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如题所述

当前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已成为人们相当重视的一个问题。所谓反思,是指人的一种心理活动,人的一种认识活动。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洛克认为,反思是指意识的内在活动的观察,即“内省经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指对思想本身进行反复思考(参《辞海·反思》)。那么,教学工作中所说的“反思”,是指什么呢?它应当是指学生学习时的一种思维活动,是对学习情况(知识、态度、方法等)的自我观察和反复思考。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这里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问题,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说说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认识。

现在,我们提倡从小学开始就要重视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看,如果说大学时期是学生反思能力充分施展的时期,中学时期是这种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那么小学时期则是它的奠基时期。这是因为,从人的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如果说幼儿时期还属于“准备”时期,那么童年时期则是正式起步时期正式“起步”时期。这个时期,人的各种素质和能力开始逐步展现、养成和发展。这个时期人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发展得好不好,充分不充分,对于人的一生将有着重要的影响。常言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学时期主要处在人的童年时期,如果能在这个时期养成良好的素质和能力,那将一生受益无穷。而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是一项综合工程。各种素质和能力之间有着复杂的密切的关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学习中反思能力的培养,就是这一综合工程中的一项。从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对于“内省”(反思)的论述看,反思的内容不只是包涵学习知识,而且也包括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等。例如,曾参所提的“吾日三省吾身”中,就是既有“传不习乎”又有“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曾参所说的“三省”,三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相互影响促进的。那么,如果学习方面的反思能力提高了,也将会对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等产生积极的影响。如果不重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反思能力的培养,那也将会对其他方面的素质能力的培养产生消极的影响。

再从小学数学的学习说,小学数学是思维训练的基础科目之一。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大体分为概念、规律(性质)、公式(求面积、求体积公式)、计算、应用题等几类。它们涉及到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现实的、有意义的。而围绕这些教学内容和有关要求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既有利于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概念、规律、公式等知识,也有利于培养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对于奠定学生数学等科目学习的良好基础,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和能力,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同时,反思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反思是自我评价的前提,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反思能力,才能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在自我反思性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更有益于发扬成绩,矫正问题。

第二,在反思内容的设计方面,应当依据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作全面的适当的考虑。

作为数学教学说,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当然首先要考虑反思的内容。反思内容是反思的依据。反思内容设计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反思的效果。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怎样来设计反思的内容呢?

在具体设计反思内容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偏向。例如,有的老师认为,数学学习就是要掌握概念、规律、公式等“知识”,学会计算和运用,所以他们在设计反思内容时,着眼于提出知识性问题,局限于教材所提到的计算、应用的方法问题。有的老师则认为,“知识”只是基础,“思想方法”才是教学的“核心”,所以着眼于“思想方法”设计一些反思的问题。这样的设计的反思内容是否全面呢?

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中,有这样一段话:“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被细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是《纲要》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具体体现。”这里所提到的“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全面而具体。书中又指出:“设置数学课程的基本目的不再只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而更应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等。”这段话对《纲要》有关内容作了具体阐发,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纲要》的要求。我们只有按照《纲要》和《解读》所提出的总体目标的几个方面来设计反思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