能

我们有时会抱怨专业的限制,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对别人充满羡慕,却往往忘了,专业只会决定那一纸的学位证书,却决定不了我们的人生。

因为阅读量大,所以我在大学期间的假期曾找过一份实习,为出版社编书,从选题到成文,再到最后的修改,完稿,一切都是我们几个实习生做,甚至在一段时间之后,我还带领着其他几名“同行”展开工作。当时是为一名大家做传记,牵扯到儒学、佛学以及道家学说,不仅需要文笔做保障,对于跨学科的了解也必不可少。幸得自己平时多有涉猎,对于其中的方面进行修改完善,最终成功出版了此书。后来出版社的人还邀请我去编辑另一部书,囿于准备保研考试,所以我婉言拒绝了。

如今,课余运营着自己的公众号,并尝试着各种文体写作,逼迫自己不断接触新事物,开阔阅读面,在网上浏览相关实习时,看到那些要求有新媒体运营经验和编辑经历的实习,不再会发出一声叹息,而是抱着希望投出简历。

努力奋斗,把闭塞的人生撕开一个口子,让未来不再单一。精通多种技能,或者将一种本领施展到极致,唯有此二种,方可在未来的岁月里游刃有余,而若想达到此种境地,除了努力奋斗,别无他法。


凯尔特人队训:辛苦努力和悔恨遗憾,哪个更加痛苦?


3

非常欣赏一句话: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不会被别人践踏;你多学一样本事,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我想,或许这就是对在大学努力奋斗的意义的最好总结了吧。

等到你踏入社会,更加从容不迫地面对一切时,便会发自内心感谢那一段掺杂着汗水的大学时光,感谢那个一直努力奋斗着的自己。



我是沧海可耕田

一直坚持走心

一直坚持与众不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1-24

作为一个即将失业的大学生,我日日夜夜的思考大学的意义,虽然愚钝但至少搞明白一个问题:你失业不失业和大学毕业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要以失业论大学教育无意义,这个锅教育部不背。


大学教育是帮你提高自己。宗教哲学系加深你的思想深度,汉语言专业提高你的文化积累,机械制造给你一技之长,毛概思想巩固你政治信仰。在大学里有太多的空闲时间,这是在外边参加工作不能比的,你可以有集中地空闲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在离开大学是时候至少搞明白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大学教育会给你颁发一个毕业证和学位证。虽说学历不代表能力,但在这个条条框框横七竖八时代,你没有达到招聘公司的学历要求,你连面试的资格都没有,说这话就是往自己伤口上撒盐啊。


大学教育对我的意义并不在专业能力上,恐怕我也不会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但对我来说意义非凡。我看了很多类别的书,比如广告学,营销,心理,历史。最近还总结了一下,我最喜欢的电视剧《请回答1988》《潜伏》,最喜欢的纪录片《人类星球》《舌尖上的中国》《美丽中国》,最喜欢的电影《纵横四海》《让子弹飞》,(这是在积累到一定量的总结)。我还关注NBA和西甲英超,喜欢欧文和内马尔。趁着大学寒假,暑假我去过很多地方。这些东西和经历丰富了我的生活,让我还有故事还有酒。


大学是美好的人生体验经历,不要强加给它太多的责任和意义。

第2个回答  2016-12-21

                         

曾经做过多次校招的工作。然而,在喧嚣的校招之后,留给我深刻印象的,不是高校多么漂亮,不是旅途多么艰辛,更不是学生多么有热情,而是一连串数字背后的沉思。

2015年高校毕业生749万,比2014年多了22万。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变得更加严峻起来。据《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4月底,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为31.5%。临近毕业的时候,大学生签约率不足一半。当然,这或许跟学生主动不就业有关,但更多的是被动不就业。

生活中,有“剩男”“剩女”的说法。在职场中,也有了“毕剩客”的说法。毕剩客就是指一毕业就失业的应届毕业生,或者毕业很久都没有工作的人。

 “不是学霸,但也不是学渣,为什么我连简历筛选都过不了?”

“过了第一关为什么群面过后就被挤掉了?”

“马上就要毕业了,自己还没有一个offer,心里越来越慌,特别是看到身边的人一个个都有了去向。”

“为什么总是企业选择我而我却不能选择企业?”

“为什么我喜欢的企业不选择我?”

这些疑问,无数应届毕业生可能都问过。这个现实问题与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有一定的关系。现在的大学教育大部分都与社会脱节。据调查,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将来在工作中80%都用不到,填鸭式的教育只是让很多学生成了书呆子。这导致很多企业都不愿意用大学生。

但还有一个事实是:一般招聘应届大学生的企业都是有一定规模的。这种企业对中国教育模式认识得也比较深,他们招聘大学生并不是希望把他们招聘过来马上就用。大部分企业招聘了应届生后,会有系统的应届生培养计划与方案,会花三个月到半年的时间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培养,从而让他们能够从学生的角色顺利转向职场角色。

基于此,应届毕业生剩下来虽然与中国教育体制有一定的关系,但其实跟个人的关系更大,因为大家都处在同样的体制下,为什么别人拿了那么多offer而你一个都没有呢?这是每个应届毕业生都应该深深思考的问题。

在哲学上有一句经典的话是“你,是一切的根源!”一个不会做事的人,老换工作是不会提升自己的能力的;一个不懂经营爱情的人,老换男女朋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很多时候,我们不要希望去改变别人,改变环境,因为能够改变环境的,都是伟人!无论是人际还是其他,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改变自己。

其实,在现实招聘过程中,我也面临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国内一家研究机构针对国内一百家企业做过调查,调查该企业在校招中的招聘数量及录用比,结果发现,其实80%的企业,都没有完成之前制定的招聘目标。经过深入访谈,这些企业均表示,候选的学生很多,但是面试下来后,适合的很少,只好宁缺毋滥,不能为了完成目标而降低标准招人。所以,对中国的大学生来说,其实机会还是很多的,关键是你是否符合企业的用人要求。

如果你失业了,你是否好好想过你失业的原因?包括很多工作很多年的人,依然每天拿着简历到处面试,奔波于人才市场,为自己的去留而迷茫地执着。如果你是这种状态,请停止忙碌的脚步,给自己一点思考的时间吧。毕竟,打铁还需自身硬。无论是做人还是职业发展,都应该多从自身找原因,改变自己,把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里。你变了,一切就变了。记住,你,才是一切的根源!

(刘仕祥原创作品,转载请点击头像关注公众号索取转载权,谢谢)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3-22


这个问题我想是有问题的,它错误的理解了大学的意义,读大学的意义不是为了就业,我知道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想的,但大学的意义并不在此,我这样说可能很多人不理解,那我换一种说法,比如你现在大学毕业了在找工作和读研究生之间相互纠结,那这个时候就会有不少人告诉你,如果是为了工作读研究生那就不如早日步入社会,研究生并一定会成为找到好工作的助力或者跳板,同理大学也是,不一定会。
我以前总是在思考一个问题,和这个问题有些雷同却不尽相似,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高中?学的都是些跟平时生活毫无关系的东西,一点的实际意义都没有。后来,我慢慢的开始试着去理解,高中有时候或许更多的是让我们能考上一个好的大学,那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之下,我们还有什么其他的收获呢?其实细细想来,收获还真的是不少,我想如果不是高中三年,我不会大概了解中国历史乃至于世界历史,我不会知道那些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不会知道数学的逻辑严谨性,不会理解政治文化的意义,不会知晓中外地理。如果不是高中的三年,我们自己去看书肯定是不会去看这一类书籍的,这三年也算是对文化学识的一个基本了解和入门。
由此说到大学,大学之道,在于明德。很多人说毕业等于失业,谁告诉你读了大学就等于会有让你满意的工作了?这并不是两个相等的东西,只是在家长和这个社会畸形的鼓动之下所衍生而来的。很明确的告诉你大学的存在不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大学的存在更多的是一个过渡,如果取缔大学,那每个人高考结束之后就直接参加工作,那我相信绝对有更多的人会处于懵逼的状态,转换的太快总是让人接受不了的,大学处在这个中间多少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在大学你不需要像高中一样时时刻刻被束缚着,你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但又不是完全的没有束缚,在你犯错时依旧会有人来指正你,只是你拥有了比高中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所谓存在即合理,大学的存在总是有其存在的理由,如果毫无意义那又怎么会源远流长至今呢?

第4个回答  2017-01-01

现有答案已经非常精彩了,个人再讲个自家身边的段子,间接证明下读书有用论吧。

鉴于纸媒的长期稳定性衰落,鉴于报社半年前刚评定的首席记者又双叒叕跳槽了,于是本着旧的一去,新的就来的大原则,很快的,经过一番明面暗里的博弈拉据、研究较量,新的首席记者火热出炉了。

不管新首席的出炉是集体决定还是暗箱操作,该走的程序还是要走的,群众讨论、征集意见、开会研究、张榜公示、个人谈话。万年酱油党小明同学在经过群众座谈会的一切随大流、顺情说好话环节之后,原以为就可以去员工餐厅打盒饭了,结果导演又临时加戏了,啊不,是领导找她去围观个人谈话,毕竟组织要求谈话环节必须要有群众在场吗。于是小明同学只好饿着肚子去看戏兼跑龙套。

谈话在领导个人办公室进行,没等小明同学数清书架上有几部线装书,谈话环节已经由前奏热身进行到关健阶段,只听领导对未来的首席记者铜子温言相问:你去年、大前年也获得过社里的“优秀记者”称号,那么你觉得,成为“首席记者”和被评为年度“优秀记者”,有什么区别呢?

闻听此言,受过多年应试教育刺激,且被刺激到应试反射弧超短的小明同学马上精神一振,书也不数了,人也不困了,大脑立刻开启答题模式。没法子,从前上学时各种单选多选、判断正误、简答论述的题目做的太多了,多到条件反射了都。

小明同学边答边想,这道题够个简答的量,名词解释都HOLD不住了。首先是审题,这个题目问的是啥,如果他问你李白浪漫主义诗歌有何体现,你答杜甫的现实主义特色答上一千也白干。那么这个题怎么说,领导是让你简谈首席记者和优秀记者有啥区别顺带表忠心呢!

如果说首席记者是豪华舱,那优秀记者就是商务舱,这二者一个精装一个简装,一个正式版一个试用版,一个付费版一个免费版,一个,好吧,打住,以上内容只能腹忖。

你要说优秀记者优秀一时,首席记者要首席一世,要加强学习提高要求,与时俱进,篇篇精品,积极弘扬马克思社会主义新闻观,弘扬正能量,远离假恶丑,永远永远跟着领导走。一旁充当壁草的小明沉浸在自己深深的脑洞中自拨无能。

但这就好像美好的事情都在想像中一样,比如中了500万,现实总让人接受无能。比如当时现场的现实就是首席记者无语哽住了(请注意不是哽咽吼)。领导启发良久,首席都不开悟,最后主动放弃,深情解说答案:优秀记者是表彰你那一年、那一时、那一阶段时间表现优秀,首席是要表现一直优秀,稿件一直出色才可。(此处有掌声,小明同学在内心里给自己努力鼓掌)今后你就要*&^%¥#@。

此处不骗字数了,基本和小明同学脑洞的差不多,待到领导一大篇演讲说过,小明同学壁草当过,首席记者的一系列仪式就算认认真真走过全套过场,只等张榜公布之日起,首席同志就能按月涨工资了,此处请原谅小明同学的庸俗,当时只想到这个。

不过,事后小明同学还是想了很多、很多,比如大家这些年虽然一直痛批应试教育,但现实中应试教育还是自有其用武之地的,比如对问题的反应能力、理解能力、答对能力啥的,比如如何审题怎样解题,都是生活中的常用之技。

《红楼梦》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那副著名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曾引得贾宝玉不快,其实我相信贾宝玉同学在经过家中巨变,饱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之后,会同意这句话的。

当然了,在读人间世这部大书的同时也别忘了常看些小书,参与点儿学历教育,你看不是已经有无数事实证明了,受教育多的人总是比受教育少的人更容易成功,不管是不是大学教育。

啊,对了,最后PS下,俺就是小明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